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东大街到僧固道路什么时候修,市区东大街路面施工改造

东大街到僧固道路什么时候修,市区东大街路面施工改造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5:31:42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清朝不大规模修长城的原因是因为边患已经解除,不存在蒙古骑兵侵扰的问题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满清入主中原前的1635年,北元最后一任可汗林丹汗已死,他的妻子和儿子交出了可汗印信,率部向满清投降了,整个漠南完全纳入了满清的版图,清朝的建立是自带着蒙古土地的嫁妆来的,再说,东北本就是大清的老家,所以不必再劳命伤财地大规模修筑长城了。

康熙三十年,康熙帝确实下达过“不修长城”令,当时古北口总兵蔡元向朝廷提出维修长城的请求,康熙帝说过这么一段话:“自秦以来,各朝代都修筑长城,可边患也并没有解除,我看,守住国门的根本,还是在于维护好民心”。虽说康熙帝下过“不修长城”令,但也不是说清朝就一点也没修长城,只不过没有像明朝那样大规模地修筑,清朝修长城的目的,不是为了防御,而是为了禁止汉人进入蒙古和东北,所以大家不要错误地认为,清朝就一点也没修长城,实际上清朝修筑的跨度也是很大的,包括淮河以北的所有省份。

都是吃素的,为啥和尚就是普遍都胖,道士都瘦呢?

谢邀!和尚道士都吃素,为什么和尚胖而道士瘦呢?一,从字面意思看和者:谐调、平静也,引申为平心静气心宽体胖;尚者:尊崇、注重、矜夸自负也,引申为习惯成自然。道者:本意为方向、途径也;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凡能事其事者称士;道士者:有道之士也,此处专指信奉道教而从事教务的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也称其为真人或神仙。

固而,和尚安居多,道士跋涉多,和尚好静,道士好动,一静一动,自然分出胖瘦。二,从历史变迁看道教发源于本土,佛教从天竺国传入。唐太宗时,虽然玄奘取经归来,盛况空前,但因道教鼻祖老子和李唐皇室的渊源,道教是当时的国教,地位远高于佛教。及至武则天改元称制,出于打击李唐王室和宣称自己是卢舍那大佛转世的目的,极力排斤道教,抬高佛教,朝野也就跟着武周皇帝信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转而纷纷弃道教而投佛门。

此后历代帝王多数都效法武则天大修寺院,厚施布施,广封名山田土,甚至宝刹名寺的高僧大德都参与朝政。而道教则逐渐式微,退避深谷,远离喧嚣都市和扰攘浮尘,没有经济来源,信徒几丧失殆尽。这一对比,谁丰裕?谁清贫?不是很清楚嘛!三,从世俗角度看佛教自传入中国,上自朝庭,下至民间,对其进行世俗化改造,赋予了祈福、消灾、求财、送子、升官等诸多额外功能,从而迎合了大众的世俗心理。

除朝庭大量赐舍外,民间的供奉也相当可观,信徒日益庞大,香火愈加旺盛,和尚安然享受信徒的供养,自然是心宽体胖,红光满面。反观道士,除黑里来夜里去地为事主无偿驱鬼捉妖外,多数还居无定所,四方云游,餐风饮露,想胖也胖不起来啊!四,从文人笔下看“天下名山僧占多”这类句子就不一一罗列了,单说文人士大夫的心态,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似乎前后不一。

仕途顺畅时,访僧拜佛、求因问果,与和尚过从甚秘,但骨子里的清高气和优越感却让他们总觉得一些僧人染上了市井味、烟火气,笔下就不由自由的将和尚俗啊胖呀的描绘。仕途不畅中途弃官或终身不仕者,则转而羡慕(虽然心不甘情不愿)道家远离尘世,孤高傲世、纵情山水的潇洒和飘逸,当然就把道士的形象刻画成了“仙风道骨”、“骨格清奇”之类的。

历史上的青州都在什么时间叫过益都?有什么历史故事?

