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知识 > 菲星,有谁用过菲星HDV1000,效果如何?请教了!

菲星,有谁用过菲星HDV1000,效果如何?请教了!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9 00:10:21 编辑:手机知识 手机版

1,有谁用过菲星HDV1000,效果如何?请教了!

不错啊 国产里最好的了

菲星

2,菲星行车记录仪1080p高清后视镜怎么

千万别买,行车记录仪有好多,千万别买菲星的,售后极差,我买了个菲星行车记录仪,到手底座就没有好用过,售后拖我五个月,最后说不管了!

菲星

3,菲星摄像机怎么样

菲星不怎么样。现在国产的机器没几个好点的,国产的DV做得最好的就算是欧达了。你可以考虑下要个欧达2500这样的DV,性价比不错。

菲星

4,观音灵签中,“疾病:禳星”是什么意思?

禳星就是犯了煞星,需进行禳解。适用于运气不好、多灾多难、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口舌是非、久病不愈、心慌心乱、不归家宅、身中邪气、邪煞报应等,都可归于犯煞星。

5,知道“菲星”这牌子的摄像机吗?性能怎么样?

首先你看的电视广告提到的像素是感光原件像素,不是摄像像素!!!

其次,菲星这个不算山寨了,各大IT站点都有广告......至于为什么渠道上没看到有货,可理解为现在主要是电子商务B2C..

洋货虽然技术上有优势,可一直靠垄断在黑我们中国老百姓的钱!!

数码摄像机市场也会像手机市场一样,逐渐因国产的加入而拉下价格最终实惠的是我们这些老百姓!

广东省的国美店都有铺货的,上图 看证据吧。。。。

6,紫魁星是什么

我国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旧时很多地方都有魁星楼、魁星阁等建筑物。 魁星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奎星”的俗称,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即天枢(天枢/天枢 α Ursa MaJORIS,亦称:北斗一、纽星、天魁、 贪狼、正星、秦、枢星、天蓬、阳明、阳明贪狼太星君)、天璇(天璇 β Ursa Majoris,亦称:北斗二、从魁、巨门、法星、楚、旋星、天芮、阴精、隔角煞、阴精巨门元星君)、天玑(天玑/天玑 γ Ursa Majoris,亦称:北斗三、禄存、令星、梁、机星、天冲、天冲、军市西北星、真人、囚宿、次桃花、真人禄存真星君)、天权(天权/天权 δ Ursa Majoris,亦称:权星、文曲星、北斗四、伐星、吴、天辅、玄冥、玄武、真武、玄冥文曲纽星君)。此四星除合称“魁星”外,亦被并称为“斗魁”。后道教尊其为主宰文运的神,作为文昌帝君的侍神。魁星信仰盛于宋代,从此经久不衰,成为封建社读书人于文昌帝君之外崇信最甚的神。七月七日为魁星诞。 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没见过魁星像的人也许会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一定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吧?其实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见图如见字。 现在各地的魁星楼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家长个个望子成龙,学子无不企盼金榜题名,于是都来拜魁星,每个魁星楼都有当地历年高考文、理状元榜。不过古今成就大学问者,没有一个是拜魁星而成的。

7,九大行星的天文符号

太阳系(solar system) 九大行星以西方神话诸神的名字命名,并且各有相应的符号. 水星 Mercury 金星 Venus 地球 Earth 火星 Mars 木星 Jupiter 土星 Saturn 天王星 Uranus 海王星 Neptune 冥王星 Pluto 这两个网站都有符号图片: http://astro.qq.com/a/20031117/000032.htm http://www.moon-soft.com/program/bbs/readelite955696.htm 虽然现在冥王星已经被开除在九大行星之外了,不过这里还是一起例出来吧。

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来自罗马神墨丘利。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Unicode: ?). 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状。在第5世纪,水星实际上被认为成二个不同的行星,这是因为它时常交替地出现在太阳的两侧。当它出现在傍晚时,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当它出现在早晨时,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它被称为阿波罗。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他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中国古代则称水星为“辰星”。 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特,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金星的位相变化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位相变化),但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关于金星的位相变化,曾经被伽利略作为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地球是太阳系中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现代科学目前确证目前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行星年龄估计大约有45亿年(4.5×109)。在行星形成后不久,即捕获其惟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地球上惟一的智慧生物是人类。 因为它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或希腊神话对应的阿瑞斯)命名它。在古代中国,因为它荧荧如火,故称“荧惑”。火星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Deimos(阿瑞斯儿子们的名字)。两颗卫星都很小而且形状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获的小行星。英文里前缀areo-指的就是火星。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五颗。它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自转最快的行星。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因而称为岁星。 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土星是一个巨型气体行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英文名字Saturn(以及其他绝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土星名称)是以罗马神的农神萨杜恩命名的。中国古代称之为镇星或填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排列在土星外侧、海王星内侧而名列第七,颜色为灰蓝色,是一颗巨型气体行星(Gas Giant)。以直径计算,天王星是太阳系第三大行星;但若以质量计算,则比海王星轻而排行第四。天王星的命名,是取自希腊神话的天神乌拉诺斯。 海王星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第八个,是一个巨行星。海王星是第一个通过天体力学计算后被发现的行星。因为天王星的轨道与计算的不同,1845年约翰·可夫·亚当斯和埃班·勤维叶推算了在天王星外的一个未知行星可能的位置。1846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台长约翰·格弗里恩·盖尔真的在这个位置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 目前海王星是太阳系内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海王星的名字是罗马神话中的海神涅普顿(Neptune)。 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开太阳最远、最小的一颗行星,1930年被发现。因为它离太阳最远,因此也非常寒冷,这和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鲁托所住的地方很相似,因此称为“Pluto”。

太阳系(solar system) 九大行星以西方神话诸神的名字命名,并且各有相应的符号. 水星 mercury 金星 venus 地球 earth 火星 mars 木星 jupiter 土星 saturn 天王星 uranus 海王星 neptune 冥王星 pluto

太阳系(solar system) 九大行星以西方神话诸神的名字命名,并且各有相应的符号. 水星 mercury 金星 venus 地球 earth 火星 mars 木星 jupiter 土星 saturn 天王星 uranus 海王星 neptune 冥王星 pluto

