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OPPO > 苹果14 0 1系统怎么样,苹果ios141系统怎么样

苹果14 0 1系统怎么样,苹果ios141系统怎么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3 18:16:29 编辑:手机知识 手机版

1,苹果ios141系统怎么样

日常体验方面笔者对于iOS14系统还是较为满意的,相比笔者此前使用的iOS12系统,个人感觉iOS14系统要更为流畅一些,首先在场景过渡方面iOS14系统表现更为顺滑,刷资讯、玩游戏均要畅快一些,其次iOS14系统杀后台现象并不严重,即使开了十多个后台仍然能快速进行切换,作为对比笔者此前使用iOS12系统,基本在十个左右后台时就会出现重新启动的情况。 功能性方面iOS14系统确实比iOS12系统更为丰富,这里主要说两个实用性较高的功能,第一个实用性功能为屏幕小组件,用户点击屏幕再点击左上角+号键即可添加小组件,笔者把天气与日历两个小组件分别添加到了主界面和副界面,日常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第二个实用性功能则是卡片式的来电提醒,iOS14系统中只要有来电均会在屏幕顶部区域提示,避免全屏提示带来的用户体验下降,打游戏时突然来电话的尴尬是一去不复返了,当然iOS14系统也有小遗憾,许多功能现阶段都还在适配,比如画中画功能在第三方应用中便无法使用。 续航方面iOS14系统算是中规中矩吧,笔者个人感觉升级到iOS14系统后,自己的iPhoneXS Max续航仍然是老样子,中度使用一天问题问题不大,上午7点满电出门上班,下午18点回到家大概还有40%左右的电量,至于发热方面笔者并没有出现网上所谓的更新到iOS14系统后明显的发热现象,不过确实出现了几次BUG情况,两次是唤醒屏幕后不断闪屏,一次是首次进新应用卡死,好在开关屏幕后恢复了正常。 总结:使用iOS14系统一周后,笔者个人感觉iOS14系统优缺点都很明显,相比笔者此前使用的iOS12系统,iOS14系统在功能性、流畅度等方面均有所提升,这也是其优点,不过在软件适配、稳定性等方面iOS14系统确实有些一般,这也是其缺点
依次点开“设置”、“通用”,往下滑动屏幕,在最底下可以看到增加了“关机”选项,直接点击即可关机。 苹果ios11系统升级至体验 新系统对手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了界面优化。与以前的计算器相比,现在的计算器界面看起来非常漂亮又略带有一些复古的味道。 4 打开短信编辑界面,可以发现新增了表情包界面。系统可以识别手机自带软件中的表情包并导入短信中。这一点是非常的强悍的,希望以后可以扩展到其他的社交软件中。
苹果与5s41系列怎么样?苹果苹果产品也是苹果手机,也是电子产品。携带手机方便都不错

苹果ios141系统怎么样

2,Java JDK 收费Android 也坐不住了程序员们该咋办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SDN”(ID:CSDNnews),胡巍巍 整理。36氪经授权转载。

01.Android的超级份额

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自面世以来,以兼容性强、免费等优点,迅速成为市场的主流,占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

国内名气很大的MIUI、EMUI等,都是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进行二次开发。

作为目前最具开放性的平台,谷歌对原生Android系统一直都是免费开源的,带来的好处是推动了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谷歌不愿意再那么大方了!

02.Android免费时代结束,手机涨价?

一直以来,谷歌的Android系统,都是免费开源的,前期也是靠着这一方针,来和塞班、微软竞争市场份额。

十年过去了,Android也顺利成为了,唯一能和iOS相媲美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在中国,采用Android系统的手机比例,占比85%左右,苹果系统占了14%左右,剩下1%的是其他很少用的系统。

不过,有消息称,Android的免费时代或将结束!

据外媒Slashleaks报道称,谷歌Android官方推特发文称,将在2019年第三季度,对包括华为中兴小米等智能手机厂商收费。目前这条推特已被删除,但截图还在。

如果这计划真的实行了,意味着接下来Android手机又得涨价了。

目前,还不清楚这则推文,是针对在欧洲市场出货的中国厂商,还是指广泛意义上的中国厂商注。

不管怎样,这件事让大家很担心,万一真的收费了怎么办?

03.手机厂商该怎么办?

目前,中国手机厂商尚无属于自己的通用操作系统,这造成了对Android系统,过度依赖的后果。

一旦Android系统不再免费,中国手机厂商将非常被动。费用的增加,导致整体成本的上涨,国产手机整体涨价,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最终受害的也只能是消费者。

所以中国手机厂商任重而道远,自主研发操作系统,将是未来中国手机行业的一大难关,只有拥有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才能彻底摆脱对Android系统的依赖,从而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早前,媒体已经传出,华为研发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麒麟OS,不过余承东表示,如果Android不收费,就会一直使用Android,也不会更换操作系统。

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如果Android开始收费,华为将会舍弃Android操作系统,使用自己研发的麒麟OS呢?或许Android的此次收费,将会是华为的又一次崛起。

此外,想要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事情,就是如何建设自己的应用生态。

Android的应用生态很优秀,如果想要突破,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时间的。

但这也不完全是坏消息,有压力才有动力,虽说国内的手机厂商,基本都是基于Android,但也不是不能做自己的系统。就像华为的麒麟芯片一样,不也创造了国产奇迹?

04.用户该怎么办?

据Gartner Group公布的2018 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排在前五的手机品牌,依次为三星、华为、苹果、小米、OPPO,共占比 66.7% ;

其中,华为、小米、OPPO为国产品牌,共占比 33.7% ,而它们安装的,都是Android系统。

对于中国而言,当年中国政府批准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的条件是,5年内不许向中国手机厂商,收取Android系统授权费,但如今免费期限已到,谷歌是否重提收费一事,也就有了更多不确定性。

毕竟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谷歌已经向各手机厂商,提供了多年的免费系统,如今寻求收费也是在情理之中,只是最后买单的,还是使用Android手机的普通消费者。

所以一旦收费,Android手机涨价了,那用户何不直接去买苹果?

05.开发者该怎么办?