青州、益都名称的由来青州,位居中国东部。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又因“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曰“青州”。青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尚书-禹贡》记载,青州为大禹时期古“九州”之一。“海岱惟青州”,另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早在7000多年前,即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今日青州)青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厉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秦汉时期青州即已开始建城,东汉至三国时期,青州更成为中国东部重镇。自东晋建立伊始,青州即为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晋覆灭之后,又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封建王朝。中间虽伴随王朝兴衰,朝代更迭,但青州作为山东的州、府、郡、的治所(相当于现在的省府),其作为山东省的“中心”地位一直未变。

彼时的青州府堪比现在的山东省的省会——济南。事实上自大禹时期至清朝灭亡,长达几千年的时间之内,一直沿用“青州”这一名称,且大部分时间内青州府都是山东省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地。1912年,晚清覆灭,民国初肇。国民政府决定撤销青州府,改立济南为山东省行政中心。这样以来原青州府所在地便降级为县,并更名为“益都”县,且直属山东省管辖。

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年,即1948年,青州解放,共产党设立青州特别市。1952年,青州特别市又恢复至普通级别的益都县。1986年,党和政府再次将益都县升级(即撤县设市)并重新再次更名为之前的青州市。————————————————————————青州历史故事1,1051年(北宋皇祐三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以户部侍郎的身份主政青州。

彼时,青州一带正流行一种传染病且蔓延速度很快,许多人深受其害。范仲淹一到任便亲自汲水配药,发放民众。最终使传染病得到控制,且治愈好了广大民众。就在此时,青州南阳河畔有泉水涌出,水质甘甜可口。百姓以为这是上苍被范公的德行所感动,就将这泉水取名为“醴泉”。范仲淹得知后就在泉眼上面造了一座亭子,这就是「范公亭」的由来。

2,1573年,赵秉忠生于今青州市一官宦之家。赵少时即天资聪颖,且好学。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时年25岁的赵秉忠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的身份成为明王朝的新科状元。(赵秉忠殿试状元卷)赵为官清正廉洁,后因看不惯官场歪风邪气,且遭人弹劾,愤而辞官回乡。离开宫廷时,赵将自己所中状元的殿试试卷偷出(按古代法律这是死罪,是要杀头!)。

此后的几百年时间内,赵秉忠后代子孙一直将这份珍贵的试卷作为传家之宝收藏。为防止有人将其偷走,其子孙想出了许多保存方法,甚至曾将其缝制到厚重的棉袄之中。1983年,赵秉忠第十三代孙赵焕彬先生自愿将这份珍贵试卷交于国家。文物工作者在经过实际验明后,将其定位为国家一级文物。我们都知道自隋文帝开科取仕以来的1300多年间,有记载的文科状元一共770余人,但目前能看到的真实状元卷却仅此一份!其背后所代表的巨大历史意义不言而喻,真珍贵性更是无法用钱财所衡量。

————————————————————————青州,钟灵毓秀,地臻天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范仲淹、欧阳修曾在此为官施政,他们皆成为后世为官楷模;女词人李清照曾居住青州十余年,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目前青州境内现今著名的景点有:1,中国5A级旅游景区——青州古城旅游区;2,中国十大古街之一 ——昭德古街;3,寿比南山,世界上最大摩崖石刻“寿”子所在地——云门山;(青州云门山大“寿”字)4,“一窍仰穿,天光下射”,鲁中名山——仰天山;5,以众多石窟造像闻名海内外,号称“驼岭千寻”——驼山;6,我国唯一一家县级一级重点博物馆(里面存有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唯一的一份真品状元考试卷)——青州博物馆;青州当地有一拜寿(即上面所提云门山)、二拜佛、三拜清官之说。

青州自古以来就是汉传佛教的重要传播地区之一,其香火鼎盛长达几个世纪,境内的龙兴寺、广福寺等更是名扬齐鲁内外。7,历经千年沧桑,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6版《西游记》取景地——范公亭公园。(青州范公亭)范公亭公园内建有「三贤祠」,这是为纪念历史上曾经在青州任过知府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欧阳修、富弼三人。

他们三人主政青州期间,清正廉洁、爱民如子,深受青州人民的尊崇,也为后世主政青州的官员树立了为官标准。在他们故去后,青州人民为缅怀他们之前在青州的巨大政绩,特意为他们建祠供奉,以供后世瞻仰。青州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誉满华夏。现今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背景下,青州人民更是在积极建设自己美丽的家乡。最后,惟愿青州明天更美好!。

文章TAG:东大街僧固路面施工市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