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问答 > 数码知识 > 中国空调十大品牌排名,中国10大名牌空调是哪些?

中国空调十大品牌排名,中国10大名牌空调是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2 15:04:27 编辑:数码大全 手机版

1,中国10大名牌空调是哪些?

中国十大空调品牌品牌(排名不分先后)

  ◆ 格力GREE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美的Midea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海尔Haier (海尔集团公司)

  ◆ 志高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海信-科龙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大金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春兰 (春兰集团公司)

  ◆ 奥克斯 (宁波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

  ◆ 松下Panasonic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

  ◆ 三菱电机 (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

中国空调十大品牌排名,中国10大名牌空调是哪些

2,2021空调十大排名品牌是什么?

2021空调十大排名品牌是:

1、三菱电机(世界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2、大金 (世界名牌,空调十大品牌,1924年日本大阪)

3、松下(世界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4、海尔(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5、格力(世界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6、海信(中国驰名商标,空调十大品牌)

7、春兰(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8、奥克斯(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9、美的(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10、日立(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空调选择

通常情况下,家庭普通卧室每平方米所需的制冷量为115~145W,客厅、饭厅每平方米所需的制冷量为145~ 175W。房间保温好、密封好、不朝阳可取小值,反之取大值,层高较高时应再适当加大。一般情况可取中值,如卧室取130,客厅取160。

15平方米:130*15=1950(W),因没有相应制冷量的空调,就近选22型;

20平方米:130*20=2600(W),选26型;

25平方米:130*25=3250(W),选32型;

28平方米:130*28=3640(W),选35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空调匹数

中国空调十大品牌排名,中国10大名牌空调是哪些

3,中国空调品牌排名前十有哪些?

中国市场上的空调没有排名的,只是只是每个季度的销售量不同而已,不能评判谁的好坏,因为是电子产品都有残品率的存在。市场上常见的十大品牌如下: 1、格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2、美的(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3、海尔(世界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4、志高(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5、海信(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6、大金(中国驰名商标,空调十大品牌,1924年日本大阪)。 7、春兰(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8、奥克斯(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9、松下(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日本世界品牌)。 10、三菱(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我以20多年的空调维修经验告诉你,除了大金,三菱电机,高端的松下之外其他的基本质量都一样! 如果你追求质量和舒适,不在乎价格,就选择这几个品牌! 如果你追求性价比,其它品牌随便选,哪个便宜买哪个! 另外补充一下,三分质量,七分安装! 安装才是重中之重!!!

1、格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2、美的(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3、海尔(世界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4、志高(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5、海信(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6、大金(中国驰名商标,空调十大品牌,1924年日本大阪)。 7、春兰(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8、奥克斯(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9、松下(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日本世界品牌)。 10、三菱(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空调十大品牌)。

看自己需求吧,喜欢静音效果好的,选海信没错了

我在京东入手的海信小黑键系列,性价比高,噪音还小

中国空调十大品牌排名,中国10大名牌空调是哪些

4,空调排名前十名有哪些呀?

空调好用的品牌有格力空调、美的空调、海尔空调、奥克斯空调、TCL空调、志高空调、科龙空调、海信空调、大金空调、长虹空调。

1、格力

格力自1985年成立,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空调行业领头企业之一。至今,格力已开发出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在内的20大类、400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拥有国内外专利1100多项。

成功研发出GMV数码多联一拖多、离心式中央空调等高端技术并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并全球首创国际领先的超低温热泵中央空调,打破了美日制冷巨头的技术垄断,在国际制冷界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松下

松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电器制造商。松下成立于1957年,拥有三十年变频技术研发经验,空调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有率名列前三名。

在产品方面,松下空调搭载的原装直流变频压缩机,搭配无极正弦波变频技术的变频器,让空调在启动速度和温度控制上有非常大的优势。另外,松下独有的nanoe纳米水离子、ECONAVI技术等技术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发展,已经在松下空调中得到广泛使用,带来全新的舒适健康使用体验。

3、三菱

三菱电机在1921年成立于日本,为全球500强企业,1968年开始生产挂机,并在1997年进入中国,并在空调压缩机方面拥有独有的技术和专利,所生产的产品在制冷效率和使用寿命上表现非常突出。

在1998年,三菱电机与上海电气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使用三菱电机的压缩机和技术,研发生产适合中国人使用的空调。三菱电机空调搭载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压缩机,性能强劲,经久耐用,节能减耗效果显著。

4、海尔

海尔空调正式成立于1985年。自海尔空调成立以来,陆续创下了多个行业第一,制造出中国首台分体式空调、制造出中国首台变频空调、制造出行业首台无氟变频空调、推出行业首台直流变频一拖多空调。海尔空调在全球拥有17个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2000万套。

5、美的

美的成立于1968年,1980年正式进入家电行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空调生产商之一。作为一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家电厂商,美的拥有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把控,美的空调除去国内市场,已经在全世界150个国家登陆。

5,龙血战神十大祖龙排名

1.起源天龙

是主起源与万物魂灵之道(执掌天道)的起源祖龙。其精血来自于天道灵魂,伴生祖火为灵魂天火。他将自己的肉身化作了龙祭大陆。

2.元始祭龙

元始祖龙,元始祭龙。规则是主元始之道(其分三部分:混沌之道、鸿蒙之道与造化之道)。精血来自于混沌神主,所在龙界为鸿蒙龙界。传承于神国(元始为本,生灵粉饰)继承(元始龙祭),伴生为龙祭龙。

3.太虚宙龙

时间祖龙,太虚宙龙。规则是主时间与永恒之道,其精血来自龙青澜,由龙辰元神继承,龙辰得到的第二祖龙。伴生祖火为永恒圣火,传承于元神继承(元神太虚)。伴生龙为幽龙、岁龙与囚龙。

4.混元天命龙

命运祖龙,混元天命龙。规则是主命运与愿望之道,精血来自于命运神星。伴生祖火则是苍天帝祖火,传承于双眼继承(天命于曈)。

5.因果祖龙,神道炼心龙。

其规则是主道德与因果之道,精血来自于因果圣石。伴生祖火为三生因果心焰。传承于心脏继承(万物善恶皆由心)。

6.太极生灵龙

生命祖龙,太极生灵龙。

规则是主生命与创造之道,精血来自于璀璨星辰,由龙辰国继承,是龙辰得到的第三祖龙。来自于生界,伴生祖火则为混沌青火。传承于神国继承(神国生灵),灵龙是它的伴生龙。

7.宇宙洪荒劫龙

灾难祖龙,宇宙洪荒劫龙。规则为主天劫与灾难之道,其精血来自于咒星。来源于龙界的龙魔古墓。伴生祖火为洪荒万劫火,传承于手臂和手掌继承(掌上洪荒)。

8.太古血灵龙

杀戮祖龙(有生灵的地方就会有斗争),太古血灵龙。

主要传承神通为炼血化气,龙魂变身,吞噬血界,血遁,血祭,杀戮龙印,天屠血剑,炼神之火,泣血龙魂,血灵刺,万死爪(太古血灵龙之怒),死界龙门,血噬,灭绝龙卬,死灵血符。其精血来自龙玉道印,由龙辰肉身继承,是龙辰得到的第一祖龙。