更复杂的是,这件事里,还包含着另一种情况:前有不确定的Android,是不是要收费,后有Java收费、Google与Oracle的Java之争,Google在扶持Kotlin、研发新的Fuchsia系统(通过Android Runtime,来实现对于Android App的支持是这新系统的最新动态)。

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愈加让开发者困惑。对此,CSDN采访滴滴出行技术专家任玉刚,其表示:

Android目前不收费,但是Google服务是收费的,所以国内的手机都不带Google服务。

如果Android真的收费,那手机厂商也没办法,只能任人宰割。至于Oracle和Google,我认为Oracle只是想勒索一笔,但是如果Android真的放弃Java了,那这也不是Oracle愿意看到的,因为Android对于Java生态来说非常重要。

所以我认为Oracle不会死命地敲诈Google,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可。而Fuchsia系统,还为时太早,说不好。

CSDN同时采访了《Android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的作者何红辉,他认为:

官方并没有最终发布消息说收费的事情,我觉得不用担心。

再说了收费的事情,应该是厂商郁闷,开发者不用过度焦虑。市面上并没有能够替代Android的系统,即使收费了,厂商也还是使用Android,最终这些费用,都会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对于开发者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就如同Kotlin要取代Java,即使有了变化,我觉得开发者会适应变化,所以没啥可焦虑的。我觉得那些人,只是找热点新闻聊聊天而已。

那么,对于Android或将收费这件事,你怎么看?评论区见!

参考文章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Java JDK 收费Android 也坐不住了程序员们该咋办

3,前途未卜的小米处理器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ID:icbank)

作者:李寿鹏

日前,小米旗下的松果电子宣布,将与阿里旗下的中天微达成合作关系,具体就是以中天微的RISC-V CPU处理器为基础平台,松果电子提供极具市场竞争力的SoC智能硬件产品,共同促进和加速RISC-V在国内的商业化进程。由于这里涉及了新的开源架构RISC-V,松果电子的这个宣布在产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小米这种大玩家的进入,也给国内正在探索RISC-V未来的先行者带来了更多信心。

在笔者看来,在振奋于小米入局RISC-V之余,我更关注的小米自研手机SoC——澎湃系列处理器的进展。自从去年2月份公布了这个系列的首款芯片的澎湃S1之后,小米和其旗下的松果电子就再也没有公布这个产品线的最新进展。

记得当时雷军在澎湃S1的发布会上曾经说:“小米选择这条路是九死一生, 可能十年才能见硕果。”结合最近的情况来看,难道在发布豪言壮语之后,仅仅过了一年多就要宣布转型了?

遭遇挑战,效仿华为自研手机SoC

从某个角度看,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是智能手机产业的一个分水岭。

在这家公司出现之前,普通大众对手机的了解仅仅局限于颜色和屏幕,只有少部分的读者会关注到性能或者跑分之类的东西,更别说对高通、联发科和展讯等厂商的了解。但自从小米横空出世之后,不但智能手机的价格下降了,公众对手机的认知也上升了一个层级。小米也凭借这种高性价比的模式,圈得了一大批粉丝,公司也在过去几年里迅猛发展,并在今年成功登陆港交所。

小米的招股说明书披露,从2010年开始运营到2015年底,公司的业绩从0暴增到668亿人民币,当中大部分都是来自手机产品贡献的营收。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小米也以6750万部的出货量,15.4%的份额蝉联中国手机出货量第一。

2015年大陆手机出货量统计

但在当时,正在风口浪尖的小米面临华为、OPPO和vivo等奋起直追。

从手机的构成上看,小米的手机,除了整个ID设计是自己的以外,其他的部件不论是SoC,还是存储、屏幕,都是第三方提供的。换句话说,小米所宣传的优势,也是其他厂商能买得到的。而国内这些好学的手机厂商,也正在效仿小米的模式,杀向小米的腹地。

尤其是华为,依赖于自研Kirin处理器的优势,这个老牌手机国产厂商不但能够解决供货问题,在价格和差异化打造方面的灵活性,也都是小米所不能比拟的。至于运营高手OPPO和vivo,他们也凭借线下开店的优势和品牌效应,在一步步蚕食小米的市场。到了2016年,小米的出货量出现急转直下。

据IDC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年度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为14亿7060万部,其中总销量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和vivo。前五大手机厂商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1.2%、14.6%、9.5%、6.8%,5.3%。在国产厂商我海外厂商的双重夹击下,小米在2016年的出货量同比大幅度下跌了36%,首次跌出了智能手机出货前五的榜单。

2016年全球的手机出货量统计

但如果回头看,小米雷军其实在2015年就看到了这一点。

在2017年2月28日举行的澎湃S1发布会上,雷军表示,你们看到的这是28号发布的芯片,其实我们早在28个月前,也就是2014年10月左右,就开始了自有芯片的研发。也是在这一年,搭载Kirin 920的华为Mate 7掀起了一股旋风。华为手机在当年的出货量也暴增40%达到7500万台。相信雷军也是看到华为这样的表现,动了研发自由芯片的念头。

其实除了华为以外,苹果和三星也在自研手机处理器,这些厂商的成功,更加夯实了雷军自研芯片的决心。

前途未卜,澎湃芯不见澎湃

雷军是有远见的,但这个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软件高手,也许没想到自研芯片会是一条比他想象中更困难的路。

回到澎湃S1,这是采用28nm工艺打造的一颗完整的 SoC,在当中集成了 CPU、GPU、通讯基带、ISP 等部分。其中,CPU 部分为 8 颗核心(4 个 2.2GHz A53 + 4 个 1.4GHz A53),GPU 部分为四核 Mali-T860 MP4,28 纳米工艺。

虽然当时很多媒体将这颗芯片与联发科MT6755进行对比,得出了小米这颗芯片的高性能结果。但今天回看,小米只把这个芯片搭载在其一款手机上——小米5C,且这款手机销量不错,由此可以看出小米研发这款芯片更像是一次试水。坦白讲,做手机芯片真的没有像IC设计工程师调侃所说的“堆积木”那么简单。

对比现在市场上直流的手机SoC玩家,苹果在2008年就收购了由业界大拿开创的Palo Alto Semiconductor(成立于2003年),并在两年后收购了处理器设计公司Intrinsity(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在这样的团队和技术的支持下,A系列处理器才在全球逐渐打响了自己名头。

华为公司也在2009年推出了其首款应用处理器K3V1,经历了K3V2的失败,并最终在2014年的Kirin 920上,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我们应该看到,作为国内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华为海思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华为于1991年创立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这些产品的成功,也并不是短短几年的积累。

而三星也在2009年开始猎户座芯片的研发,这个全球营收最高的半导体公司在芯片设计领域有了深厚的积累,但在手机SoC的研发上也吃过不少亏,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其他如高通、联发科和紫光展锐等第三方手机芯片供应商,无论从历史沿革、公司积累或者人才水平方面,也都是经过多年历练才成长起来的。相反,小米旗下松果电子研发的澎湃系列芯片,无论在哪方面都似乎有所欠缺。据知情人透露,这个芯片的技术是是来自于联芯的SDR1860平台。考虑到联芯过去几年在手机SoC方面的表现,我们也应该对小米这颗芯片的实力有了直观了解。