8,《道藏》全文

《道藏》为道教经书之总集。今所见《道藏》,由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三家联合,於1988年影印出版, 原书512函,以《千字文》编号,缩小之后,编为16开本36册,为明代《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之合集,共收入各类道书1476种,5485卷。《正统道藏》5305卷,由明朝第43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刊成于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万历续道藏》180卷,第50代天师张国祥奉诏编成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 。 

《道藏》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等,是研究道教教义及其历史的百科全书。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可供研究古代学术思想者参考。《道藏》中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医药学、养生学、化学、天文学、历法、气功、内外丹、人体科学等的重要史料。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其中大部分材料就来自《道藏》。 

《道藏》中的各种典籍,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三洞即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四辅即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十二类为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录类、戒律类、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章表类。
道藏目录 

道藏,道教经籍的总集。 

历史上,自南北朝以来各朝代都有人整理道教经书,编写道经书目。陆修静稍后,有孟法师、陶弘景等人编写道经目录。隋唐有更多人做这项工作。唐玄宗崇信道教,曾专门派人搜访道经,编写成历史上第一部《道藏》,派人抄写、流传。安史之乱时,朝廷收藏的道经毁于战火。宋朝为修编《道藏》作出了重大贡献。宋太宗命令徐铉等人校正道经。后来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初年,让王钦若主持《道藏》的整理工作。不久,又让张君房修编《大宋天宫宝藏》。张又挑其中重要道经编成《云笈七签》。宋徽宗曾经命令重新校理《道藏》,不久又雕版印刷《政和万寿道藏》,它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部刊印的《道藏》。 

金元时期,孙时道花了几年时间,搜访道经,对已有残缺的《政和万寿道藏》进行增补,刊行了《大金玄都宝藏》。公元1244年,道士宋德方在蒙古皇室的支持下搜罗道经,编成并刊行《玄都宝藏》。据称有7800卷。元朝两次焚烧《道藏》,加上元末天下大乱,《道藏》经版没有能够完整保存下来。 

明代,第43代正一天师张宇初等人受朝廷之命负责编修事宜。张宇初死后,由他的弟弟第44代天师张宇清继续负责。直到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终于完成《正统道藏》的印刷刊行。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第50代正一天师张国祥又受命编成《续道藏》。这两部经书加起来共有道书约1500种,5485卷,分装为512函,每函按《千字文》顺序编号,即今天所说的《正统道藏》。 

《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篇卷数量很大,既有大批道孝的经典、丹经、符箓、戒律以及神仙人物传记、宫观山志等等,又有儒家和诸子百家著作上百种,还收入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医药学著和天文历法著作等等。 

明以后重要的道教丛书主要有三种:《道藏续编》《道藏辑要》《道藏精华录》。《道藏续编》由清闵一德编成,多收清人著作。《道教辑要》由道士彭定求编成,收道书近300种。《道藏精华录》由宋一子辑成,有一部分是清朝和民国初年的著作 

序号 页码 经名 分类 卷数 作者 

1 1*1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六十一卷 

2 1*417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直音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 1*425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 洞真部本文类 五卷 李嘉谋注 

4 1*452 无上内秘真藏经 洞真部本文类 十卷 

5 1*496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五卷 

6 1*512 上清大洞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六卷 

7 1*556 大洞玉经 洞真部本文类 二卷 

8 1*576 太上三十六部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六卷 

9 1*608 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 洞真部本文类 十卷 

10 1*695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三卷 

11 1*709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校正本) 洞真部本文类 三卷 

12 1*745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13 1*748 高上玉皇心印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14 1*748 高上玉皇胎息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15 1*749 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16 1*758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17 1*762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18 1*768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19 1*772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0 1*773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1 1*773 太上长生延寿集福德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2 1*774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三卷 

23 1*799 太上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4 1*806 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5 1*806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6 1*808 太上九天延祥涤恶四圣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7 1*812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8 1*815 元始天尊说梓童帝君应验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9 1*816 元始天尊说梓童帝君本愿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0 1*820 元始八威龙文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1 1*821 黄帝阴符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2 1*822 混元阳符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3 1*822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4 1*832 太上开明天地本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5 1*833 太上玄都妙本清静身心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6 1*835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三卷 

37 1*845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8 1*851 太上升玄三一融神变化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二卷 

39 1*855 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0 1*858 太上导引三光宝真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1 1*860 太上修真体元妙道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2 1*867 玉清元始玄黄九光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3 1*868 元始天尊说十一曜大消灾神咒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4 1*870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5 1*872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6 1*873 太乙元真保命长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7 1*874 太上元始天尊证果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8 1*874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9 1*874 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0 1*878 太上说六甲直符保胎护命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1 1*881 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2 1*882 太上护国祈鱼消魔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3 1*883 太上洞渊北帝天蓬消灾神咒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4 1*886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5 1*886 高上太霄两琅书琼文帝章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6 1*896 太上玉佩金当太极金书上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7 1*905 上方天尊说真元通仙道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8 2*1 无上大乘要诀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9 2*4 元始洞真决疑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0 2*10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1 2*12 太上洞真玄门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2 2*24 元始天王欢乐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3 2*29 玉清胎元内养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4 2*30 玉清无上内景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5 2*30 太上真一报父母恩重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6 2*31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7 2*33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8 2*34 太上安镇九垒龙神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9 2*34 太上洞真安归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0 2*35 太上元始天尊说金光明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1 2*36 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2 2*36 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三卷 

73 2*41 元始天尊说丰都灭罪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4 2*42 太上说九幽拔罪心印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5 2*42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6 2*43 元始天尊说功德法食往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7 2*45 太上玉华洞章拔亡度世升仙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8 2*48 太上三洞神咒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十二卷 

79 2*142 三洞神符记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0 2*150 云篆度人妙经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1 2*162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2 2*166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3 2*167 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4 2*169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5 2*177 太上洞真经洞章符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6 2*180 太上秘法镇宅灵符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7 2*187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附释音) 洞真部玉诀类 四卷 严东、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注,陈景元集注 

88 2*250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青元真人注、清河老人颂、郭冈凤参校并赞 

89 2*292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洞真部玉诀类 四卷 张宇初注 

90 2*332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洞真部玉诀类 五卷 肖应叟注(内义丹旨纲目举要一卷) 

91 2*392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陈观吾注 

92 2*440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薛季昭注解 

93 2*469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法 洞真部玉诀类 五卷 陈椿荣集注 

94 2*519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95 2*527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张万福编 