9.幽影梦寐龙

变化始祖,幽影梦寐龙。其规则主要为梦幻与变化之道,九天圣母是其精血由来,梦魅幻镜与天幽境是他的传承神通。传承于阴魔李璇玑,继承(梦魅阴魔),伴龙则是魅龙。

10.混沌吞天龙

吞噬祖龙,混沌吞天龙。其本质是吞天族,它是吞天族和普通神龙的后代,它是偷进始祖世界之后得到了“残缺”的祖源后改造成祖龙,其本质还不是始祖神龙所以它就没有祖龙传承精血,实际上只有九大祖龙传承精血。如果混沌吞天龙有祖龙传承精血的话,就不会被封印。

起源第一暂时不知名,原始第二也不知名,太虚宙龙第三,混沌天命龙第寺,神道炼心龙第五,太极生灵龙第六,宇宙洪荒龙第七,太古血灵龙第八,幽影梦寐龙第九,混沌吞天龙第十,混沌吞天龙是叛徒

杀戮之祖龙:太古血灵龙,主杀戮与血腥之道(十大祖龙排行第八),其精血来自杀戮龙城杀戮龙墓,由龙辰肉身继承时间之祖龙:太虚宙龙,主时间与永恒之道(十大祖龙排行第三),其精血来自龙青澜,由龙辰元神继承生命之祖龙:太极生灵龙,主生命与创造之道(十大祖龙排行第六),其精血来自璀璨星辰,由龙辰神国继承吞噬之祖龙:名称未知(十大祖龙排行未知)命运之祖龙:名称未知(十大祖龙排行未知)其精血极有可能在命运神星。因果之祖龙:神道炼心龙,主道德与因果之道(十大祖龙排行第五),其精血在海族三生圣石中的三生秘境的因果圣石中,由龙辰心脏继承

我也不知道。哈哈。 目前出了两种规则的祖龙。 时间与永恒之龙--太虚宙龙 血腥与杀戮之龙--太古血灵龙。 生命与创造之龙--xxxxxx。 剩下七头,我也都在酝酿决算当中, 作者说的 ...

6,国产空调十大排名榜有哪些?

中国空调十大名牌排名:美的空调、格力空调、海尔空调、海信空调、春兰空调、科龙空调、奥克斯空调、华凌空调、新科空调、长虹空调。从市场口碑是质量来看,推荐美的、海尔这两个牌子。

1、美的空调

美的集团,创业于1968年,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房产、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2、格力空调

格力集团成立于1985年3月,前身为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2009年完成公司制改造,更名为"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8亿元。

成立于1991年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201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01.10亿元,同比增长19.87%;净利润73.80亿元,同比增长40.92%,成为实现千亿的专业化家电企业。

3、海尔空调

海尔空调 成立于1985年,历经34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的引领者。2013年6月,世界影响力组织发布的全球家电市场调查研究指数将海尔空调列入"世界名牌"行列。

海尔空调成为国内唯一被该组织认定为"世界名牌产品"的空调品牌。海尔空调隶属的海尔集团是世界第一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4、海信空调

海信空调 即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创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顺德,主要生产冰箱、空调、冷柜和洗衣机等系列产品。

海信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试点单位,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推举的全国十大国企典型,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数字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信在青岛、深圳、顺德、南非、美国、荷兰等地建有研发中心,初步确立全球研发体系。

5、春兰空调

春兰空调是春兰(集团)公司旗下的空调品牌,分为家用和商业两个大类。春兰空调推出了中国第一台一拖多变频空调。

2014年3月24日,春兰集中发布了春兰物联网空调、第二代除雾霾空调、高能效领跑者空调等家用空调,以及突破并联数量极限的模块式智能变频多联机组、W型专利结构模块冷水机组和全封闭单螺杆机组等中央空调新产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美的空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格力空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海尔空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海信空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春兰空调

7,空调十大品牌有哪些?

目前排名前十的家用中央空调,主要是日系、美系和国产的,像日系的有日立、大金、三菱重工,国产的海信、海尔、格力和美系的约克等,我家用的是日立这个牌子的,体验感很不错的,不愧是大品牌。

像海尔、大金、日立、卡萨帝、格力、美的这些都可以,肯定也在前十的空调榜上赫赫有名,最让人值得骄傲的属海尔空调和卡萨帝空调了,受到了各国空调用户喜欢,简直就是中国制造的骄傲。

海尔空调功能全,像自清洁功能、自动检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它还能自动开启新风功能。

1、美的空调 美的空调企业创建于1968年,是国内最早的家电企业之一,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至今美的集团企业发展都比较良好,是中国最具价值企业品牌的前十位,企业的实力是比较强大的。 2、格力空调 格力中央空调,是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之一。成立于1991年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有控股专业化空调企业,格力已在中国各地建立了强大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网络,并成立了研发中心。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品质,确立了在中国的行业地位与专业、高端的品牌形象。 3、海尔空调 海尔空调成立于1985年,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的引领者。2013年6月,世界影响力组织发布的全球家电市场调查研究指数将海尔空调列入“世界名牌”行列,海尔空调成为国内唯一被该组织认定为“世界名牌产品”的空调品牌。海尔空调隶属的海尔集团是世界第一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 4、奥克斯空调 奥克斯空调为奥克斯集团下的主要产品,奥克斯集团旗下拥有“三星”和“奥克斯”两大主要品牌。奥克斯空调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坚持快速、安康、高效的态度,使得奥克斯空调一直都居于中国空调行业的首位。 5、海信空调 海信空调控温精准。海信智能空调的控温效果更加的精准,可以让室内的温度条件维持在设定温度水平上,同时还可以让室内各个角落的温度都均衡,让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加舒适的室温条件。海信智能空调采用了直流变频技术以及新冷媒技术,让空调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的节省能源,和传统空调机相比可以节约更多的电能,为用户节省更多的电费。 6、志高空调 空调的制热效果不如地暖或者是暖气片的制热效果好,但是志高空调的制热效果相对于一般的空调效果要好很多,志高空调采用了先进的制热技术,制热效果更强,制热速度也更快,室内空气迅速升温,到达室内如春的效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志高企业不断追求新技术,追赶世界潮流的理念,在压缩机的制作上下了功夫,才能使得志高空调领先行业水平。 7、tcl空调 tcl空调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近两年,空调生产厂家正在逐步改变空调是白色家电的概念,一些厂家开始在柜式空调机的面板上安装灯箱和风景画,通上电后使空调变得五光十色,十分漂亮。并且功率大、风力强。 8、科龙空调 科龙空调是空调行业最早的厂家之一,早在国家还没有强制实行能效比的时候,科龙就生产出了“制冷制热双高效”产品又是科龙最早提出“空调要按能效卖”,走在了制冷行业节能的前列。能效比最高的产品就出自科龙,科龙空调在04年首破日本保持的世界空调能效记录。 9、长虹空调 长虹空调利用风立方静音技术,在不改变风量和风速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了空调的运行噪音,使得出风更加顺畅,减少了风道中回流空气对能量的损耗,热交换速度提高30%,能效更高。长虹空调的超低温热泵技术使得长虹空调造零下20度都可以正常启动制热运行。 10、大金空调 1969 年成功开发出第一台室外机连多台室内机的家用多联系统空调,家用中央空调诞生。30多年来享誉全球,特别在空调冷冻方面,产品种类达5000种之多,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第一,是世界上唯一集空调、冷媒以及压缩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跨国企业。

8,十大空调质量排行榜哪个牌子的空调质量比较好??