另一方面,小米首颗推出的澎湃S1是面向高通、展锐和联发科正在血拼的中端市场。

如果小米继续在这个方向发力,这不符合手机厂商进入自研芯片市场的既定目标,因为现在的苹果、华为和三星在自研芯片方面,基本都是高举高打。也就说小米的初衷也许就是打造高端的处理器,而S1只是一个他们提早切入市场的一个过渡。但芯片研发成本的提升还有对技术的要求,也许就限制了他们走向高端的路,拖延了澎湃系列的步伐。

今年五月,网上曾盛传,小米旗下的澎湃S2即将亮相。消息透露,这是一颗使用台积电16nm FinFET工艺打造的4个A73和4个A53打造的处理器。但直到现在还没看到它的亮相,这或多或少与芯片设计技术难度加大、芯片研发成本提升有关。

Semiengingeering之前曾刊发过一篇文章,介绍了不同工艺下开发芯片所需要的费用,其中28nm节点上开发芯片只需投入5130万美元,16nm节点需要1亿美元,7nm节点需要2.97亿美元。到了5nm节点,开发芯片的费用将达到5.42亿美元。现在领先厂商都已经跑到7nm,对小米来说,这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或许会让这家年轻的公司吃不消。

也许正是在这种种优势的影响下,小米澎湃改变了他的方向。

不同工艺节点下的芯片研发成本

雷军之前曾经说过:

“大家说芯片业也是软件业,本质上它是用软件把芯片的设计原理写完以后,直接固化到晶体管上的。大家知道芯片是怎么做的吗?芯片其实也是写软件,写完以后,用编译器给你编译成晶体管,最后全部做成晶体管。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呢?没有全部固化,只固化了一部分,用了一个通用的高速矢量处理器,在上面做算法。所以,它的速度快,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创新在里面。”

但从松果电子的发展看来,事情也许并没有雷军描述得那么复杂。

网上对不同品牌处理器表现的调侃

进攻RISC-V,拥抱物联网的大机会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华为升级了新一代的Kirin 980,三星猎户座也更新了,高通的骁龙855也即将面世,联发科和紫光展锐也还在默默努力,但澎湃S2依然没有踪影。在很多分析师和专家看来,小米松果的自研手机芯片,也许离他们的目标越来越远了。但在笔者看来,现在与中天微在RISC-V上的合作,未尝不是他们的一个新机会。

RISC-V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设计原则的开放指令集架构(ISA),由伯克利大学于2010发起。相对于大多数传统ISA封闭的生态以及高昂的授权费用而言,其最大特色就是开放和免费。

由于基于该ISA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对指令集进行扩展和裁剪,并且在不用花费高额授权费用的情况下针对具体情况实现处理器内核,因此获得众多志愿者、行业专家以及商业巨头的支持,围绕着RISC-V的生态迅速成长。

在很多专家看来,这个架构有性能、功耗、面积和价格方面的综合优势,加上开放,免费和扩展的特点,这就使得这个相对新的架构在即将爆发的物联网和边缘计算市场大有可为。国内外也有SiFIVE,芯来科技、Greenwave、CEVA和西部数据等一大波厂商投入这个产业当中去。这对于正在打造智能硬件生态的小米来说,无疑是一个机会。

根据招股说明书,小米把自己定位一个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通过投资和管理建立的方式,小米打造起了一个庞大的智能硬件生态,俨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消费IoT平台。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小米的生态系统已经拥有了超过210家公司的庞大阵容,公司的IoT平台也连接了超过1亿台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这在小米产品矩阵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艾瑞咨询的数据也显示,2015年到2017年间,全球消费物联网硬件的销售额从3063亿美元增长至4859亿美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6%。预计至2022年,将达到15502亿美元,未来几年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也将达到26.1%。依赖于平台和产品优势的小米,也势必会在其中分一杯羹。

当然,更上游的芯片厂商也不例外。

未来几年的物联网硬件设备销售额

在过往,小米生态链的智能硬件产品用的都是第三方半导体公司的芯片,对于一个大体量的系统厂商来说,这种依赖外部供应主核心芯片的方式,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受待见。尤其是近年来在中国芯和自主可控的目标推动下,很多大型系统厂商开始投入到芯片的自研中去。小米松果也是瞄着这个目标而去的。

微软、谷歌、亚马逊、百度甚至格力等厂商涉足芯片的现象表明,系统厂商设计芯片似乎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事情。

从三年前就开始意识到的小米,虽然在澎湃处理器上的发展不及预期,但这次转攻物联网市场。对他们来说,或许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这么大的太阳,每天上班还要生一堆闷气

谁不需要一个「职场保命利器」

怼天怼地怼到戏精昏过去

穿上这件「职场内心戏系列T恤」

老板想批评你都得三思而后行

前途未卜的小米处理器

4,就算抽30佣金的反垄断官司赢了苹果也是个专横的垄断者搜

编者按:本文来自“腾讯科技”,编译:Kathy;36氪经授权转载。

外媒Stratechery近日发表文章,对美国最高法院举行的“苹果v.佩珀”案听证会进行了解释和分析。佩珀指的是苹果公司的用户罗伯特·佩珀(Robert Pepper),他与其他三名原告一起提起了这宗集体诉讼,称App Store的用户在iOS应用上被多收取了费用,这是因为苹果公司抽取30%的佣金。

以下是腾讯科技编译整理的外媒内容概要:

佩珀声称,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收取30%的佣金,是因为它垄断了App Store。所以此案有三个重点:

首先,这个案子中苹果有垄断行为吗?

第二,App Store具有垄断性吗?

第三,这个案子显示了苹果有什么样的问题?

