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什么叫药品带量采购,药品带量采购试点开启

什么叫药品带量采购,药品带量采购试点开启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7 03:13:06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但就算中标的药企,也分为几种情况1 独家中标虽然说要议价,价格也会降下来一部分,但肯定不会太多,所以必定是利好,独家中标的药企销售增长会很快。哪些药企是独家中标的呢?这里面有各种药,以第一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为例,17年这个药的增速是1%,所以这个药几乎没有什么增长了,都是抢夺现有市场份额,过去这个药最大的生产厂家是赛诺菲,而现在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厂家是信立泰,这对前者就是灾难,而对后者肯定是好事,未来前者的一部分市场必定会被后者吞噬。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要重点关注这些独家中标的企业,最好是市场大,增速快的药品里找。2 二家中标,但一家是原来就有较大市场份额的药企,另外一家是没有市场份额或者很低的药企,那么对于有市场份额的企业必定是利空,对没有的就是利好,为什么呢?因为二家还是价低者得,那么必定引发激烈的价格战,那么价格低的就能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那谁的价格能出的更低?肯定是成本更低的,而消减成本来自哪里?其实主要是销售成本,过去药价中60%-70%是销售成本,而中标之后不需要销售了,甚至销售部门都可以撤销了,也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消减成本,承担巨大的降价。

而原本在这个领域没有市场份额的药企必定营销队伍小,所以可以承受这个降价,而那些有很大市场份额的药企必定养了一个庞大的销售队伍,否则过去占有不了那么大的市场,但现在的模式下销售队伍不需要的了,但无论如何不能全部撤销,所以他们也许可以承担30%-40%的成本消减,但无论如果拼不过没有销售队伍的企业。当然具体情况要对比降价幅度和销售队伍的成本降低比例。

这里面是二家通过一致性评审的药企,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厂家有辉瑞,施贵宝,赛诺菲,灵北,乐普医疗,正大天晴,浙江海正,科伦药业,石药集团等,而其施宝贵,赛诺菲,正大天晴各有二个药品是市场最大的,这意味着他们受到的冲击也会更大。3 三家中标肯定也是地价中标,但因为大家增加的市场份额被60%以上的降价给抵消了,所以对业绩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三 对医药行业的投资策略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基本面发生了变化,所以需要特别谨慎1 从日本的医药改革经验看,统一采购后对进入采购企业的业绩增长并不明显,虽然销售额大了,但被大幅度下降的利润抵消了。这也是在这次事件之前我一直觉得药企的估值太高的原因,因为这个趋势在医药行业会长期存在下去,会影响整个行业的格局,这就是行业的风险点。

不仅仅对仿制药有巨大影响,而且对原研药也有很大影响,因为现在医院主推通过一致性评审的药品,各地的医药明确了优先采购通过一致性评审的药品,医生推原研药需要和患者沟通,以患者的选择为主,这是很大的变化。因为统一采购集中在仿制药领域,但这个制度确立下来后会越来越多的推广到其他药品领域,所以整个药品行业可能都有巨大影响。

在这个情况下先避开医药企业,重点在确定通过一致性评审的,最好是独家中标的,行业大,增速快的领域寻找好的投资对象。而仿制药领域没有通过一致性评审的,先不要进入,看看行业格局会如何变化,短时间内先等股价企稳,也就是等几个月不创新低之后才能出手。2 这个事件让医疗设备股也大跌,但是这个领域并没有实质性影响,所以可以关注这些受到牵连的行业股票。

3 更加关注估值和基本面,长期看药企的增长速度并不比消费品行业高,但是比食品饮料行业的估值高太多,所以投资者要乘此机会找到合适的医药股,几个指标:估值要在15倍以内,PEG要小于1,净利润增长率不要低于20%,ROE不低于20%。4 最后当然重点考察独家中标的企业,用基本面指标找出基本合适的潜在对象之后,要对他的业务进行详细分析,一致性评审药的销售额占比多大,利润占比多大,进入采购名单后对公司有什么影响等。

“4 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药价最高降90%,专家担心这会带来质量问题,你怎么看?

虽然我们看好的医药类企业可能因为带量采购价格下跌,会让业绩受到影响,但是就中国如今医药行业的生态来看,创新动力不足,原因就在于仿制药价格上面,未来我们一定会集中关注研发高投入的几家上市公司。对于药品质量方面,现如今还不用担心,因为实际上一致性评价、GMP和带量采购是相辅相成的,一致性评价就是评价仿制药的药效能否达到参比制剂,疗效不行就不让生产销售。

而且,大多数医药企业的原料部分成本本身不高,西药特别是化学药本身是合成,国外大多数药贵成本都在研发上面。(《药神》里面那种药仿制药500,原版药2万,就是一个侧面的说明)国内这几年虽然药企利润高涨,但的确有不合理的一方面,那就是大量的销售费用,却较少的研发费用,我经常说A股所有的医药企业研发加起来都不如辉瑞一家。

恒瑞这几年每年都大幅度的提高医药研发费用,但去年17亿人民币的研发,相对于辉瑞这种百亿美元的研发,太少。至少我们国家在医药领域也该出个华为,你赶不上辉瑞,赶上美国安进,日本武田总也是可以的。不需要有很多家,世界药物创新20强你进一家也可以。然而这几年仿制药的确对创新药产生了挤出效应。三种情况:1、不用研发直接销售(祖传秘方)2、少量研发高价销售(仿制药)3、十年苦研专利20年垄断销售(创新药)药企当然选前面两种,那么如果前面两种量少了,自然只能往第三种上面去过独木桥,这个时候研发费用高的医药企业未来就开始闪耀了。

其实我们早就在关注带量采购和一致性评价,但是部分仿制药的确落差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不过长期还是要研发军备竞赛,如果一个药只有一家竞标,这个价格就很难定。如今低价中标的企业同样不是傻子,他们知道低价会促进量的提升,而且能够减少销售费用,并且还能获得医保的支出力度。大家花在健康上面的钱一定是增加的,因为老龄化和医保普及,那么这个池子里面的鱼没有少下去,健康的钱赚不完。

文章TAG:带量药品采购开启试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