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合肥为什么建银行基地,建行后台基地在皖开建

合肥为什么建银行基地,建行后台基地在皖开建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6:17:10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合肥金融港产业定位为“滨湖国际金融后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互联网金融聚集区、滨湖国际总部基地”。合肥为什么一直往南发展而不是往北?一直研究合肥规划的小白来回答。插个题外话,对于合肥为啥向南发展的战略基本上大家都认同的,合肥规划的真正争议点在于为什么舍东取西。

中国科技大学为什么选择了建在合肥?

中国科技大学为什么选择了建在合肥

中国科技大学是由于战备疏散迁出北京,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关系恶化,党中央和毛主席判断前苏联很有可能对中国进行突袭,甚至可能使用核武器。在此背景下,首都一些重要单位,中央决定采取疏散政策。据中国科技大学校史记载,学校南迁原定在河南南阳,后改为安徽安庆。从有关资料也可以看出,中国科技大学是想建在河南的。

河南之所以拒绝中科大,最权威的说法是怕大学师生挤占河南的主、副食品。当时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兼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的李德生同志,得知中科大要搬迁,积极主动请求中央将这所大学迁往安徽。中国科大先接到疏散到安徽省安庆市的指示,1969年12月,中科大近千人到达安庆。部分师生认为安庆条件困难,反对学校搬迁。

当时李德生同志说,“中央决定将科大下放安徽,原来考虑放在安庆,现在看来不一定合适,可以放在合肥”。安徽省革委会研究决定,撤销合肥师范学院建制,将合肥师院的各系师生分别充实到安徽师范学院(芜湖市)、安徽劳动大学(位于宣城市宣郎广农场)和安徽师范学院安庆教学点。于是,中国科大6000名师生家属和仪器图书迁至合肥,在原合肥师范学院校址办学。

中国科大在局势好转后一直想迁回北京,毕竟它要依托中科院办学,但安徽方面极力挽留,最终中国科大没有回成。为了挽留中科大,地理上不集中供暖的合肥,给中国科大装了暖气,这在合肥是首家。另外安徽省积极与铁道部协调,开通合肥——北京专线,以便科大教职员工回北京探亲,由于这样中国科大取消了回北京的念头,一心留在合肥市办学。

合肥为什么一直往南发展而不是往北?

合肥为什么一直往南发展而不是往北

合肥为什么一直往南发展而不是往北?一直研究合肥规划的小白来回答。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划分,经济交通等等,下面我就各个方面解释一下:01 自然地理:北面是江淮分水岭,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什么是分水岭江淮分水岭,又称江淮丘陵,为秦岭、大别山向东的延伸部分,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界线。地处安徽省中部,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海拔在100-300米之间,包括霍邱、寿县、肥东、肥西、长丰、定远、凤阳、滁州、天长、全椒、来安、巢湖等市县,是古代吴楚相连之地。

该地区易旱、缺水及土壤不肥沃,传统农业在分水岭上前景不容乐观。江淮分水岭地区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年均降水量900~1000mm,雨量相对充沛;受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内与年际变化很大;地下水埋藏深,储量少,仅在部分地区作为人畜饮水之源。区内地形顺大别山东麓延伸,西高东低,丘陵起伏,岗冲交错,地形破碎,沿分水岭岭脊一线及两侧,尽管降水总量偏丰,却难以大量蓄用,停滞难,流失多。

土壤以水稻土、黄褐土、黄棕壤土为主,通气、透气性差,下渗难,易龟裂。特殊的气候、地形和土壤条件,造成该区农作物易旱易渍,旱灾影响尤为突出。总之一句话,苦寒之地,水为财气,尤其是在古代农业社会,农业 交通都主要是水没法聚水,就没法聚财,长期以往,此地容易饥荒,加之此处经常战乱,乞丐和匪患不断滋生,人的素养渐渐养成固定 ,虽然我的观点偏激,但不可否认,江南富裕地区,百姓安居乐业惯了,城市性格和人文气息比江淮浓郁多了。

另外一点,合肥的两条河都是从北边往南边流的,那么北边就是上游,在上游是不方便建工厂的,这样就没有工业发展的余地。02 行政划分合肥的北边,北二环往北一点就是长丰县了!再往北就是淮南地界。而往南则是包河区。合肥暂时并没有要撤县划区的打算,一来北城为长丰县贡献80%GDP,长丰县不会同意。这里解释下区和县的区别。

文章TAG:基地开建后台合肥建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