这三点的确定性和重要性都是从低到高的。换句话说,无论最高法院的判决是什么,这个案件本身都比裁决更能说明苹果的状况及其未来。

反垄断和提起诉讼的资格

最高法院面临的问题是,佩珀等人是否有资格起诉苹果公司违反反垄断法;换句话说,这场官司还没有真正开始打起来。 1914年的《克莱顿反垄断法案》规定,反垄断法禁止的任何做法,导致任何人在业务或财产上受损,这个人都可以提起反垄断诉讼,但在1977年 “伊利诺伊州砖石公司v.伊利诺伊州” 案件中,最高法院裁定,只有定价不合法的商品的直接购买者,才有资格提起诉讼。

要理解这个案子的复杂性,可以先看看1977年伊利诺伊州砖石公司那个案子的细节。该公司是一家混凝土块生产商,它和一些同行公司被指控串通一气,抬高了混凝土块的价格,这些混凝土块是由砖石承包商购买的,砖石承包商又为总承包商的建筑项目投标,而这些建筑项目最终由伊利诺伊州买单。伊利诺伊州政府提起诉讼,要求赔偿,声称这些公司抬高的混凝土块价格被转嫁到了伊利诺伊州政府头上。

在这个价值链中,直接购买者是砖石承包商。伊利诺伊州遭受的损失是间接传导的。因此,最高法院裁定伊利诺伊州没有起诉的资格,如果价值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提起诉讼,那么侵权方可能需要做出重复的赔偿(确定损失的份额也非常困难)。

(图1 伊利诺伊州砖石公司案件的价值链。从左到右:混凝土块生产商——砖石承包商——总承包商——伊利诺伊州政府)

而苹果与佩珀这个案子的问题在于,苹果被指控的垄断行为对谁造成了直接伤害?从原告的说法来看,这个案子的价值链似乎与混凝土块制造商的很相似:

(图2 原告对价值量的描述。从左到右:开发者——苹果——用户)

在这个案子中,苹果介于开发者和用户之间。原告解释说:“每次用户购买app(除非它是免费的)时,苹果就向app收取30%的佣金。App向用户收取的价格是app开发者设置的,另外加上苹果自己30%的加价,都是用户每次购买app时直接支付给苹果的。苹果留下这笔钱中的加价部分,剩下的转给app开发者。开发者不会直接把自己的app出售给iPhone用户,也不从iPhone用户那里直接收取任何款项,而iPhone用户是整个分发链中唯一的购买者。”

原告称,用户是“直接购买者”,所以他们有权起诉:“自从伊利诺伊砖石案的裁定在40年前做出之后,全美各地的法院在各种案件中都要求起诉者是直接购买者”。

苹果则表示,这个交易过程被误读了。该公司写道:“认为只要原告与被指控的垄断者之间存在直接互动,就可以要求获得传递损害赔偿,这是没有依据的,这是在强调形式而非实质,把‘直接购买者’的正式认定作为关键,而拒绝‘进一步调查案件的具体细节’”。

苹果认为价值链是这样的:

(图3:苹果对App Store价值链的描述)

具体来说,苹果自称“不购买也不转售app”。苹果的开发者协议中说,开发者“并没有把app的任何所有权授予苹果”,因此苹果应用商店与传统零售商店存在根本上的不同。苹果如同开发者的“代理商”:“苹果在App Store里是App 提供者的代理商。在用户和App 提供者之间的销售合同或协议中,苹果不是利益相关方。”直接销售实际上发生在开发者和用户之间,苹果只是推动app销售的代理商和渠道。

而且苹果认为,开发者设定了自己app的价格,这决定了苹果抽走的30%会有多少,用户没有起诉苹果的资格。

为什么在这个案子中苹果占理?

虽然我不是律师,但我相信苹果在这件事情中更占理,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已经在前文中提到。第二个则是“聚合理论”:我认为苹果对开发者(供应方)有影响力,正是因为它拥有所有用户(需求方)。因此,开发者更有可能根据用户市场可以承担的费用来定价并把App Store抽取的佣金内化了,而不是人为地给产品定了一个高价,以便将佣金成本转嫁给用户。

原告的情况只有在如下情况中才有意义:app开发者没有定价权,导致用户被迫100%承担苹果公司的额外加价;而现实情况是,app已经很便宜了,直接因苹果的政策受损的一方其实是开发者(苹果在用户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对相关数据的掌握—— 确实更像是开发者的代理商)。

所以,很多法庭观察员都认为,这个听证会上的口头辩论偏向了原告。我们要到明年才会知道这是不是法庭裁决的风向标。

App Store的垄断性

如果我的判断没错,原告由于没有起诉资格,这起案件被驳回了,那也不意味着苹果和App Store就摆脱了反垄断的阴影:首先,开发者可以起诉苹果,要求获得反垄断损害赔偿,其次,美国大多数州, 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在内, 都不会遵循伊利诺斯州的判例。App Store和苹果的相关政策是否违反了反垄断法,这个问题迟早都会闹上法庭。

因此,在听证会上的口头辩论中,就有了一场假设苹果是垄断者的讨论——如果苹果是专横的垄断者,那么谁会直接受到伤害?实事求是地说,在iOS应用领域,苹果的确是一个专横的垄断者。

我们来看看事实:

在iOS设备上安装app的唯一方法是通过App Store。所有app都必须使用苹果的API进行数字交易,其中包括向苹果支付30%的佣金。苹果明确禁止开发者让用户访问某个网站,以获取任何类型的数字商品或订阅服务。

自2011年亚马逊的Kindle应用按照苹果提出要求,删除了前往亚马逊在线商店的链接以来,情况就是如此。这个例子很好地展现了苹果的政策有多么荒谬。

苹果没有参与Kindle生态系统的任何方面。但亚马逊美国市场上有45%的潜在用户都使用苹果手机。苹果给了亚马逊两个选择,要么用户不知道如何在iPhone上购买亚马逊的新书,要么亚马逊在iPhone的Kindle应用上付给苹果30%的佣金。

当然亚马逊选择了后者,毕竟亚马逊也是一个大品牌。但对于一大批规模较小的开发者来说,选择就不是这么轻松了,他们别无选择,想要做生意,就必须付给苹果30%的佣金。

这就成了问题的关键:苹果完全有权在iPhone上获得超额利润。用户倒是可以购买更便宜的Android设备,但他们不买,因为他们喜欢苹果的硬件或iOS。

苹果公司从拥有iOS垄断权中获利丰厚:如果你想要获得苹果软件体验,那么你别无选择只能购买苹果设备。这完全合法。不过,该公司正在利用这种垄断进军相邻市场(数字内容市场)并且寻租。 苹果没有做任何事情来增加Netflix节目、Spotify音乐、亚马逊书籍的价值,他们只是抽走了30%佣金,因为他们能这么做。

当然,苹果肯定是开创了现代app市场,正如该公司喜欢标榜的那样,这个新经济中充满很多新型的工作机会。然而这正是问题所在:App Store是我们见过的最大的平台之一,成千上万的人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建立业务,他们承担了不同类型的责任 ,还受到各种法律限制。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苹果的做法是非常不利的,而且我坚信,让苹果可以利用其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来获取iOS上数字商品和服务的垄断利润的App Store规则是非法的,苹果能这么做不是因为iOS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因为这是接触到近50%美国人唯一可行的方式。

苹果与“服务叙事”