96 2*530 真藏经要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97 2*532 太上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 洞真部玉诀类 四卷 

98 2*564 诸天灵宝度命妙经疏义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99 2*569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 洞真部玉诀类 二卷 

100 2*588 太上升玄说消灾护命妙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混然子注 

101 2*592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李道纯注 

102 2*593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长筌子注 

103 2*597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洞真部玉诀类 十卷 卫琪注 

104 2*705 玉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陈景元撰 

105 2*711 太上大通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李道纯注 

106 2*712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长筌子注 

107 2*714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李道纯注 

108 2*716 黄帝阴符经集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诸葛亮、张良、李筌 

109 2*721 黄帝阴符经讲义 洞真部玉诀类 四卷 夏元鼎撰 

110 2*736 黄帝阴符经疏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少室山李筌疏 

111 2*746 黄帝阴符经集解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112 2*755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张果 

113 2*759 黄帝阴符经解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骞昌辰撰 

114 2*766 黄帝阴符经注解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任照一注 

115 2*773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黄居真注 

116 2*777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沈亚夫注 

117 2*779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蔡氏注 

118 2*782 黄帝阴符经解义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萧真宰撰 

119 2*789 阴符经三皇玉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轩辕黄帝制 

120 2*799 黄帝阴符经心法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胥元一注 

121 2*809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二卷 唐淳注 

122 2*817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刘处玄注 

123 2*823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侯善渊注 

124 2*826 黄帝阴符经注解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邹欣注 

125 2*829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俞琰注 

126 2*833 黄帝阴符经夹颂解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王道渊注 

127 2*845 黄帝阴符经集解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袁淑真注 

128 2*855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129 2*865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130 2*868 胎息经旨 洞真部玉诀类 三书同卷 幻真先生注 

131 2*869 胎息秘要歌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三书同卷 

132 2*871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三书同卷 

133 2*874 太上洞房内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134 2*878 阴真君还丹歌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陈抟注 

135 2*881 崔公入药镜注解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王道渊注 

136 2*887 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俞琰注 

137 2*890 青天歌注释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王道渊注 

138 2*893 学仙辨真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张无梦撰 

139 2*895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140 2*897 上清握中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141 2*910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 洞真部玉诀类 八卷 张伯端撰、翁葆光注、戴起宗疏 

142 2*986 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 洞真部玉诀类 五卷 薛道光、陆墅、陈致虚注 

143 2*1019 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144 2*1030 紫阳真人悟真拾疑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翁葆光述 

145 3*1 悟真篇注释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翁葆光注 

146 3*32 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 洞真部玉诀类 七卷 夏元鼎撰 

147 3*62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符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三卷 

148 3*88 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存中下卷) 洞真部灵图类 三卷 刘元道编 

149 3*93 修真太极混元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萧道存撰 

150 3*99 修真太极 混元指玄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151 3*102 金液还丹印证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龙眉子撰 

152 3*110 修真历验钞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153 3*116 龙虎手鋻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154 3*118 上清太玄九阳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侯善渊注 

155 3*122 三才定位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156 3*128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157 3*130 周易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三卷 

158 3*165 大易象数钩沉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三卷 杨甲编撰 

159 3*201 易数钩隐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三卷 刘牧撰 

160 3*217 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刘牧撰 

161 3*322 易象图说(内外篇) 洞真部灵图类 六卷 张理撰 

162 3*257 玄元十子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赵孟眺作 

163 3*626 上清三尊谱录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164 3*266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165 3*269 元始上真众仙记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166 3*272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陶弘景编,闾丘方远校订 

167 3*282 元始高上玉检大录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168 2*286 清河内传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169 3*292 梓潼帝君化书 洞真部谱录类 四卷 

170 3*326 清微仙谱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黄舜申传,陈采编 

171 3*332 三茅真君加封事典 洞真部谱录类 二卷 张大淳编 

172 3*343 金莲正宗记 洞真部谱录类 五卷 樗栎道人著 

173 3*365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刘天素,谢西蟾撰 

174 3*380 七真年谱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李道谦编 

175 3*387 玄风庆会录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移剌楚材编 

176 3*391 太上洞真智慧上品大戒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77 3*396 三洞众戒文 洞真部戒律类 二卷 张万福编 

178 3*402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上经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79 3*403 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80 3*406 太上九真妙戒金录度命拔罪妙经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81 3*409 太上十二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原题太极真人传左仙翁 

182 3*412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83 3*415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部戒律类 五卷 

184 3*444 赤松子中诫经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85 3*449 太微仙君功过格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86 3*453 太清五十八愿文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87 3*456 玄都律文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88 3*463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 洞真部威仪类 十卷 

189 3*510 太上玉清谢罪登真宝忏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0 3*512 太上上清禳灾延寿宝忏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1 3*514 太上太清拔罪升天宝忏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2 3*516 玉皇宥罪锡福宝忏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原题雷霆猛吏都督辛汉臣著 

193 3*524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 洞真部威仪类 十卷 

194 3*549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5 3*552 雷霆玉枢宥罪法忏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6 3*555 玉皇十七慈光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7 3*562 上清十一大曜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8 3*565 南斗延寿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9 3*567 北斗七元星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0 3*569 北斗本命延寿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1 3*570 三官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2 3*572 玄帝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3 3*573 九天三茅司命仙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4 3*575 万灵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5 3*576 五显灵观大帝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6 3*578 土司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7 3*581 东厨司命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8 3*582 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9 3*584 离明瑞相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0 3*586 黄录九阳梵炁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1 3*590 黄录九厄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2 3*591 黄录破狱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3 3*594 黄录五苦轮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4 3*596 地府十王拔度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5 3*600 上清天宝斋初夜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6 3*603 太乙火府奏告祈禳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7 3*609 清微玄枢奏告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8 3*613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 洞真部方法类 七十二卷 

219 4*1 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洞真部方法类 三十卷 路时中编 

220 4*122 无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内景玉书 洞真部方法类 二卷 

221 4*135 清微神烈秘法 洞真部方法类 二卷 

222 4*513 清微元降大法 洞真部方法类 二十五卷 

223 4*282 清微斋法 洞真部方法类 二卷 

224 4*311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张果述 

225 4*314 紫元君授道传心法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26 4*317 真龙虎九仙经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罗公远,叶静能注 

227 4*321 龙壶中丹诀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28 4*324 九还七返龙虎金丹析理真诀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程昭撰 

