首页 > 房产 > 问答 > 房产知识 > 2019长春10大富人区曝光,长春市哪些区富有

2019长春10大富人区曝光,长春市哪些区富有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1 00:40:32 编辑:房产知识 手机版

还有人说“迁来衙署时,该地虽称宽城子(又名宽街),但并无城墙。”这里究竟为什么叫宽城子?宽城子在历史上是否建过古城?这些还有待于考古界和学术界进一步探讨。当时宽城子主要住户是农民,聚落里有宅院、农田、手工作坊、店铺,互相交错,还没有进化为城市那样的街坊。当时在宽城子这个大聚落内包含着十几个小屯落,如位于东三道街的田家大院屯、位于西头道街的西下坡屯、位于吉顺桥附近的朱家大屯、位于西二道街的五虎屯、濒临黄瓜沟畔的义和屯、老南关浴池西侧的毛家大院、大马路北侧的常家大院、儿童公园东墙外的罗家大院等。

长春厅迁到宽城子后,衙署建在位于中心地带的西四道街上。从此宽城子便成为长春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厅名依旧称“长春厅”,此后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岁月里,一直是“长春”与“宽城子”两个名字并存,长春偏重政区名称,宽城子更便于指位。这样长春便有了宽城子这个别称。1863年(清同治二年),在梨树县城东南15公里的团山子爆发了“马傻子农民起义”。

领导人马振龙,原名马国良,绰号马傻子。这支队伍是这一时期声势较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马振龙从小给地主家干活,受尽了官府、地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迫不得已起来造反。最初,他联合本屯附近的一些青壮年农民竖起了大旗,在梨树举行起义,由几十人发展到500多人,渐渐地名声大震。起义军破城陷阵,杀富济贫,势不可挡。梨树、昌图一带农民都称马振龙为马大人。

1865年(清同治四年),起义军攻克昌图、法库后北上,攻长春,克农安,入夫余,直逼双城堡。所到之处,商民欢天喜地,将马大人迎入城中。1866年(清同治五年),起义军进入吉林境内,长驱南下。3月下旬在朝阳坡与清军发生一场大战,杀伤了很多清军,起义军也受到很大损失。4月经开原、铁岭,复至清河门一带奋战。后因起义军奋斗纲领不明,战略不佳,战斗失利后军心涣散,个别首领叛变,加之与敌军兵力相差悬殊,终因寡不敌众,马振龙牺牲,致使这次起义失败。

当1865年(清同治四年)马振龙的起义军逼近长春时,为防止起义军攻城,长春厅衙署组织商民捐款修筑城池。当时的宽城子虽然已是一个大集镇,“呈半城半乡之势”,但经济并不富裕,又因仓促决定,时间紧迫,便凑了些钱匆匆建起木板城墙。木板城墙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周长约10公里,高3米左右,用木板中间夹泥垒起。还有少部分是用土垒起的,有些地方索性把商铺、农家的院墙连起来,城内面积大约7平方公里。

当时城区位于今长春大街以南。城墙大致走向为:南起今大马路南端,向西经解放大路至民康路,然后向西北,沿民康路南侧至西三道街,再折向北,穿过四道街、平治街,经长春市第七中学东侧折向东北,至大经路与长春大街交叉口,再沿长春大街南侧向东,穿过大马路、亚泰大街至东门里路折向南,顺东门里路东侧沿伊通河西岸台地向西南至大马路南端初建城墙时,筑城门6座,以后又增加4个便门、2个内门。

文章TAG:长春市富人曝光长春富有2019长春10大富人区曝光长春市哪些区富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