苹果公司在2011年实施这一战略的决定令人失望, 但在2016年1月,更加令人关切的事情发生了。那年的第一季度,iPhone在单位销售量方面基本停止增长,苹果对此做出的回应是“服务叙事”。

首席财务官卢卡·梅斯特里(Luca Maestri)发表了一番言论,旨在强调苹果公司拥有蓬勃发展的服务业务:“每个季度,我们都会报告服务类别的成果,其中包括iTunes、App Store、AppleCare、iCloud、Apple Pay以及其他一些项目的营收。今天,我们想强调这一类别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我们为用户提供的绝大多数服务,例如app、电影和电视节目,都与苹果机主数量相关联,而不是和当前季度销售额相关联。”

“对于其中一些服务,例如内容,我们根据交易价值确认营收。对于另一些服务,例如App Store,我们与app开发者分享每笔交易的部分价值,并且仅把我们保留的那部分列入营收。为了充分理解我们为苹果机主提供的服务的规模,以及该业务的增长速度,除了营收之外,我们也会看购买金额。在2015财年,与苹果机主数量有关联的服务,其购买金额总计超过了310亿美元。这比2014财年增加了23%。”他说。

令人吃惊的是,苹果公司在股市上面临重大挑战时,它的第一反应就是最想要承认所有的app营收,“其中一部分”是与开发者分享的。这听起来就像苹果是一家中间商,对“苹果v.佩珀”案中的原告来说很有利。

其次,苹果想要把所有app营收包含在内的原因是 ,“服务叙事”一直是App Store的首要叙事。凭借对App Store的垄断,Apple赚取了巨额资金,利润空间巨大。它没有制作游戏或生产率app或数字内容,它只是抽走了30%,并不是因为它提供的购买体验更好,而是因为它是唯一的选项。

毫无疑问,在股市方面,这个叙事很有用:即使最近股价下滑,苹果的市盈率也比2016年1月的涨幅高出50%(两个月前它涨了100%)。投资者认为苹果可以通过新设备之外的其他东西获得可持续的利润(有趣的是,该公司最近股价下滑似乎是因为苹果坚持要强调营收而不是单位销售数据)。

与此同时,任何一家公司把寻租作为增长的基础时,我都会感觉很担忧:并不是说这种增长不真实,而是它对公司的卓越之源具有腐蚀性。对于苹果来说,这是一个特别重大的问题:这家公司成功靠的是“成为最好的”,当公司高管更关心从其他公司的创新中抽取利润时,苹果又要如何保持这种优势呢?

该公司的另一个重要增长动力,就是其产品的价格上涨,这一点并不令人意外:苹果建立了用户忠诚度,而且值得信赖,因为它可以从其用户群中获取更多的营收。但换个角度说,换个操作系统也很麻烦,用户还能到哪里去呢?

这种观点可能有点悲观,毕竟Apple继续在其可穿戴设备类别中展示了很多创新,包括Apple Watch和AirPods,而且该公司也处在把增强现实变成主流产品的最佳位置。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该公司从未担心过昂贵的标价。

尽管如此,对于苹果这样一家公司来说,高利润率似乎是追求卓越的副产品,而不是它的目标。苹果要在“服务叙事”和App Store政策方面做到这一点会更难一些,因为它想在一个市场(智能手机)中利用真正的创新在另一个市场(数字内容)中寻租。这可能不是非法的,至少现在还不是,但最大的潜在受害者不是用户,也不是应用程序开发者,而是苹果的产品文化,当初正是产品文化让苹果获得了垄断力。

5,产品转移员工放假业绩滑铁卢手机供应商们如何迎接2019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 于惠如。36氪经授权转载。

“东莞之内,错过劲胜,再无高薪”。

12月4日上午,当经济观察报记者来到坐落在东莞市长安镇锦厦社区的劲胜智能(300083.SZ))子公司——东莞华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程金属”)时,厂区大门口摆放的招聘广告如是写道。随后,记者在距离华程3公里处的劲胜智能平谦厂区也看到同样的情景——招聘横幅及展板布满围墙、厂区大门。

劲胜智能平谦厂负责人资的工作人员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目前劲胜智能各个事业部都在招聘一线生产工人。“春节期间一般会有100-200人的人员流失,当前的招聘主要是为春节前后人员流失做准备。”

不过,当天记者再来到劲胜智能锦厦厂区时,这里一片“凌乱”:厂区内堆积着摆放不整齐的设备、废纸、纸盒,能看见的只有清理垃圾的工作人员。一张贴在工厂大门口的通告显示:因CNC生产二部(锦厦厂区)厂租到期,同时为集中资源优势,强化盈利能力,经公司研究决定对霄边平谦厂和CNC生产二部进行资源整合,CNC生产二部机器设备搬至霄边平谦厂集中生产,十月底完成搬迁工作。

日前,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胜智能”)因“放假门”,成为关注焦点。11月底,一份关于劲胜智能经营遇到重大困难,部分员工放假五个月的告知函在网上流传,引发关注。随后,劲胜智能确认了放假的真实性,但称“经营遇到重大困难是表述错误”,并对外称:“涉及停工放假的员工只有18名。”

集中厂区进行资源整合被认为是劲胜智能压缩成本的又一方法。

“行业不景气,劲胜智能当然也受到了影响。最大的感受就是订单量减少,与2016年高峰时期相比,今年的订单量下滑了30%-40%。”劲胜智能一位高管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在订单量下滑的情况下,劲胜智能一直在压缩成本。

除了劲胜之外,全球光学光电行业龙头欧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菲科技”002456.SZ)也因“搬迁传闻”引发关注。

智能手机行业进入存量发展期,与手机厂商唇齿相依的供应链厂商同样迎来大考。业绩遭遇滑铁卢、厂房搬迁、转移主要产品线、降低手机业务占比,构成了当下手机供应链厂商的众生相。

劲胜“放假门”背后

对于“放假门”事件,上述劲胜智能平谦厂人资负责人表示,公司在推进业务结构调整、缩减经营成本,对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业务部分人力进行精简,涉及员工合计18人;同时“劝退”了一名业绩不合格的平谦厂区员工。

“我们公司厂区很分散,每年的物流费用、场地费用浪费很严重,将锦厦厂区搬过来也有益于规模生产,压缩成本。”上述劲胜智能平谦厂人资负责人说。

关于此次劲胜智能人力及厂区的调整,一位电子元器件分析师认为,这实际上折射出了手机供应链行业的现状:由于手机厂商销量欠佳,手机供应链公司承受了较大的压力,为获取新的增长动力,供应链厂商想尽一切办法压缩成本。