229 4*327 诸真论还丹诀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30 4*328 真一金丹诀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31 4*331 还丹秘诀养赤子神方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许明道撰 

232 4*333 还丹众仙论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杨在编 

233 4*342 修丹妙用至理论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34 4*345 丹经极论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35 4*349 金晶论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36 4*351 还丹现妙通幽集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潜真子述 

237 4*354 元阳子金液集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元阳子撰 

238 4*359 还丹金液歌注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39 4*362 玉清玉笥青华秘文金宝鍊丹诀 洞真部方法类 三卷 张伯端撰 

240 4*378 碧虚子亲传直指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碧虚子撰 

241 4*382 纸舟先生全真直指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金月巌编 黄公望传 

242 4*384 陈虚白规中指南 洞真部方法类 二卷 陈冲素撰 

243 4*391 太丹直指 洞真部方法类 二卷 丘处机撰 

244 4*404 玉溪子丹经指要 洞真部方法类 三卷 李简易撰 

245 4*422 西山群仙会真记 洞真部方法类 五卷 施肩吾撰,李竦 编 

246 4*442 会真集 洞真部方法类 五卷 王吉昌撰 

247 4*467 启真集 洞真部方法类 三卷 刘志渊撰 

248 4*482 中和集 洞真部方法类 六卷 李道纯撰 黎志颐编 

249 4*524 三天易髓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李道纯撰 王道渊校正 

250 4*528 全真集玄秘要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李道纯撰 

251 4*534 谷神篇 洞真部方法类 二卷 林辕撰 

252 4*548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53 4*551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54 4*555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55 4*557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56 4*561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57 4*563 太玄八景箓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58 4*578 陶真人内丹赋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陶植撰 

259 4*584 擒玄赋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60 4*587 金丹赋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马莅昭注 

261 4*603 谷神赋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赵大信注 

262 4*605 修真十书杂著指玄篇 洞真部方法类 八卷 

263 4*633 修真十书金丹大成集 洞真部方法类 五卷 

264 4*656 修真十书钟吕传道集 洞真部方法类 三卷 

265 4*682 修真十书杂著捷径 洞真部方法类 九卷 

266 4*711 修真十书悟真篇 洞真部方法类 五卷 

267 4*750 修真十书玉隆集 洞真部方法类 六卷 

268 4*772 修真十书上清集 洞真部方法类 八卷 

269 4*797 修真十书武夷集 洞真部方法类 八卷 

270 4*822 修真十书盘山语录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71 4*835 修真十书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72 4*844 修真十书黄庭内景玉经注 洞真部方法类 三卷 

273 4*869 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 洞真部方法类 三卷 

274 4*879 真气还元铭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强名子注 

275 4*885 还丹歌诀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元阳子编 

276 4*893 金液还丹百问诀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李光玄撰 

277 4*903 上乘修真三要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圆明老人述 

278 4*912 乾元子三始论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79 4*913 至真子龙虎大丹诗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周方撰 

280 4*916 破迷正道歌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281 4*918 太玄郎然子进道诗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刘希岳撰 

282 4*921 了明篇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宋先生述 毛日新编 

283 4*926 明道篇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王惟一撰 

284 4*932 真仙秘传火候法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285 4*935 三极至命荃蹄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王庆升撰 

286 4*947 析疑指迷论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牛道淳撰 

287 4*953 修真精义杂论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司马承祯撰 

288 4*961 清微丹诀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289 4*965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霍济之撰 

290 4*969 金液大丹口诀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郑德安撰 

291 4*973 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金月巌编 黄公望传 

292 4*979 黄帝宅经 洞真部众术类 二卷 

293 4*985 黄帝龙首经 洞真部众术类 二卷 

294 4*1002 黄帝金匣玉衡经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295 5*1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296 5*2 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297 5*4 通占大象历星经 洞真部众术类 二卷 

298 5*22 灵台经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299 5*29 秤星灵台秘要经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300 5*32 广黄帝本行记 洞真部记传类 一卷 王瓘撰 