选购空调的时候首先根据自己的预算和安装的室内面积决定空调的匹数,预算允许建议选择变频百和能效等级为一级的空调产品。根据太平洋电脑网的空调品牌排行榜,格力、美的、海尔、奥克斯、海信、松下、志高、科龙、长虹、大金为十大空调品牌。以下是详细介绍: 1、根据太平洋电脑网的空调品牌的排行榜显示,十大空调排行榜从度前往后的排序如下:格力、美的、海尔、奥克斯、海信、松下、志高、科龙、长虹、大金; 2、选购空调的时候首先根据自己的预算和安装的室内面积决定空调的匹数,而从舒适性和环保角度,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选择变频空调产品回; 3、在能效等级上,一级能效比三级能效更节能,而且一级能效的空调还提升了使用的舒适度,而且在用料上更为充足;此外,还有额外的答附加功能,比如说IFD集尘模块、HEPA滤网,或者是空调自清洁功能,按需选购就可以了。

目前空调是人们的家居必备,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均离不它的身影。在我看来,国内十大空调品牌如下,希望采纳—— 海尔 海尔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家电品牌,同时它的空调也是质量最好的。海尔空调成立于1985年,历经31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的引领者。2013年6月,世界影响力组织发布的全球家电市场调查研究指数将海尔空调列入“世界名牌”行列。同时,它也是许多装修者的首要选择。 格力 格力空调,是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明星产品,成立于1991年,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也是成为实现千亿的专业化家电企业。 美的 美的空调是美的集团旗下的产品之一,拥有顺德基地、芜湖工业园、武汉工业园、邯郸工业园四大生产基地,形成了1500万套的年生产能力和中国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但不是其最重要发展的产品,所以质量、品质都不如海尔。 三星 三星中央空调是三星集团旗下产品,主要分为家用空调和商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6306465用空调。其中三星SUPER JIM系列空调是专门为回中国家庭定制的,它在充分考虑中国家庭的空调使用习惯的同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能效优化,实现更切合空调安装使用的高效节能。 海信 海信成立于1969年,海信空调是海信集团的产品之一,海信品质都还可以,毕竟也是国产家电品牌起家比较早的,但是不是很重视创新,更喜欢借鉴。 大金 日本家电品牌,其空调产品质量不错,享誉全球,由于其专业、高端的品牌形象,确立了其在中国的行业地位。 奥克斯 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隶属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自1994年成立以来,历经20年专业制冷历程,现已成长为中国空调行业的领导品牌,中国企业500强。奥克斯空调备受年轻一族的青睐,设计简约、外观时尚、微信智控、自动水洗,且价格较为便宜。 三菱重工 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军工生产企业,居各家军工企业之首,它内部有完善的研发、制造、销售体系,与三菱系其它兄弟企业亦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作为先进技术的先驱者,凭借各个领域的尖端科技向民用领域进行转换,家用空调也作为主要产品进入大众的视线。 志高 建于1994年,总部位于珠江三角洲工业重镇佛山市南海区,是一家以家用和商用空调生产、销售为主的企业。目前,家用空调拥有窗式、挂壁式、立柜式 3 大类、多个品种规格。 小米 作为互联网新起之秀,小米倡导的是生态。虽然在经验以及技术上不能和海尔、格力去比较,但是其对互联网的使用上,还是值得推广的。

目前空调是人们的家居必备,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均离不它的身影。在我看来,国内十大空调品牌如下,希望题主采纳—— 海尔 海尔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家电品牌,同时它的空调也是质量最好的。海尔空调成立于1985年,历经31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的引领者。2013年6月,世界影响力组织发布的全球家电市场调查研究指数将海尔空调列入“世界名牌”行列。同时,它也是许多装修者的首要选择。 格力 格力空调,是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明星产品,成立于1991年,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也是成为实现千亿的专业化家电企业。 美的 美的空调是美的集团旗下的产品之一,拥有顺德基地、芜湖工业园、武汉工业园、邯郸工业园四大生产基地,形成了1500万套的年生产能力和中国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但不是其最重要发展的产品,所以质量、品质都不如海尔。 三星 三星中央空调是三星集团旗下产品,主要分为家用空调和商用空调。其中三星SUPER JIM系列空调是专门为回中国家庭定制的,它在充分考虑中国家庭的空调使用习惯的同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能效优化,实现更切合空调安装使用的高效节能。 海信 海信成立于1969年,海信空调是海信集团的产品之一,海信品质都还可以,毕竟也是国产家电品牌起家比较早的,但是不是很重视创新,更喜欢借鉴。 大金 日本家电品牌,其空调产品质量不错,享誉全球,由于其专业、高端的品牌形象,确立了其在中国的行业地位。 奥克斯 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隶属奥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66306464克斯集团有限公司。自1994年成立以来,历经20年专业制冷历程,现已成长为中国空调行业的领导品牌,中国企业500强。奥克斯空调备受年轻一族的青睐,设计简约、外观时尚、微信智控、自动水洗,且价格较为便宜。 三菱重工 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军工生产企业,居各家军工企业之首,它内部有完善的研发、制造、销售体系,与三菱系其它兄弟企业亦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作为先进技术的先驱者,凭借各个领域的尖端科技向民用领域进行转换,家用空调也作为主要产品进入大众的视线。 志高 建于1994年,总部位于珠江三角洲工业重镇佛山市南海区,是一家以家用和商用空调生产、销售为主的企业。目前,家用空调拥有窗式、挂壁式、立柜式 3 大类、多个品种规格。 小米 作为互联网新起之秀,小米倡导的是生态。虽然在经验以及技术上不能和海尔、格力去比较,但是其对互联网的使用上,还是值得推广的。

我比较喜欢海尔的空调,家用的,如果放在卧室里的,壁挂式的就行,海尔 有12米送风的空调,卧室绝对够,一般家庭,一百二十平米的,我觉得就算是客厅偏大,壁挂空调也够用了,还是很不错的。