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业务是成立于2003年的劲胜智能的主营业务之一,公司该业务主要客户涉及华为、OPPO、三星等手机厂商。随着消费电子行业日渐低迷等原因,劲胜智能业绩受到影响。

经济观察报记者梳理劲胜智能年报发现,2016年、2017年、2018年1-9月,劲胜智能营收分别为51.36亿元,64.22亿元、41.6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1亿元,4.61亿元、-1.02亿元。

进入2018年,劲胜智能业绩遭遇滑铁卢,业绩逐季下滑:财报显示,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95.16%,上半年同比下滑91.40%,三季度下滑124.35%。

对于净利润大幅滑坡,劲胜智能在三季度报中表示,2018年前三季度,受消费电子行业持续低迷态势的影响,精密结构件业务市场竞争加剧、整体订单量下降,导致公司精密结构件产品销量下降,对精密结构件产品的销售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精密结构件业务出现较大幅度亏损。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给经济观察报记者的数据显示:2013-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呈增加趋势,2017年开始出现拐点。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59亿部,同比减少3.97%;截止2018年10月底,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23亿部,同比下滑15.12%。

“随着智能手机热潮的逐渐消失,供应链也因此受到波及。进入2018年,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厂商手机业务均表现出疲软状态。”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徐烁说。

劲胜智能董秘周洪敏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几年,结构件业务表现一直亏损,今年公司的战略调整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一些相关金属件的资产要往常州投资,所以会有搬迁动作。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今年9月20日,劲胜智能与其子公司东莞市铕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常州诚镓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赵自淼。

产品转移

劲胜智能的布局,并非孤例。

同样传出“搬迁传闻”的还有全球光学光电行业龙头、华为、小米等厂商的供应商欧菲科技。

12月4日下午5点左右,经济观察报记者来到地处深圳市宝安区公明街道松白公路华发路段的欧菲科技园,科技园“门前冷落”,园内干净整齐,办公楼与厂房已空置了很久。“里面已经没有人上班了,原来的生产工人一部分搬到南昌了,一部分搬到陈文礼工业园那边的厂区了,坐办公室的人也搬走了。”欧菲科技园的保安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科技园已经空置了近一年,接下来公司的具体规划并不清楚。

随后,记者来到距离欧菲科技园2公里左右的陈文礼工业园,这里是欧菲科技在深圳的另一个厂区,也被员工称为“二厂”。

二厂内人头窜动,每隔几百米就有三五个身着黄蓝色相间工作服的工人席地而坐。从大门径直往里走,最显眼的莫过于位于厂区深处的法律咨询点。“从12月1日起,公司就设立了法律咨询点,说是为我们员工提供法律援助。”一名欧菲科技员工介绍说。

据欧菲科技另一名员工介绍,造成公司与员工之间“僵局”的原因之一是“企业搬迁未依法与员工协商”。该员工提供给经济观察报记者的一份署名为“欧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委员会”的文字说明中提到:因公司已有明确的搬迁意愿及搬迁计划,根据法律规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确定好安置方案。

另一名员工提供的“关于欧菲科技深圳业务转移的通知”中提到:为增强公司竞争力,对资源优化整合,我司决议于11月开始陆续对深圳工厂业务进行转移,12月中旬结束深圳工厂生产业务。

对此,欧菲科技在回复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公司目前没有搬厂计划。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下,加之今年四季度触控屏产品因整机机型更迭,公司深圳园区受制于设备、工艺等因素制约,订单量出现波动。公司管理层已经在想尽办法稳定深圳园区的订单,以减少市场冲击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的利益损失。”

欧菲科技于12月6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2018年11月30日,在部分别有用心人员的挑唆下,欧菲科技深圳工厂发生了400余名员工的罢工请愿群体事件,事件发生后光明区政府、光明劳动部门、工厂所处街道办事处等政府部门立即成立现场应急指挥小组与公司管理团队密切配合展开工作,力求尽快解决事端。截止12月6日白班,深圳工厂秩序已全面恢复,已开始恢复生产。

欧菲科技表示,公司在深圳、南昌、苏州和广州均设有生产基地,目前南昌是公司最大的生产基地。

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欧菲科技在南昌建立了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业务涵盖触控屏、摄像头等多项主要业务。其中最近成立的是2018年3月29日成立的南昌欧菲华光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内迁、主要产品线转移等举措已成为手机供应链厂商的大方向。”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飙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称,欧菲科技产品线转移,劲胜智能工厂内迁都是典型案例。

上述劲胜智能高管解释称,手机供应链厂商内迁主要包括两个原因:内地政府的投资与政策优惠,人工成本的优势。

孙燕飙说,中国终端手机产业链的发展迁移,与政府支持、税收优惠政策、地价、人力成本等因素密不可分。“受限于成本管控和资金压力,近年珠三角地区的供应链厂商选择内迁至长三角以及西南等地区。”

布局新领域

“受同业竞争激烈、手机更迭速度缓慢、经济疲软等因素等影响,明年手机供应链厂商将会面临更严峻的局面。”孙燕飙认为。

面对激烈的竞争,手机供应链厂商也开始布局新领域。

劲胜智能也在2017年开始了业务调整。公开信息显示,劲胜智能在2017年转让了全资子公司东莞华晶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东莞华清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股权,并注销了多家子、孙公司。

公开信息亦显示,2018年上半年劲胜智能已组建自动化和数字化服务团队,在对公司消费电子产品精密结构件业务进行自动化改造等同时,开拓针对3C行业企业的智能制造服务业务。

“未来我们也考虑开拓与智能家居领域相关的业务。”上述劲胜智能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杨烁在回复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提到,目前,多家手机供应链企业已经开始在汽车电子产业布局,期待这一领域成为自消费电子后的第二增长极。

其中,舜宇光学、欧菲科技、欣旺达、德赛电池、深南电路等供应链上市公司的财报、公告等公开信息均提及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及发展状况。

欧菲科技也从2015年开始布局智能汽车业务。“截至目前,公司已经相继开拓了智能中控业务、ADAS业务(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和车身电子业务,并已获得了国内20余家汽车厂商的供货资质。公司布局的新产品包括车载显示屏模组、仪表中控集成主机,流媒体后视镜系统,车载指纹识别系统等,并通过人才的引进及研发的投入领先技术,已具备园区自动泊车量产能力。”欧菲科技回复经济观察报记者称。

欧菲科技提到,公司在深圳市和光明区政府的支持下,在凤凰路附近规划建立了新厂房,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未来公司将会用最新的设备、最先进的工艺,生产新一代技术领先产品。