301 5*36 穆天子传 洞真部记传类 六卷 郭璞注 

302 5*47 汉武帝内传 洞真部记传类 一卷 

303 5*58 汉武帝外传 洞真部记传类 一卷 

304 5*64 列仙传 洞真部记传类 二卷 原题刘向撰 

305 5*77 续仙传 洞真部记传类 三卷 沈汾撰 

306 5*99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洞真部记传类 五十三卷 赵道一编撰 

307 5*414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篇 洞真部记传类 五卷 赵道一编撰 

308 5*448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篇 洞真部记传类 六卷 赵道一编撰 

309 5*489 疑仙传 洞真部记传类 一卷 隐夫玉简撰 

310 5*499 华阳陶隐居内传 洞真部记传类 三卷 贾嵩撰 

311 5*513 桓真人升仙记 洞真部记传类 一卷 

9,八大行星的介绍

八大行星即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不再为行星。 水星简介 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与太阳的角距从不超过28°,中国古代称水星为辰星。古时候西方人以为水星是两颗行星,他们在暮色中见到它时,称它为墨丘利(Mercury),在晨曦中见到它时,称它为阿波罗。后来人们知道了墨丘利和阿波罗就是同一颗星,就称水星为墨丘利。墨丘利是罗马神话中专为众神传递信息的使者,他头戴插有双翅的帽子,脚蹬飞行鞋,手握魔杖,行走如飞。他神通广大,令人难以捉摸。水星确实像墨丘利那样,行动迅速,神出鬼没,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它会沿着一段奇特的曲线,从太阳的最东边跑到最西边,平均速度为每秒47.89千米,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 水 星 风 光 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个较扁的椭圆,当它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所看到的太阳大小可差一倍多。太阳在水星天空中移动得慢极了,如果在水星上看日出,要耐着性子花上十几个小时。在水星上可以长时间地仔细观察日冕和色球,而不必像在地球上那样去追逐日食的瞬间,这一点令天文学家十分羡慕。然而要想到水星上去是不可能的。水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的1/3左右,再加上没有大气遮挡,水星上的阳光比地球赤道的阳光还强6倍,不要说人,就是一些熔点较低的金属也会熔化。另外,水星上既无空气又无水,昼夜温差非常悬殊,最热时达到427℃,最冷时则有-173℃。温度最高的区域是中心位于北纬30°、西经195°的盆地,它是诸行星中温度最高的地方,由此给它取名为"卡路里盆地",即热盆地的意思。又因它和月球上"雨海"(月球上一个盆地的名称)极为相像,所以它也被人们称为水星上的"雨海"。 貌 似 月 球 在地面上观测水星,几乎看不到它的细节。1973年11月3日,美国发射了水手10号宇宙飞船,对水星进行近距探测。它是迄今唯一"访问"过水星的宇宙飞船。在它与水星三次相会的过程中,向地面发回了5000多张照片。在最后一次,它距水星表面仅372公里,拍摄了非常清晰的水星电视图像。天文学家惊奇地发现,水星表面和月球表面极为相似。水星表面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星罗棋布,既有高山,也有平原,还有令人胆寒的悬岸峭壁。据统计,水星上的环形山有上千个,这些环形山比月亮上的环形山的坡度平缓些。1976年,国际天文学会聘请一些专家、学者为环形山命名,1987年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环形山的名字,其中有15个环形山用了中国人的名字。除了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外,其他14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和艺术家。 水 星 凌 日 当水星走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在太阳圆面上会看到一个小黑点穿过,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其道理和日食类似,不同的是水星比月亮离地球远,视直径仅为太阳的190万分之一。水星挡住太阳的面积太小了,不足以使太阳亮度减弱,所以,用肉眼是看不到水星凌日的,只能通过望远镜进行投影观测。水星凌日每100年平均发生13次。下次凌日是在1999年11月16日5时42分,有望远镜的朋友切莫错过机会。 一 天 等 于 两 年 水星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本身也在自转。188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夏帕里利经过对水星多年的观测,认为水星自转一周的时间和公转一周的时间都是88天。对此,人们一直深信不疑。1965年,美国天文学家佩廷吉尔和戴斯,借助美国阿雷西沃(Arecibo)天文台的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测量了水星两个边缘反射波间的频率差,成功地测量了水星的自转周期为58.646日,正好是水星公转周期的2/3。地球每自转一周就是一昼夜,而水星自转三周才是一昼夜。水星上一昼夜的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176天。与此同时,水星也正好公转了两周。因此人们说水星上的一天等于两年。由于水星在近日点时总以同一经度朝着太阳,在远日点时以相差90°的经度朝着太阳,所以水星随着经度不同而出现季节变化。 金星简介 金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是昏星,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金星是全天中除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犹如一颗耀眼的钻石,于是古希腊人称它为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爱与美的女神,而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Venus)---美神。天文上金星符号,即美神梳装打扮时用的宝镜。 金星像月亮一样有圆缺朔望的变化,这一点曾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金星与地球十分相似:半径为6050千米,只比地球略小;平均密度约为地球的95%;质量为地球的81.5%;另外,金星周围也有大气和云层。它和水星一样,是太阳系中仅有的两个没有天然卫星的大行星。金星的公转轨道很接近于正圆,且与黄道面接近重合。其公转周期约为224.7日,但其自转周期却为243日,也就是说,金星的“一天”比“一年”还长。金星是太阳系内唯一逆向自转的大行星。金星的大气层厚重浓密而奇特,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约占97%以上。因此导致金星上的“温室效应”极其强烈。金星的大气密度是地球的100倍,其大气活动剧烈,大气层中有频繁的闪电和雷暴。金星基本上没有磁场。它的地势比较平坦,但地貌复杂,其内部结构从理论上可推出应与地球类似,但还有待观测证实。金星有凌日现象与“金星蚀”现象,它们都是百年难遇的。 太阳从西边出来” 人们常把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比喻成"太阳从西边出",这句话在金星上却是绝对真理。 金星是个“蒙面逆子”,“蒙面”是指它有浓厚的云层,“逆子”是指它是太阳系中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因此从金星上看太阳自然是西升东落的,“太阳从西边出来”也就不奇怪了。 浓厚的金星云层使金星上的白昼朦胧不清,这里没有我们熟悉的蓝天、白云,天空是橙黄色的。十分有趣的是,金星上空会像地球上空一样,出现闪电和雷暴。金星自转周期是243天,比公转周期(224.7天)还长。金星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117天。在一个金星年中,金星上只能看到两次太阳西升东落。 美国和前苏联发射的金星探测器上都装有影像雷达传感器。雷达测绘表明金星与地球一样,也是一颗地貌非常复杂的行星。 由于浓密大气的保护,金星的地势比较平坦。金星上70%是起伏不大的平原,20%是低洼地,还有10%左右的高地。其面积最大的高原比青藏高原还大两倍,最高的山峰达1059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一条从南向北穿过赤道的长达1200千米的大峡谷,是九大行星中最大的的峡谷。金星的地质构造曾经很活跃,很可能还有活动火山。从金星13号和14号的考察结果可以看出,金星内部的岩浆里含有水分,从而动摇了以前认为金星上“先天缺水”的看法。 目前,人类太空探测史上第一个由航天飞机携带升空的行星探测器--“麦哲伦”号宇宙飞船正以前所未有的透视力,测绘90%以上的金星地貌,将金星的版图,清清楚楚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金星的位相变化 金星与月球一样本身并不发光,金星的光辉来自金星表面反射的太阳光。金星也像月球一样会出现周期性的圆缺变化,这是由于金星、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从地球上看到的金星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有时多些有时少些,这就叫位相变化。事实上,凡是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以内的行星(如水星)都有这种变化。17世纪初,伽利略发现了金星的位相变化,从而为哥白尼的日心体系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伟大地球简介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千米。 阿波罗飞船看到的地球 阿波罗飞船看到的地球 地球升起在月球的地平线上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基本数据 赤道半径 6378140米 扁率因子 298.257 质量 5.976×1027克 平均密度 5.52克/厘米3 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 978.0厘米/秒2 表面重力加速度(极地) 983.2厘米/秒2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公转轨道半长径 149597870千米 公转轨道偏心率 0.0167 公转周期 1恒星年 黄赤交角 23度27分 火星简介 火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第四颗行星。肉眼看去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的亮星。它缓慢的穿行于众恒星之中,从地球上看火星时而顺行,时而逆行。火星最暗视星等约为+1.5等,最亮时比最亮的恒星天狼星还亮,达-2.9等,这是由于地球和火星分别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它们之间的距离总在不断变化。火星荧荧如火,亮度常变,位置不定,令人迷惑,所以,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而在西方古罗马的神话中,把它想象为身披盔甲浑身是血的战神“马尔斯”(Mars),即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Ares)。阿瑞斯身世高贵,其父是神王宙斯,其母是天后赫拉。天文学中火星的符号是马尔斯的长枪和盾牌的组合。 火星有很多特征与地球相似。它距离太阳2279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5倍;自转轴与轨道平面的夹角为24°,和地球一样有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它自转一周比地球多半个多小时,为24小时37分22.6秒。所以火星和地球的昼夜长短基本差不多,但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火星的一年几乎等于地球的两年。因为火星离太阳较远,公转一周为687日。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体积还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大气远比地球的稀薄,它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占95%,氮占3%,还有数量极少的氧与水份。 火星上的平均温度为-23℃,由于火星大气稀薄而干燥,所以它的昼夜温差很大,远远大于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因火星表面温度低、压力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大致都呈饱和状态,只要气温稍一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就会凝结。火星大气中的水份极少,科学家估计,倘若把火星上的水冰全部融化成水,也只能在火星表面形成一个10米深的大海。与我们地球表面的波涛茫茫的海洋相比,火星上的水量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火 星 的 表 面 在干燥的火星表面上遍地都是红色的土壤和岩石。由于风沙的作用,火星表面到处是沙丘,还有类似河床的地形。这种河床地形在南半球及赤道附近分布,表明距今大约30亿年前的火星上曾像现在的地球上一样有河流,有“水”流动。 