好空调,格力造; 美的变频空调,每晚低至一度电; 海尔空调,高效节能,节省您的每一分钱; 海信空调,不仅是智能空调,更是一台空气净化器。

9,天图冯卫东:品牌战略离不开这个关键思维,却常常被忽略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图投资”(ID:tiantucapital),作者:冯卫东,36氪经授权发布。

如果把创业比作一场占领制高点的长途奔袭,创业者不仅需要具备百米赛跑的爆发力,还要有完成马拉松赛的忍耐力。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的追赶厮杀,战略定位的智慧和精益创业的敏捷就成了关键能力。

在聚焦消费领域7年后,天图投资用真金白银探索出了一套领先的知识框架和投研体系。每年,通过搭建企业家交流平台,分享品牌创业方法论,让企业家磨刀不误砍柴工,是为天图「磨刀会」,希望能够借此成为帮助创业者打破认知边界的一扇窗户。

日前,天图投资在深圳举办了第7期「磨刀会」,为天图Family成员企业和部分大消费领域的优秀企业家带去一场干货满满的品牌战略私享课。今天分享的是「磨刀会」系列文章之(一),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首席投资官冯卫东从定位理论入手,分享了如何在商业竞争中制定最高效的品牌战略。

文章根据演讲内容精减整理。

精彩导读:

为什么说品牌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成果?

如何看待品牌延伸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怎样才能为你的品牌起一个好名字?

产品品牌如何扩渠道?零售品牌又该如何扩品类?

1、品牌是如何起作用的?

可口可乐的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曾说过一句话:即使可口可乐的工厂被大火烧掉,给我三个月时间我就可以重建完整的可口可乐。德鲁克说:企业的成果在企业外部,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所以说大火能够烧掉的都是花钱马上就可以重建的,只是多花一点时间。真正烧不掉的成果是什么?那就是在顾客的心智中,左右了顾客选择和认知的载体——品牌。

品牌到底是如何创造顾客的?为什么能够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成果?

品牌真正的力量体现在心智预售,在顾客看到你之前,或者是打开手机APP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要选择你品牌的东西。没有完成心智预售的表现形式就是现场的随机购买,而完成了心智预售的表现形式就是指名购买。

品牌为什么能完成预售?再深挖一层,那就是顾客价值配方。顾客花钱肯定看重的是顾客价值,但是顾客价值到底是怎么构成的?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分而析之,顾客是以产品为载体的,顾客价值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产品价值,一部分是品牌价值。产品价值也可以再分而析之,一部分是内在价值,一部分是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就是不以他人的看法而改变的、产品固有的使用价值。

产品价值是基础价值,但是很容易同质化。除了少数技术门槛高的还没有同质化之外,大部分的产品在顾客那里是没有根本区别的。真正能解决竞争、能够创造超额利润的是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也可以分解为两方面:一部分是保障价值,另外是彰显价值。保障价值是在购买环节发生作用的,让你买起来更放心,快速做出决定。但是在使用环节就可以无视它。在使用环节发生作用的、更多的是给别人看的这部分价值叫做彰显价值。它能彰显很多东西,彰显你的身价、你的品味、学识、身份。一切我们想让别人知道的个人信息都是可以通过我们对品牌的选择来表达和彰显。

有人说品牌就是善于忽悠,其实不是,品牌为什么那么强大?背后用经济学来看,是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的。首先是降低了生产者和顾客之间的信息费用,加快了顾客的选择;把更多的信息集中在一个品牌上,可以促成规模经济,也可以促进专业分工,进一步提升效率。

品牌还降低了顾客和其他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成本。比如说谈恋爱,我想让对方知道我有钱,我不能把存折拿出来给她看,我戴一个百达翡丽,她就知道我有钱有品味了。你用的是非常小众的、高端的很有品位的品牌,刚好你们两个人用的是同样的品牌,于是就容易有共同语言。很多社交的场合都设置了信息的含蓄表达,这就是品牌的彰显价值。

2、竞争的终极战场是顾客心智

定位理论被认为是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在中国传播了将近20年,最近几年是越来越火,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运用定位理论。

但定位理论不仅仅是一种营销观念,其实是从定位理论出发,抓住了背后的客观的规律,实际上对战略的概念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义。

那定位理论到底是什么?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定位》一书中讲:定位是关于传播沟通的新方法。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它带来一场传播者的革命,就是从信息接收的角度考虑信息的发送。

定位理论改善沟通是立竿见影的,因为是揭示了沟通中的很多因果关系。

定位理论有20多本书,可能读完了之后也云里雾里,因为理论还不够成熟、完善,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我总结为三大贡献,你掌握好了这三大贡献,就掌握了定位理论的80%的精华:第一个是竞争的终极战场是顾客心智;第二是竞争的基本单位是品牌;第三品牌是品类和特性的代表。

竞争的终极战场是潜在顾客的心智

物理战场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产品,一类是渠道,还有一类是媒介。物理战场上所有的行动,最终都是在往心智里投射影响力,通过投射影响力在心智里打一场战争。

决胜于心智,但是我们没办法把手直接伸到心智,最重要是通过物理市场的行动。但是如果看不到心智的战场,在物理市场的行动一定是盲目的。

竞争的基本单位是品牌

这一点依然没有被商学院意识到,直到现在商学院讲竞争的时候还是以企业为竞争单位,这里面是给战略带来了很大的混乱、困惑和迷雾,也无法有效的指导企业的战略制定。

我们要用外部思维,从顾客的角度来思考,顾客是购买品牌,而非企业。我们只要注意观察生活,就会发现顾客谈论一个东西的时候,马上会问“什么牌子?”还是“哪个企业生产的?”,更多的一定是问牌子,顾客更关注品牌。

经过天图的定位理论研究和发展,我们认为比较系统地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要把战略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企业战略,另外一个是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是战略的基石,战略是竞争的策略,因为竞争的基本单位是品牌,所以品牌战略是战略的基本单元,没有品牌战略都是虚的。企业战略的核心任务是发现新品牌和定位的机会,用品牌战略去捕捉机会,捕捉一个机会就是单品牌战略,捕捉多个机会就是多品牌战略。把企业和品牌混为一谈,会带来很多的实践中的误区。

品牌战略=定位×配称

定位,是顾客心智中能够关联到品牌的概念。比如说最安全的轿车,大家想到了沃尔沃,最安全的轿车就是顾客脑袋中的定位,这个定位被沃尔沃占据了。空调,大家想到什么品牌?格力,也是顾客脑袋中空调的概念,被格力占据了。

配称,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概念,他把协调一致的运营活动称之为配称,也即让品牌占据定位的全部运营活动。“占据”就是在顾客的心智中产生强关联,一说到这个品牌马上想到这个品牌的定位。反过来说这些概念,也可以反向关联到品牌,就划上等号,形成强关联。