就在上个月,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盈精密”)在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表中提到,2018年公司开始重点发展非手机业务,计划在三年内将非手机业务占比提高到50%左右,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相关零组件及工业智能装备业务。

据了解,长盈精密的主要客户包括OPPO、vivo、华为,三星等。今年,长盈精密进入苹果供应链。

“目前手机业务在公司业务的占比是70%左右,我们计划到2020年将手机业务占比降到50%。另外,我们还引入了一大批海外客户,包括苹果、亚马逊等。2016年,长盈的海外客户收入占总收入的10%,2017年提升到14%,今年我们预计将提升至30%。”长盈精密董秘胡宇龙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长盈精密的布局可以概括为产品非手机化与客户国际化。“除向产业链外领域转型外,手机供应链企业也采取内部转型的方式,即整合手机产业链内成熟的产业,通过收购并购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杨烁介绍,这一转型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其一是横向拓展,如通过收购、并购等方式获得新的业务。目前不少手机产业链上市公司,其主要的几大板块营收来源都并非原有企业;其二是并购其上下游相关领域。

6,只要一万两千八全新iPhone带回家 一文看尽苹果新品发布会搜狗

本文经AI新媒体量子位(公众号 ID: QbitAI)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

刚刚,一年一度的苹果新品发布会结束争夺。

依然由蒂姆·库克率领的苹果就是要你买梦之队,对战今年坚决不割肾代表队。

最终,苹果发动2轮大攻势,推出4款新产品,并以闪电战草草结束。

这一次,坚决不割肾代表队胜负未明,因为就今日发布的产品,自己的一对肾是不够用了。

最便宜一款产品3199元,最贵一款产品12799元。

但即便如此,万亿市值的苹果依然展现出不少亮点——尤其是AI方面,新一代芯片A12,贯穿全场。

下面来看完整赛况

开场前两分多钟,一位女员工冲出苹果CEO库克的办公室,抱着手提箱狂奔,总算在库克登场前把机密产品送到。

库克打开箱子露出满意的笑容,大家都以为里面装着今年的新款iPhone……没想到是控制演示文档的遥控器。

接着,库克登场。依然先是传统Niubility一波吹环节。

库克说,去年发布的iPhone X,是iPhone发布十年的代表之作,是全球最好的智能手机,当然也是全球最畅销的手机。全世界,六千万台。

整体的iOS设备也由此迈入20亿销量大关,统统都是好消息。但既往不恋,纵情向前,多款新产品现在发布~

新Apple Watch

首先发布的是新款Apple Watch。

为啥要让苹果表打头阵呢?

库克说,这是一个苹果从零起步的新品类产品,而且现在做到了手表类全世界第一,真是令人骄傲。

当然,心机boy库克可没把话说透,因为Apple Watch还是他接任乔布斯担任CEO后,推出的全新品类。

可能也是想暗示这一点,所以Apple Watch发布,由现在职务同样是COO的Jeff Williams上台。

废话不多说,直接看货:

看得见的外观硬件上,Apple Watch 4有更大的屏幕,拥有40mm和44mm两个尺寸,外壳大了一点点,而屏幕分别比之前大了35%和32%。

更大的屏幕也可以显示更多信息,比如日历、提醒、登机信息等。还能通过切换屏幕,实现多屏交互——终于跟手机上一样了。

而看不见的硬件部分,处理器升级到了S4代,专为苹果表定制的64位双核处理器,性能比上一代快2倍。

喇叭也比上一代提升50%,声音外放可以更响亮,麦克风从后端移到侧端,可以更好打电话、呼叫Siri——听不懂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另外,支持GPS和高度仪、陀螺仪,可以检测更多运动项目。

也支持蜂窝网络,可以(勉强)当个手机使用。

不过,电池续航还是“一整天”——18小时。

但苹果最想强调的还是新苹果表的软件能力,这次主打医疗健康。

Apple Watch 4新增ECG应用来读取心率,并形成心电图,时刻关注你的心脏健康,心率不齐、跌倒之类的,都能及时提醒你的医生或报警。

堪称中年人未雨绸缪好伙伴,老年人的第一块苹果表。

发布会现场,苹果还请来美国心脏协会的主任本杰明来站台。

这名外援说了一大堆,核心就是:心电图这个东西,对我们医生正确诊疗非常重要,现在苹果搞出这个东西,真是历史性的变革啊。

苹果也透露,这些医疗健康应用,已经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总局FDA批准。不过美国人民看见FDA(食品药品管理局),只想问一句:能吃咯?

总而言之,你可以叫它苹果表,也可以叫它苹果内部的绰号“健康卫士”。

售价方面,提供三种颜色。普通版售价399美元起(国行版3199元起),蜂窝网络版499美元(国行版3999元起)。

按照24小时全天候心电图200块一次来算,20天就能值回表价!

新款iPhone

表,预热之后,才是主角:新款iPhone。

库克依然先奠下基调,深情款款地跟大家说:去年发布的iPhone X,再次改变了手机行业,它不仅是全球最畅销的智能手机,也是满意度最高的智能手机,好评率高达98%。

“我们真的一直在最前沿创新领域去探索,Face ID什么的就是证明,相信接下来也不会让大家失望。”

于是派出第三员大将:Philip W. Schiller,他是苹果的高级副总裁,负责售卖iPhone好多年。

不过这一次,真是一年发布胜过好几年。一共发布了3款iPhone产品。

废话不多说。

长这样:

这样:

还有这样:

而且这三款啊,最具挑战的可能是名字。

第一款,iPhone Xs(念“爱疯十艾斯”),提供64G、256G和512G三种内存版本,售价999美元起(国行版售价分别为8699元、10099元和11899元),9月14日预订,9月21日发货。

第二款,iPhone Xs Max(念“爱疯十艾斯麦克斯”,不念“爱疯插死马克思”),同样提供64G、256G和512G三种内存版本,售价1099美元起(国行版售价分别为9599元、10999元和12799元),9月14日预订,9月21日发货。

第三款,iPhone XR(念“爱疯十啊”),64GB、128GB和256GB三种内存版本,售价自749美元起(国行版售价6499元起),10月19日开始预订,10月26日发货。

这三款有什么不同呢?