通过对火星表土成分的分析,我们知道火星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整个火星就是一个生了锈的世界。火星表面的特征大同小异。荒凉的沙漠、连续不断的丘陵和洼地一直延伸向远方;乱石嶙峋点缀着火星表面,既有小小的鹅卵石,也有巨大无比的漂砾;这些与大峡谷、大火山及坑洞交织而成一个红色的大地。 火 星 的 尘 暴 火星上另一个奇异特征便是每年都要刮起一次让人难以想象的特大风暴,风速之大是无法形容的。地球上的大台风,风速是每秒60多米,而火星上的风速竟高达每秒180多米。大风暴有时可以席卷整个星球。火星表面的尘暴,是火星大气中独有的现象,整个火星一年中有1/4的时间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狂沙之中。由于火星土壤含铁量甚高,导致火星尘暴染上了桔红的色彩,空气中充斥着红色尘埃,从地球上看去,犹如一片桔红色的云。 1971年,当美国的“水手9号”火星探测器刚刚走了一半的路程时,整个火星正被一场大尘暴所包围。火星表面70~80千米的高空被尘埃笼罩,白茫茫的一片,根本无法观测;除了赤道附近隐约见到4个坑洞外,其它地方模糊一片,什么也看不清。这场特大尘暴竟连续不断地刮了半年时间才渐渐平息下来。这在地球上是从未有过的。原来大风沙时看到的4个坑洞,竟是4个高达25千米以上的大火山。最大的火山被命名为奥林匹斯火山,高26千米,直径600千米,大约形成于近10亿年内。位于赤道下方的是一个庞大的峡谷,也就是火星上最壮观的特征之一 ---“水手谷”大峡谷。著名的水手谷长4000千米,宽约300千米,最深处达7千米。火星上南北半球地质结构很不一样,大火山、大峡谷等都在北半球。 火 星 的 极 冠 在望远镜中,火星的两极呈白色,气温都在冰点以下。这些冰域称为极冠。近来科学家确认,极冠不是由水冰,而是由固态二氧化碳凝结形成的干冰。它的范围随季节有亮区和暗区的变化。火星极区一到冬季,由于气温下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开始凝结,使得极冠加大,颜色逐渐变淡,北极冠可扩大到北纬65°,南极冠可扩大至南纬57°。一到夏季冰雪融化,极冠的范围也就缩小了,暗区就逐渐扩大和变暗。两极的极冠分别延伸到北纬80°和南纬84°。 生 命 之 谜 过去人们认为火星是一颗类似地球的行星,有着四季的更替,它的两极被冰覆盖并相应作着周期的变化。冰雪的存在证明了水份的存在,也就是生命存在的前提。有人还曾提出火星上面的暗区可能是植物带。因此,火星生命之谜深深地吸引着人们。为了探索火星的秘密,近30年来己有20余只探测器对火星作过科学探测,其中主要是美国的水手9号、海盗1号和海盗2号。这些探测器拍了数千张照片。每个探测器都能自动地从火星上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传回地球。实验结果表明:火星上没有江河湖海,土壤中也没有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任何痕迹,更没有“火星人”等智慧生命存在。 1996年12月美国科学家宣布:1984年在南极洲发现的ALH84001陨石来自火星。研究其岩石成分发现,这些陨石可能含有原始生命的微化石。这表明几十亿年前的火星很可能相当温暖潮湿,适合生命的存在与维持。 火 星 的 卫 星 火卫一和火卫二差不多就在火星的赤道平面上运行。火卫一离火星中心9450千米,直径为20多千米,公转周期7.7小时,从火星上看,它每天西升东落两次。火卫二离火星中心大约23500千米,直径只有15千米,公转周期是30.3小时。在火星的夜空中,你可以看到“双月悬天”的奇景。 1971年水手9号探测器到达火星。在火星尘暴过后,对火卫一和火卫二进行了拍摄,它们的样子活像两个“病马铃薯”,表面布满了陨星坑,反照率很低。 木星简介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惹人注目的一颗行星,它是行星九兄弟中的老大---个儿最大。它的亮度仅次于金星。中国古代把它叫做“岁星”,用它来纪年,因为已经知道它的公转周期近于12年。西方则称木星为“朱庇特(Jupiter)”,即罗马神话中的主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王者---天神宙斯。 木星直径约为14.3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1.25倍,体积为地球的1316倍,而质量为所有其他行星的2.5倍。木星的平均密度相当低,仅1.33克/立方厘米。其绕太阳公转一周约12年,而自转一周仅要近10小时。由于它自转太快,致使星体变扁,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5000千米之多。木星没有固体外壳,它是一颗由液态氢组成的液态星球。 木星内部是由铁和硅组成的固体核,称为木星核,温度高达30000℃。木星核的外部绝大部分是氢,液态的氢分子 层与液态的金属层合称为木星幔。木星幔的外面是木星的大气层,其大气厚度有1000千米,几乎全由氢和氦构成,只有微量的甲烷、氨和水汽。木星大气中的甲烷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木星大气中还有十分强烈和频繁的闪电现象,平均每年约有250次。木星大气浓密,有一系列与赤道平行的明暗交替分布的云带,亮的叫带,暗的叫带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木星南热带内的大红斑,它呈蛋形,长20000千米,宽11000千米。 1979年3月4日“旅行者1号”空间探测器飞过木星附近时发现木星像土星一样有光环,其宽度有6500千米,厚30千米,是由很多黑色石块组成。木星是太阳系中除天王星和土星外拥有卫星最多的大行星,至今已发现16颗,其中最亮的4颗是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分辨出来的,故叫做伽利略卫星。其实早在春秋时代我国的甘德和石申就已经发现了其中之一,称之为同盟。 总之,木星的魅力是巨大的,它将使越来越多的人为它所着迷。 木 星 的 带 纹 木星在众行星中有着突出的特点:质量大、体积大。它的质量是太阳系中其它8颗行星加在一起的二倍半,相当于地球的1316倍。如果把地球和木星放在一起,就如同芝麻和西瓜之比一样悬殊。 木星虽然巨大无比,但它的自转速度却是太阳系中最快的。自转周期为9小时50分30秒。如此快速的自转周期在木星表面造成了极其复杂的花纹图案,促使气流与赤道平行,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两极相对扁平,赤道隆起,并出现与赤道平行的云带。木星的云带可分为好几层,云带的颜色和温度不同,有明暗带的区分。亮区的云层由氨冰组成,颜色鲜明,叫做带;暗区的云层由氨化物组成,叫做带纹。氨化物有各种颜色:白色、橙色、褐色,但大部分是红棕色。 看 不 见 的 木 星 环 1979年3月,“旅行者一号”探测器穿越木星赤道平面时,在离地球6亿千米处发回大量的珍贵照片。出乎人们所料,发现木星和土星一样也拥有光环。4个月后,旅行者2号探测器飞临木星证实了这个结论。 1610年1月,伽利略发现木星的最亮4颗卫星。由此它们被命名为伽利略卫星。它们环绕在离木星40~190万千米的轨道带上,由内而外依次是伊奥、欧罗巴、嘉里美和卡利斯托,它们分别被简称为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 土星简介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一颗美丽的行星,凡是用望远镜看过土星的人,无不惊叹不已。土星公转轨道半径为14亿千米,冲日时最大亮度为0.4星等。土星那橘色的表面,漂浮着明暗相间的彩云,配以赤道面上那发出柔和光辉的光环,远远望去真像个戴着顶大沿遮阳帽的女郎。要比两极半径大6000多千米。土星公转周期为29.5年,约合二十八宿之数,每年镇一宿,故古时我国又称其为“镇星”。土星长期被当作太阳系的边界,直到1781年发现天王星以后,太阳系才得以扩大。土星运动迟缓,人们便将它看作时间和命运之神的象征。罗马神话中称其为萨图努斯神,即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他是神王宙斯之父,是在推翻父亲之后登上天神宝座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把土星与农业联系在一起。在天文学中的符号,像是一把主宰农业的大镰刀。 土星的内部结构与木星相似,也有岩石构成的核。核的外面是5000千米厚的冰层和金属氢组成的壳层。再外面也像木星一样被色彩斑斓的云带包围着。这些彩色的云带主要由氢、氦以及甲烷等组成。如果说木星大气运动多变,那么土星大气运动就显得平静、单纯而快速。土星表面的喷射流,速度最快时可高达400米/秒以上。可真正的土星表面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云顶,其温度低于-200℃。 旅行者号探测器发现土星也有一个大红斑,长8000千米,宽6000千米,比木星的小许多。它可能是由于土星大气中上升气流重新落入云层时引起扰动和旋转而形成的。 土星最让人着迷的便是美丽的土星环。 伽利略在1610年用自制望远镜观察土星时,发现土星有两个“耳朵”。他误认为土星可能是由一大二小三个天体组成,怀疑这两耳朵是两颗卫星。但他一直不敢将观察结果发表,其原因是“卫星”并没有绕土星公转,似乎永远停留不动。而更令他惊奇的是那两颗“卫星” 两年后竟然失踪,三年后又重新出现。 土星环的结构在17~19世纪被陆续发现。到20世纪80年代初,至少3个探测器对土星“走马观花”,发现环的结构极为复杂。 人们根据地面观测和空间探测,把土星环划分为7层。距土星最近的是D环,亮度最暗;其次是C环,透明度最高;B环最亮;最后是A环。在A 环和B环之间就是著名的卡西尼环缝,缝宽约5000千米。在A环之外有E、F、G三个环,最外层的是E环,十分稀薄和宽广。 “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把土星环的近距离照片送回后,科学家们非常吃惊:原来每一层又可细分成上千条大大小小的小环,即使被认为空无一物的卡西尼缝也存在几条小环。在照片中可见到F环有5条小环相互缠绕在一起。土星环的整体形状类似一张巨大的密纹唱片,从土星的云顶一直延伸到32万千米远的地方。 光环的颜色远看是红棕色,其实每层都稍有不同,C环是蓝色,B环内层为橙色,外层为绿色,A环为紫色,卡西尼缝是蓝色的。 天王星简介 在睛朗的夜晚要想观看天王星,并不是很难。它的星等是5.7等。它的公转周期相当长,每84年绕太阳一周,平均每天只移动46",不容易与恒星区分,历史上曾多次被误认为是恒星而被载入星图。 天王星 天王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排行第七,距太阳约29亿千米。它的体积很大,是地球的65倍,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阳系位居第三;它的直径为5万多千米,是地球的4倍,质量约为地球的14.5倍。 偶 然 发 现 的 行 星 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1781年3月13日夜晚在院子里与他的妹妹卡洛琳?赫歇耳(Caroline Lucretia herschel) 用自制的反射式望远镜观察星空时,偶然间在双子座发现了一颗与众不同的淡绿色的星星,心中不免惊颤,这是一颗什么星呢?他让妹妹卡洛琳将观察内容记录了下来,连续几天的跟踪观测使他认定,所发现的一定是太阳系的天体,可能是彗星。于是他把一篇题为《一颗彗星的报告》的论文递交给英国皇家学会。 两年以后,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Laplace) 证认并公布了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太阳系的新行星。天文学家们计算出这颗星的轨道,位置是在土星的外侧,从此,太阳系内的第七颗行星---天王星就这样被发现了。新行星的发现轰动了整个欧洲,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威廉?赫歇耳以柯普莱勋章。至此,他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业余爱好天文的乐师变成了专业天文学家。他的一生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功绩名垂史册。 基本数据 质量: 8.686×1025 千克 赤道半径:25559千米 平均密度:1.29克/厘米3 表面平均温度:59K 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7.77厘米/秒2 自转周期:17.9小时 赤道面和轨道面交角:97.86° 轨道半长径:19.1914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84.01年 轨道偏心率:0.0461 轨道倾角:0.774° 1986年1月24日,“旅行者2号”探测器以每小时72000千米的速度飞掠天王星时,又发现了天王星的11个环,纠正了9个环的认识。天王星共有20个环,不同的环有不同的颜色,给这颗遥远的行星增添了新的光彩。 海王星简介 距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海王星排行第八。它的亮度为7.85等,只有在望远镜里才能看到。由于它是一颗淡蓝色的行星,根据传统的行星命名法,它被命名为涅普顿(Neptune)。涅普顿是罗马神话中统治大海的海神,掌管着1/3的宇宙,颇有神通,海王星的天文符号象征涅普顿手中寒光闪闪的神叉。 天 王 星 的 孪 生 兄 弟 海王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长径为45亿千米,公转一周需要165年。从1846年发现到今天,海王星还没有走完一个全程。海王星的直径是49400千米,和天王星类似,质量比天王星略大一些。海王星和天王星的主要大气成分都是氢和氦,内部结构也极为相近,所以说海王星与天王星是一对孪生兄弟。 天王星有美丽的光环,海王星有没有光环呢?这是人们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1846年10月初,英国天文学家拉塞尔(William Lassel)曾报导他看见了海王星环,但到底有没有呢?天文学家众说不一。1984年,美国和法国天文学家在两个天文台同时观测7月22日的掩星后,达成了共识:海王星有一条不连续的环带,其长度不过100千米,宽度只有10~15千米。