品牌是品类或者是特性的代表

这个概念也很简单,第一是品类,第二是特性,再就是品牌进入顾客心智的位置。

3、如何避免品牌延伸陷阱

品牌界有很多很多的流派,各种各样的看法,但大部分都是把企业带入歧途。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品牌延伸的陷阱。因为想让品牌代表很多东西,这就会带来跷跷板效应,强化一个认知的时候,就必然弱下另外一个认知。海尔代表什么?这个概念就模糊了,因为它的品牌延伸得太多,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脑,全都做。导致企业内部甚至跷跷板都不敢踩,因为企业内部都摆不平。广告预算给了冰箱,洗衣机不干;给了洗衣机,冰箱不干;给了白电,电视机又不干。所以他们的“真诚到永远”是对顾客没有意义的话。

除了品牌延伸,即使是不延伸的情况下,品牌依然会被各种各样的噱头所误导,最大的就是品牌形象论,很多广告公司都在推这一套,本土的各种各样的广告公司也在推不明觉厉的话。只有领导才讲这些务虚的话,如果你不是大品牌讲这些话就自动忽视。如果你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品牌讲这些美轮美奂的空洞的口号,消费者直接把你屏蔽。即使像海尔这样的大品牌,顾客看到你老是“真诚到永远”,70、60后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但是对于90后新一代消费者就不知道你是干啥的了。认知就非常的模糊。

你开创了这个品类,就应该代言这个品类,把这个品类的需求做大。“好空调格力造”至少是有一个定位的,知道格力是做空调的。如果顾客不知道格力是做其他东西的,就认为这是一个专业的定位,是一个专家品牌。而海尔的“真诚到永远”,这样的广告就缺乏力量。所以导致了海尔的销售规模虽然大,但是利润一直不如格力,连格力的一半都不到。

4、强大的品牌往往主导了一个新品类

顾客面对一个陌生的新品牌,他会本能的想知道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归结为三个问题:

一、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对应的就是品类。品类不是我们想当然的分类,而是顾客的分类标准。你说出来顾客一听就会明白的才叫品类。品类才是商业背后的基本动力,在定位理论里面经常把品类比喻成冰山,品类只是冰山一角,当冰山正在长大的时候,你就呆在原地不动都会越来越高,但是当冰山熔化的时候,你拼命往上爬,最终还是会掉到水里。胶卷这个冰山熔化的时候,柯达怎么努力都没有用,这时候企业要做的事情是找一座新的冰山。

作为品牌,必须明确品类,才能有效的对接顾客的需求。品类就是顾客做出购买决策权的最后一级分类,这个分类是可以关联到品牌的。

二、有何不同?回答这个问题就产生了定位。有人觉得定位就是定品类,这是远远不够的,既要定品类,还要定在品类中的位置,这是竞争导向的。

三、何以见得?顾客需要的证据在定位里面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信任状。顾客的心智规律决定了什么东西在什么信息背景下可以相信。

信任状就是让品牌定位显得可信的事实和行为,行为本身也是事实的一种。信任状分为三种类型,品牌的有效承诺、顾客自行验证、第三方权威证明。这三种类型代表了认知的三个阶段,只有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进行分类和分析。

回答品牌三问的内容都是跟顾客沟通的核心信息,并不是我们只用嘴巴回答这三个问题,背后是要做大量的运营动作,刚才也讲到了,专业术语叫配称。比如说看是是否顾客接触点,是否能够被顾客感知?如果是接触顾客,能被顾客感知的就叫做界面级的配称。所有的顾客接触点都是定位沟通的机会。

既然是定位沟通的机会,CEO就应该亲自把关,而且这部分运营动作是不应该外包的。另外,即使是企业用多品牌战略,界面级的配称也不应该是共用,应该独立的配称。比如说格力集团可不可以做手机?可以,但是界面级的东西是不能共用的,品牌名字不能共用,形象代言人不能共用。大众辉腾也是一个例子。

关于品类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就叫做品类分化。品类分化是新品类的主要来源,《品牌的起源》发现绝大部分强大的品牌,都是开创并主导了一个新品类,在这个新品类崛起的时候他就在位了,所以他可以占据很好的位置。很少有横空出世从0开始的品类,都是通过分化而来。

新品类一出来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定位机会,新品类的各种特性,比如开创者、领导者、专家等等,这些位置都可以占据。

5、怎么检验一个广告做得好?

讲到企业的战略配称就会聚焦到品牌的商业模式,也即品牌和顾客之间的交易结构。

所有的品牌动作都要围绕顾客展开,第一个是触达,定位信息通常会通过渠道或媒体触达到顾客那里,被顾客所感知。在触达之后才能把我们的定位信息完成和顾客的沟通,让他认识到我们的价值,最后转化成我们的购买超前。

怎么才能让顾客永久的留在我们这里,产生不断的复购,让老顾客购买更多,这里也有一系列的交易结构。比如说比较常用的是会员的模式;另外产品力强,也能够锁定顾客,产生复购。

定位特别强调品牌的重要性。甚至是在定位时代,你能做的唯一的营销决策就是为你的产品取一个好名字。好名字是一本万利,糟糕的名字就是鞋中的沙子,在未来不断的给你施加额外的成本。

怎么才能为你的品牌起一个好名字呢?

好名字往往符合下面四个标准:

一是定位反应,就是从名字可以联想到品类,或者是定位,一看就是专家品牌或者是领导品牌。比如说农夫山泉,一看就知道是矿泉水,鲜橙多一看就知道是橙汁,周黑鸭一看就知道是做鸭产品的。名字的定位反了是很要命的事情,一旦顾客产生了误解,你是很少有机会辩解的,而且你会发现你的获客成本始终比较高,传播效率比较低。

二是品牌反应,我们的名字要有独特性,一听就知道是品牌名。

三是利于传播,就是要听得出,记得住,愿意说,如果你的名字制造了传播障碍,顾客就不愿意传播,也不愿意转介绍,读错了很没面子。

第四,避免混淆,避免与知名的名字或者名词太相似。

作为重要运营配称的广告,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花钱密度最大的定位沟通方式。很多企业大规模的投放广告属于惊险一跳,跳上去了就上一个台阶,跳不上去就一蹶不振。从定位理论的角度出发,怎么检验一个广告做得好?

