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装配式建筑怎么代理,预制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怎么代理,预制装配式建筑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8 17:25:16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1961年,苏联开发出著名的「赫鲁晓夫楼」,就是一种五层预制混凝土建筑。▲ 赫鲁晓夫楼咱们再看看中国的情况。195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决定》,前建工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从时间上可以看出来,这是受前苏联的影响,历史原因咱们不细说了。1957年,北京就进行了装配式大型砌块试验住宅建设,创造了8天盖好一套4层住宅的速度记录。

这种数字在那个时代很抓眼球,原因你懂的。1958年,一种新的装配式建筑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是一种通过预制钢筋混凝土大板拼接而成的结构,名字叫大板房屋,到1964年国内开始大范围推广,从70年代到90年代,光是北京一个城市,就建成了1000多万平方米的大板房屋。到了90年代,装配式大板房屋由于户型单一,无法满足户型多样化的需求,再加上技术的不成熟,尤其是防水、抗震、连接等关键技术存在重大缺陷,大板建筑被彻底否定,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后的三十年,「装配式」这个概念在中国神秘的消失了,历史原因咱们不必深究,也没那么重要。直到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文件,「装配式」这个词才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为响应国务院的号召,各地区纷纷出台政策,在中国未来十年内,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30%。于是,你又能看铺天盖地的,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文章了。

装配式重出江湖,历史问题解决了?从这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来看,装配式建筑根本就不是什么新的概念,甚至还因为失败而退出过历史舞台。如果说装配式就是把房子拆成块,搬到工厂去生产,然后运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装到一起,建筑工业化就能实现,那这一个多世纪无数工程师的脑子一定是进了水了,才一直没有实现它。过去几十年的技术咱们不说,就说说当下最火的PC装配式,这个PC,就是precast concrete,预制混凝土的意思

随便搜一下「PC装配式」这个关键词,你能看到它无数的优点,安全性更高、质量更好、成本更低、施工速度更快、环境污染更小,等等等等,还有很多人把德国、日本的先进经验拿出来,套一个「黑科技」的壳子,冲击你的神经。这类的文章看多了,你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PC装配式是一种新概念,只要应用了这种全新的黑科技,什么成本问题、管理问题、工期问题、质量问题,就统统解决了。

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在这个技术的每一个优点背后,都藏着一句潜台词,那就是:「在未来的理想状态下」。换一个说法就是,「在当下的一些技术细节问题被解决之后」,这些优点才能落地。咱们来举几个例子,说说实现PC装配式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当下的真实情况:1.装配式设计可能你会觉得,装配式设计就是把设计好的楼拆成单元块,发给工厂加工就完了,可要是这么直接拆,工厂根本就没法生产,即便生产出来,也不能用。

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先进的日本,设计院在出建筑图纸时,还会直接作出PC厂的构件加工图,在做这一步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考虑构件的种类越少越好,也就是所谓的「模数」,还需要考虑机械怎么生产,未来到现场的吊装点,模块之间该怎么连接,连接点的安全性能和防水性能,等等。而国内还有很多的项目,真的跟你想象的一样,施工单位拿着设计院出的建筑图,去进行二次深化,也就是把本来不是模块化设计的建筑,硬拆成装配式,究其原因,一是要凑装配率响应政策,二是因为懂装配式设计的设计院实在是太少了。

2.构件生产在生产这个环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材料问题,绝大多数工厂多年处理的都是塑料、橡胶、钢铁这样的材质,而PC构件是复合材料,而且混凝土的性能是在养护中逐渐生长的。这种对时间和节奏的把握,对传统工厂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另外,PC构件的生产需要很大程度的自动化,怎样开发出自动化的生产线是一个问题,生产线能不能低成本的灵活变化又是另一个问题——因每个项目的构件不一样,所以每个项目都要重新设计模具和自动化生产方式,这对工厂的设计优化能力和管理能力也是不小的挑战。

实际上,目前能够大批量生产PC构件的工厂很少,成本也非常高。3.运输环节对于施工现场来说,吊装的次数越少、需要处理的连接点越少,当然就越好,但是划分的模块越少,每块也就越大。而在我国,货车总高度4米以上、总长度18米以上、总宽度2米5以上属于极限超载车辆,是不能上路的。所以你看到国外整个房间都预制好到现场吊装的,清一色都是小面积的单间公寓。

文章TAG:装配式建筑预制代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