太阳系八大行星逐个数 水 星 (Mercury) 水星名字来自罗马神墨丘利(Mercury),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已被苏美尔人发现。 1978年冥王星被准确测定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水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质量也最小的行星。 中国古代称水星为“辰星”。 金 星 (Venus) 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古希腊人称金星为阿佛洛狄特,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Venus)。17世纪初,伽利略曾观测到金星。 地 球 (Earth) 首先提出地球(Earth)是球形这一概念的是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第一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 火 星 (Mars) 在古代中国,因为它荧荧如火,故称“荧惑”。由于它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或者希腊神话对应的阿瑞斯命名它。 木 星 (Jupiter) 木星的亮度仅次于金星,中国古代用它来定纪年。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Jupiter),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1979年3月宇宙飞船“旅行者”一号发现木星也有环,但非常昏暗,在地球上几乎看不到。 土 星 (Saturn) 伽利略于1610年观测到土星。土星是以罗马神话中的农神萨杜恩(Saturn)命名的。中国古代称之为镇星或填星。 天王星 (Uranus) 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观测到了天王星。由于天王星公转周期相当缓慢,在历史上曾多次被误认为是恒星。天王星的命名,是取自希腊神话的天神乌拉诺斯(Uranus)。 海王星 (Neptune) 1846年9月23日,德国天文学家伽勒发现了海王星。 海王星是第一个通过天体力学计算后被发现的行星。 海王星的名字源自罗马神话中的海神涅普顿(Neptune)。