我们用外部思维、从顾客的心智角度去把握,我称之为 “二语三性”。

二语:指的是销售用语,顾客用语。销售用语,就是这个广告里面是否包含了有效的卖点,能否有效帮助一线销售人员。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说人话”,你不能说我是在移动通讯领域开了一个开放式的工厂,做信号设备的高分子处理,说人话就是摆摊做手机贴膜。怕上火喝王老吉,就是销售用语。

顾客用语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是顾客转介绍的时候会不会用。必须简单,顾客转介绍才会用,另外就是要弱化广告腔。

三性:一是可信性。说一千道一万,如果顾客不信,一切都是白瞎。要让顾客相信你的广告,就要做到一些具体的归因,有因果关系,有信任状。二是竞争性。广告有能够有效转化竞争对手的顾客。这里就涉及到如何选择主要的竞争对手。第三是传染性。传染性就是要首先得感染,第二才是转发,二次传播,所以我们要求他好的广告要能够劈开大脑,并且达到二次传播的效果。

6、三种类型品牌的不同打法

所有的经济现象背后都有一个底层的逻辑,就是专业化分工,它是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的武器。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开始就讲了分解工序,以前一个铁匠一天只生产几根针,现在每天每个人都可以生产几千根针,所以针就变得很便宜了。生产和销售的分离,这是专业化分工的必然。但是首先是从企业内部的分离,就是生产和销售成为不同的部门,这里面有禀赋的差异。哪怕是在早期的作坊,王铁匠的手艺好很,但是木纳寡言,但是李铁匠很会销售,也会出现内部分工,熟能生巧就叫做学习曲线。

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内部分工已经不行了,所以产生了外部分离,生产和销售成为不同的企业,因为生产的技能和销售的技能是不一样的,这里面有规模经济也有范围经济。一旦渠道分离出来了之后,渠道的东西就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导购品类的繁荣。

从顾客决策角度来看,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这些问题,买什么,去哪儿买,还有如何选择。这三个问题就把我们所有的品类分成了三界:回答买什么的是产品品类,比如说买可乐,什么牌子的可乐?大家想到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回答去哪儿买的问题就是渠道品类,关联到的是渠道品牌,比如说超市——沃尔玛,百货商场——天虹、万象城;如何选择,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导购品类。能够关联的品牌是导购品牌,比如说搜索引擎。

分工就有合作,合作就有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博弈,产品品牌的基本策略就是扩渠道,做品牌,并管理渠道冲突。成长策略就是进入越来越多的渠道,但是不能简单的依赖渠道的销售,所以你要独立于渠道,来完成心智预售,这样才不会被渠道薅羊毛。当然不同的渠道有时候还是存在冲突的,比如说早期电商都是图便宜的,那时候线上线下的冲突是非常大的,但是现在主流人群都网购之后,越来越多的品牌可以做到线上线下同价,所以产品品牌就要线上线下都要布局。淘品牌也要思考建立更多的渠道。

而渠道品牌的基本策略是扩产品,做选择题,要管理认知边界。

零售品牌到底该怎么扩品类?一定要平衡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当你包罗万象又是自营的时候,你的供应链效益可能就会比较低。所以ALDI超市就是精简策略,只卖700种商品。此外,要平衡自有品牌和独立品牌。一方面要约束自有品牌的扩张,因为做很多自有品牌是在跟你的客户竞争,让客户觉得没有安全感,导致你的渠道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下降。所以要更好地利用独立品牌的成长需求,形成跟新品牌之间合理的交易结构,提高价值链的整体效率。

渠道品牌的核心价值是降低交易费用,沃尔玛是做得相当不错的,它是最早使用计算机系统,包括卫星系统来管理它的物流体系、供应链体系,做到了越库作业——很多东西不进仓库直接进店。还有是它向供应商开放零售端的实时数据,零售端就可以更好地研发和组织新产品。提高了整体供应链的效益,创造了社会价值,自然就可以分的更多。

第三大品类——导购品类有以下特性:导购品类是从渠道品类里分化出来的,渠道品类出现了很多的交易费用,其中可能最大的比重是信息费用,就是如何选择。因此导购品类的三大特征都是以降低信息费用为核心的。首先是权威性,第二个是全面性,第三是专业性。

渠道品牌和导购品牌也存在着博弈。渠道与导购的冲突是渠道担心沦为导购品牌的后台支持,导购品牌成为了流量入口。导购品牌也担心通过渠道品牌变现,万一哪一天你取消支持,不让流量进来了,我马上就没有收入了。所以对导购品牌而言,要把握三大特性,聚焦一个特性并做到最佳,商业模式上一定要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时间关系,定位理论就讲这么多,其实它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把两三天的课程压缩的一天之内就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之间做出取舍。天图学以致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投资的企业,也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认为认知进步是人类的根本进步,投资的根本是认知成果的变现。希望通过一天的课程给大家打开一个知识的窗口,让大家看到还有这么一个知识宝库。(完)

文章内容经讲者审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0,格力美的,谁代表中国制造的未来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ID:i-caijing),作者:韩舒淋;36氪经授权转载。

格力电器(000651.SZ)现任董事会已经超期服役五个月,新的董事会名单依然悬而未决。

上一个万众瞩目的董事会换届是万科(000002.SZ)。受“宝万之争”影响,2017年3月底届满的万科董事会直至6月底深圳地铁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才完成换届。

格力电器现任董事会任期于今年5月底届满,但新董事会提名仍未公布。和去年的万科不同,如今格力的门口没有“野蛮人”,延期换届的悬念只有一个:董明珠是否能够进入新一届董事会。

在此期间,与格力珠海总部相隔百公里的佛山顺德,美的集团(000333. SZ)董事会在9月底如期换届,低调而顺利,在对董事会名单进行表决的临时股东会上,实际到现场的股东代表不到10人,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挑选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随后开启了他的第三个董事长任期。

家电是中国制造靓丽又特殊的一张名片。不同于高铁、核电、光伏、新能源车等行业,中国家电行业自始至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不依赖产业政策加持,但基本掌握了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做到了全球领先,龙头企业中既有国企也有民企。可以说,这是一个主要依靠企业家拿下全球第一的行业。

格力和美的,就是中国家电行业的代表。2017年,这两家公司的市值、净利润分别位居国内A股家电上市公司的前两位。净利润排名第二的美的,超过排名第三至第十名公司净利润的总和;市值第二的格力,与其后第三名至第七名公司市值总和相当。其他竞争者中,仅有青岛海尔(600690.SH)凭借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在营收上略微超过格力,但利润仅为格力的约三分之一。

两家家电巨头的掌门人——董明珠和方洪波——都是从2012年开始全面掌舵。过去六年,格力电器营收从993亿元增长至1483亿元,净利润从73.8亿元增长至224亿元。美的集团营收从1026亿元增长至2407亿元,净利润从33亿元增长至173亿元。2018年上半年,两家巨头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高速增长背后,两家企业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格力把空调单品做到了独孤求败,而美的则是业务多元化的代表。虽然格力美的和很多中国企业的成功一样,离不开中国经济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个大背景,但能脱颖而出,企业自身的管理、研发、营销等内因更加重要。

最近三年,两家巨头都开始布局面向企业的工业业务。美的雄心勃勃出手买下四大机器人之一的德国库卡,格力也不断在各种场合展示其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在成为家电制造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之后,两家公司都希望将自身制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变成产品,卖给有着自动化、智能化需求的广大中国制造业企业。

这一路径并非独创,先进制造企业将其能力产品化并转化为对外工业业务,在工业史上并不陌生。例如工业软件巨头达索系统脱胎于法国军工巨头达索集团内部的飞机软件辅助设计团队,雅马哈在开发摩托车生产线的过程中诞生了自己的机器人业务。