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

首先,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是屏幕大小不同的关系。

Xs采用了5.8英寸的全面屏,Xs Max则有6.5英寸的全面屏。

其他基本一样。不锈钢工艺、OLED全面屏,最耐用的玻璃、Super Retina显示屏、1200万的后置双摄,防尘、30分钟的深度防水,酸碱环境、啤酒泼溅啥的都没问题。

别小看这两款手机,它们可能又要为国产安卓手机引领一波新潮流:以后,大屏手机大概都不会再叫plus了。

更强拍照

隆重被介绍的还是刷脸解锁的Face ID,以及更强大的拍照相机。

新一代Face ID,同样的小刘海里藏了一众感光元器件,而且在AI和新款芯片的加持下,解锁速度更快,安全性也更高。

相机,1200万像素双摄像头,2倍光学变焦,四轴防抖,传感器反应也比之前快2倍。

还介绍了一项叫智能HDR的软件技术。

具体原理不重要,对你来说,以后运动、光线不好之类的情况下拍照,你都不必再担心,这个智能HDR,可以给你更清晰、细节详尽的照片。

而且区别于拍照时的虚化,苹果提供了新技术方向:拍完照,再调整,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调节光圈,控制虚化效果,非常技术流。

如果之前你有快门按太快而拍糊了的体验,那么现在不用担心了,尽管掏出手机来,秒拍秒清晰。

“这可是一个拍照的新境界”,苹果SVP感叹说。

此外不光照片,还有视频方面也能这样——不同光照不同场景,都不怵,尽管拍。

但是,苹果显然还是太西化了。相机做了这么多功能,却连国产安卓机标配的磨皮瘦脸开眼角都没有,还谈什么占领中国市场!

电池续航

再看电池续航:能用多久呢?苹果跟上一代——也是史上最短续航的iPhone X比一下。

iPhone Xs比iPhone X可以多用30分钟,Max则比iPhone X多用1.5小时。

双卡双待

这次的另一个小亮点是终于有双卡双待了。当然,苹果有更洋气的念法:DSDS,意思是Dual SIM Dual Standby。

而且国外的双卡双待,也可以通过电子卡eSIM的形式,一个SIM卡也能搞定。

但在中国,双卡双待不支持eSIM,于是苹果专门为中国市场更改了硬件设计——这是苹果历史上的第一次。

如果你真需要,需要记住这两点:一、iPhone Xs是没有双卡双待的,请直接Max,或者……XR。二、eSIM国内运营商是不支持的,港版美版澳版什么的就别惦记了,支持国行吧。

iPhone XR

刚才说了,iPhone Xs跟Max是大小屏幕的不同。

而iPhone XR,则是一款廉价版的带Face ID和全面屏iPhone。

iPhone XR采用铝合金边框,提供黑、白、金、黄、蓝、红六种颜色。这让多彩手机壳的地位略显尴尬。

屏幕采用6.1英寸液态Retina LCD屏幕,正面延续了iPhone X的全面屏设计,但屏占比有所降低,发布会进行中就被网友们吐槽成“边框能跑马”;分辨率也降低至1792x828 326ppi。此外,iPhone XR还取消了3D Touch。

性能方面,iPhone XR与iPhone Xs采用了相同的芯片A12。但容量降为64GB、128GB和256GB三档。

更明显的是,iPhone XR的后置摄像头,只有一个1200万像素的广角镜头,但苹果反复强调,靠AI软件性能的提升,即便是一个摄像头,也能背景虚化。

为了展示iPhone XR拍的照片究竟有多高清,苹果继续表现出对中国网红少女们的敌意:样片专门找了个雀斑小姐姐。

此外,这款廉价版iPhone XR,续航是此次最出挑的,甚至比iPhone的续航王者——iPhone 8 plus还要多1.5小时。

真核心:A12,AI全面当家作主

不过,作为iPhone X的补强,这次发布会重点可能不在新iPhone本身。

新一代芯片A12,才是真核心,真重点。

与之前多家媒体预测的一致,A12采用了7nm工艺制程,包含69亿个晶体管。巧了,这两个参数,与几天前华为新推的麒麟980恰好一致。

不过,苹果还是将其称为业界首款7nm手机芯片……从某种程度讲这个说法也没错,相比于搭载麒麟980的Mate 20上市的时间,A12确实是第一个大家能用上的7nm芯片。

这款苹果不断重申的“最智能最强大”的芯片,内部的组成确实不容小觑:

A12拥有六核CPU,其中包含两个“性能”核心和四个“能效”核心。相较于A11,A12速度提升了15%,且功耗降低了40%。与此同时,效率核心的功耗比A11低50%。

同时,A12还有四核GPU加持,比A11速度快了50%。这也意味着,A12处理应用程序的能力更强大了。

不过最让苹果自豪的,还是A12中的AI组分:

一个新一代神经网络引擎,内含八核机器学习处理器,每秒可处理5万亿次操作,实现了实时的机器学习。

和上面三个芯片“常委会”配套,A12内置了智能计算系统,可自动决定程序是在CPU、GPU、神经引擎亦或是三者的组合上运行。也不难理解,和俗语中的“好马配好鞍”是一个逻辑。

对于广大精致男孩和猪猪女孩来说,这套改头换面的新处理器带来的体验会渗透到各方面,刷脸解锁更流畅了,拍照的实时光线变换更快了,也可能是哪天突然发现某款游戏不卡了。

在A12的支持下,新手机内存可达512GB,可以储存20万张照片。

不过对于开发者来说,这就是波更加炫酷的操作了。

A12+苹果自家机器学习框架Core ML 2会产生奇妙的反应,能让应用程序的启动速度提高30%,运行速度提升9倍的同时,功耗只是原来的十分之一。开发者可以运行更复杂的功能,实现更浸入式的体验,比如增强现实等。

比如,比如,一个装在iPhone上的APP HomeCourt,可以通过视觉观察记录球员的投篮行为,实时统计投篮数和命中率:

再比如,今年6月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亮相过的多人互动式AR联机游戏,足不出户也能和朋友亲临魔幻现场:

最后,再一次同步下预订和发售时间:

Apple Watch 4,3199元-5899元,9月14日预订,9月21日发售。

iPhone Xs,8699元-11899元,9月14日预订,9月21日发售。

iPhone Xs Max,9599元-12799元,9月14日预订,9月21日发售。

iPhone XR,6499元起,10月19日开始预订,10月26日发售。

感觉怎么样?

反正苹果觉得这是“大好消息”。

最后放一段官方出品的2分钟快闪看完苹果发布会。

这件单品让你轻松hold住穿衣“底线”

校草秘籍:今年最好看的“校服套装”都在这儿了!

早秋,你的帽衫需要4种新穿法!

「芭男搜索」

↓↓↓

回复你感兴趣的关键词→

衬衫,女朋友,大头,

身材,帽子,牛仔裤,

等待你的关键词......

文章TAG:苹果141系统怎么样苹果ios141系统怎么样苹果14系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