金星 简介 八大行星之一,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是昏星,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金星是全天中除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犹如一颗耀眼的钻石,于是古希腊人称它为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爱与美的女神,而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Venus)--美神。 木星 木星古称岁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4332.589天,约合11.86年。木星(a.k.a. Jove)希腊人称之为 宙斯(众神之王,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和罗马国的保护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儿子。) 土星 土星古称镇星,直径119300公里(为地球的9.5倍),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它与邻居木星十分相像,表面也是液态氢和氦的海洋,上方同样覆盖着厚厚的云层。土星上狂风肆虐,沿东西方向的风速可超过每小时1600公里。土星上空的云层就是这些狂风造成的,云层中含有大量的结晶氨。 土星(Saturn)轨道距太阳142,940万千米,公转周期为10759.5天,相当于29.5个地球年,视星等为0.67等。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土星的光环最惹人注目,它使土星看上去就像戴着一顶漂亮的大草帽。观测表明构成光环的物质是碎冰块、岩石块、尘埃、颗粒等,它们排列成一系列的圆圈,绕着土星旋转。 水星 英文名:Mercury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更重。奇观五星联珠 水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5791万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87.70 天 自转周期: 58.65 日 平均轨道速度: 47.89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206 轨道倾角: 7.0 度 行星赤道半径: 244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0553 密度: 5.43 克/立方厘米 卫星数: 无 公转轨道: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赤道逃逸速度 4.25 km/sec 平均地表温度 179°C 最高地表温度 427°C 最低地表温度 -173°C 大气组成 氦 42% 钠 42% 氧 15% 其它 1%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地球 地球Earth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而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行星 地球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A)。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其轨道长半径为149597870千米,轨道偏心率为0.0167,公转轨道运动的平均速度是29.79千米/秒。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 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二者相差约21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7克/厘米。 火星 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肉眼看去,火星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它缓慢地穿行于众星之间,在地球上看,它时而顺行时而逆行,而且亮度也常有变化,最暗时视星等为+1.5,最亮时比天狼星还亮得多,达到-2.9。由于火星荧荧如火,亮度经常变化,位置也不固定,所以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而在古罗马神话中,则把火星比喻为身披盔甲浑身是血的战神“玛尔斯”。在希腊神话中,火星同样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有时火星也被称为“红色行星”。 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从直径来看,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体积比海王星大,质量却比其小。 公转轨道: 距太阳2,870,990,000 千米 (19.218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51,118 千米(赤道) 质量: 8.683e25 千克 海王星 海王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天体(直径上)。海王星在直径上小于天王星,但质量比它大。 公转轨道: 距太阳 4,504,000,000 千米 (30.06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49,532 千米(赤道) 质量: 1.0247e26 千克 在古罗马神话中海王星(古希腊神话:波塞冬(Poseidon))代表海神。

文章TAG:菲星有谁用过菲星HDV1000效果如何请教了!菲星有谁过菲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