美的曾将自身这一转型类比通用电气和西门子这两大美欧制造业巨头,将其总结为从消费产品到工业产品、从传统制造到高端专业制造。董明珠则说,“(格力)更深层的使命感是做装备。”

其实美的上述类比并不十分贴切,以照明、发电、变电设备起家的通用电气,和以电报、发电业务起家的西门子,尽管都曾涉足消费家电,但从成立之初至今,都是以工业业务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代表。不过这一类比的背后,是国内家电巨头向工业巨头转型的野心。

这一路径亦非坦途。中国市场这一外部因素依然有利,这个市场里有着广阔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但在对技术、研发、人才、管理、营销乃至国际化视野的要求上,两家企业都需要再上一个台阶。相比消费品,工业市场更加垂直细分,强调行业知识。

2014年,西门子将其与博世合资的家电公司中的股份出售给博世, 2016年,GE出售其家电业务,美的也曾参与竞标但败给海尔,此后,美的收购了困境中的东芝的家电业务。从全球产业链分工来看,欧美工业巨头退出的家电业务,正在由中国的领先企业来承接,并借此进入国际市场。而在巨头们聚焦的高端制造业,通用电气、西门子都是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上百年的巨头,迅速崛起的格力、美的想要在全球市场上与之并驾齐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格力、美的当下的转型,正是中国制造从廉价工厂向高端制造攀升过程中的代表性案例。

空调王格力

“格力是一艘航空母舰,美的是一支舰队。”专注于智慧家庭领域的大数据服务商奥维云网副总裁郭梅德如此向《财经》记者总结两家公司。

将一个单一品类做到极致,并保持高速增长,空调业务就是格力的航空母舰。格力在空调业务上的成功,是它质量、品牌、营销以及市场环境综合因素的结果。

资深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张彦斌对《财经》记者总结了四点格力脱颖而出的经验:第一,朱江洪打下的注重科技的基础;第二,遵循了空调的市场营销规律;第三,与经销商深度绑定的销售体系;第四,董明珠的管理贡献。

“掌握核心科技”是格力曾经提出的品牌口号,在业内,格力一直以重视核心技术示人。这一企业基因,与格力第一任掌舵人朱江洪密不可分。

2002年与三菱的一次交道,是格力自主研发的转折点。朱江洪自传中回忆,格力曾中标100余套“一拖四”多联机空调,但自己并没有产品,不得不高价从三菱采购,更换包装和说明书后出售。后来,朱江洪带队前往日本试图引进技术,但无功而返。回国后,他召集科技人员要求不惜任何代价把产品研制出来,半年后,格力突破了这一技术。

从2003年起,格力的科研体系日臻完善,技术部门从一个扩充到多个,并成立了首个研究院——制冷技术研究院。2007年,又成立了家电技术研究院、机电技术研究院,这三大研究院是朱江洪掌舵时代格力主要的研发力量。

董明珠2012年接任董事长后,加速扩建格力的研发队伍,技术领域也从家电向外扩充。从2013年设立自动化技术研究院开始,格力新设立了九个研究院,领域横跨新能源、通信技术、物联网、装备动力等多个领域。

技术投入确立了格力的产品优势,除此之外,格力还有着独树一帜的空调营销策略。

“没有营销,就没有格力的今天。”董明珠2016年11月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她将格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5年以前,格力还是亏损企业;从1995年到2001年,支撑格力电器的是营销体系,此间开始重点抓质量;2001年后,格力开始有意识在技术上找支撑。

格力的发展过程中,其营销主要有两大策略,其一是“压货”,其二是与经销商的利益深度绑定。

空调作为一个家电品类,与其他家电最大的区别就是其销售的季节性,每年的旺季与淡季差别明显,旺季一般为夏季四个月左右,销量会瞬间爆发,而淡季销量要低得多。针对这一特点,格力是业内率先要求经销商“压货”的公司,也就是要求在淡季提前买入大量产品。

压货会让经销商承担更多仓储成本和资金成本,承担更大市场风险,在市场下行时,就会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但另一方面,淡季的压货,让经销商有动力在淡季寻求更多市场,促进销售;第二,提前在淡季压货,可以避免经销商在旺季缺货;第三,淡季让经销商压货,等于提前占有经销商的资金,打压了潜在竞争对手。对于空调这种季节性产品来说,压货的营销手段,一石三鸟。

为了推动经销商压货,格力在业内率先根据经销商压货的额度提供一定返利,压货越多,返利越高。此外,压货更多的经销商,可在旺季优先提货。对经销商而言,压货的弊端是当市场增长停滞时带来的巨大库存压力。

这一经验后来也为美的所学习,但海尔在销售空调时始终未采取压货策略。本世纪初,格力、美的、海尔三巨头领跑空调市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不过后来海尔逐渐被拉开差距,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其不采用压货模式关系很大。

与经销商的深度利益绑定是格力营销的另一特点。

格力是家电企业中最早与地方经销商合资成立区域销售公司的企业。1997年,董明珠促成格力在湖北成立了湖北格力销售公司,该公司由格力在当地办事处与当地的经销商合资成立,这一做法后来逐渐推广到全国。

在张彦斌看来,通过成立区域销售公司,格力将经销商利益与格力利益紧密绑定。参与的经销商将只能销售格力的产品,并参与公司分红。格力区域销售公司的人员相对稳定,并有相当程度的决策权。这有助于格力深耕当地市场,并根据市场快速反应。起初区域销售公司中有的是格力控股、有的是经销商控股,后来格力逐渐增资收回了所有销售公司的控股权。

区域销售公司与格力的利益绑定通过参股格力电器更进一步。2006年8月,十家格力地方销售公司合资成立了河北京海投资担保有限公司,2007年4月,格力集团与京海担保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转让其持有的10%的格力电器股权。目前,京海担保依然是格力电器仅次于格力集团(持股18.22%)的第二大股东,持股8.91%。

在京海担保成为格力电器第二大股东之后,其经销商渠道后来逐渐发生变化。原有的地方销售公司从2011年起逐渐被各地新成立的盛世欣兴格力贸易公司取代,格力不再在新贸易公司中占有股份。这些新成立的贸易公司,大股东均为北京盛世恒兴格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于2009年9月,第一大股东为北京明珠新兴格力空调销售有限公司,持股93.33%。北京明珠注册于2000年11月,法定代表人徐自发。徐在2017年10月前一直担任格力电器董事,因违规减持格力电器股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辞职。

京海担保的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为郭书战,工商信息显示,他同时担任河南盛世欣兴格力贸易公司法人代表,负责格力在河南的销售渠道。郭书战同时担任格力电器的监事会监事。

格力与经销商关系之密切还可以从最近一起收购中看出端倪。董明珠曾在多个场合宣传冰箱品牌晶弘,但该公司在成立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并不属于格力,而是经销商背景的北京盛世恒兴100%持股。直至今年10月11日,其工商信息悄然变更,格力电器成为全资拥有晶弘电器的新股东,不过格力并未披露收购晶弘的金额。

与经销商深度绑定之后,格力的代理商更愿意主动掏钱帮助格力做营销,这进一步降低了格力的运营成本。在保证销量的情况下,格力的经销商也愿意接受更低的返利。

与代理商的关系是格力和美的的一大区别,有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总结称,格力的狼性不是来自于格力的员工,而是来自于格力的代理商,而美的的狼性来自员工,美的可以随时换代理商,对公司内的营销人员既严格考核,又有很好的激励机制。

此外,长期处于龙头地位,格力面对上游供应商时有更大的话语权,其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超过任何一家同行企业。而上游供应商也看中格力的品牌效应,愿意适当降低价格与格力合作。

在终端销售侧,借助多年形成的品牌,格力也享有更高的溢价。来自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17年,格力空调的平均售价约为4200元每台,而美的平均售价约为3700元每台,格力每台空调要比美的多卖500元。

在上游对供应商掌控话语权,市场占有率常年位居第一,始终重视核心技术研发,营销手段符合空调市场规律,同时还享有品牌溢价,这一系列的因素,让格力空调做到了独孤求败的境界。2018年中报数据显示,格力电器2018年上半年空调营收为758亿元,毛利率为34.37%,行业第二名美的集团2018年上半年暖通空调业务营收为638亿元,毛利率为30.25%。

多元化美的

相比格力空调的一骑绝尘,美的在更多的业务领域取得了成功,这与方洪波在掌舵美的之初的手术密不可分。

美的历来以业务多元化著称,空调之外,冰箱、洗衣机、各类小家电的营收都在业内位列第一梯队。其2017年报数据显示,美的空调线下市场份额为24.6%,次于格力排名第二,而其他包括12个品类的消费电器中,有4个单品(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磁炉、风扇暖气)市场排名第一,3个单品(洗衣机、微波炉、净水器)排名第二,2个单品市场排名第四(灶具、烟机)。

相比空调,其余消费电器市场更不容易受到天气、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业务多元化的美的有更好的抗风险能力。以2015年空调市场小年为例,当年格力营收从1378亿元剧跌至977亿元,下跌近三成,美的得益于多元化的业务结构,总营收从1417亿元下跌至1384亿元,仅微跌2.3%。

格力在空调营销的经验很难复制到其他家电品类上,空调靠压货和天气,但是冰箱、洗衣机等其他家电产品更强调零售,需要突出产品的卖点,操作模式和空调差异比较大,这是格力其他家电业务难以突破的重要原因。尽管格力也推出了晶弘冰箱、大松电饭煲等产品,但在市场中的存在感并不强。

2016年起,董明珠力主进军新能源汽车,收购电动汽车企业银隆的动议被格力电器股东会否决后,她个人“all in”投资银隆,此举备受争议。相比之下,美的2003年投资汽车的历史却被遗忘,当时奥克斯、春兰等家电企业曾纷纷投资汽车,不过美的最终在2009年退出,将旗下的三湘客车厂出售给比亚迪,使得后者获得了进军客车产业的资格。比亚迪后来借助政府扶持电动车的政策,逐步成为国内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

2012年,美的也曾出现过营收剧烈下滑,营收从2011年的1341亿元跌至1026亿元,剧降23.5%。

与2015年格力营收大跌是受天气、库存影响不同,美的2012年营收剧降是公司主动战略调整的结果,这次调整决定了美的如今的模样。

方洪波曾在一次受佛山市政府邀请的内部演讲中介绍,2011年到2012年,美的关闭了30多个品类,卖掉了与家电不相干的业务。此外,家电业务中低毛利的产品也关闭了,当时占美的总收入30%的低毛利、低单价产品全部砍掉。方洪波表示,经营思路上要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突出主业;发展模式上不再谋求规模,更重视经营的质量;在发展战略上,“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在2017年12月《财经》记者采访中,方洪波回顾起当时的调整,坦言是“先决后知”,当时并不清楚这么做的结果,只是清楚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必须形成新的盈利能力。他将美的转型的方向提炼为三大主轴: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和全球经营。

关于收购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德国库卡(KUKA,KU2.DE)的决策过程,方洪波表示,2012年转型之后,手上有数百亿的自由现金流,可以作为企业发展的投资杠杆,投资标的好,投后又能运营好,企业就可以发展更快,所以美的认为要考虑未来,进入新的产业。

在选择新产业时,方洪波团队确定了三条原则:第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做;第二,已经有龙头企业的产业不做;第三,要和美的现有产业相关。在这些原则下,太阳能、LED照明等新兴业务都被美的排除在外,最终选定了工业自动化。产业方向选定后,龙头企业库卡进入收购视野,从2015年8月开始,美的在二级市场不断买入库卡股份,最终于2016年5月提出要约收购,在2017年初完成了对库卡的收购。

收购库卡之后,美的还收购了以色列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商高创(Servotronix),美的机器人公司总经理Olaf Gehrels(美的从发那科挖来)认为这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收购,在美的机器人公司的五大战略方向上(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通用机床、康复医疗、智慧家居),高创的运动控制技术都扮演关键角色。

通过这两笔关键收购,以及美的原有的电机等业务,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成为美的的第三大业务板块。2017年,美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营收达到270亿元,占美的总营收的11.23%,2018年上半年,该部门业务营收为125亿元,占比8.8%。

美的要约收购库卡之初,市场对这一举措颇多争议,是否买贵了、能否有协同效应、市场前景究竟如何,都遭到过质疑。如今看来,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潮下,现在再想买库卡这样的公司已经不可能,美的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

格力、美的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公司——春兰。这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空调霸主,其没落正好反衬了美的、格力的成功。

1994年,春兰股份(600854.SH)在上海上市,当年,其空调业务营收53亿元,净利润6亿元。而当年,格力电器总的营收才6亿元。1995年,春兰被国家统计局授予中国空调之王称号。朱江洪曾回忆,当时春兰空调在国内如日中天,作为春兰的粉丝,格力一直在模仿春兰。

但好景不长,上市之后,春兰就开启了多元化的道路,但多元化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春兰先后进入的领域不仅有洗衣机、冰箱这类家电产业,还有卡车、摩托车、微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电池等多个相关性不大的产业,最终顾此失彼,新业务经营乏力,老主业也未能保住,在经销商渠道商上运营不善。到1996年,春兰的空调霸主地位便被格力抢下。

压垮春兰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是失败的企业改制。2002年,春兰掌门人陶建幸提出MBO(管理层收购)股改和全员持股计划,但因担忧国有资产流失而无疾而终。这次失败的股改,直接导致了人才流失。2003年起,春兰股份利润大幅下滑,至2005年开始陷入连续亏损,2008年被暂停上市。其后虽然复牌,但已经成了空调市场的小玩家。以2018年10月26日收盘价计算,春兰股份市值仅为18.3亿元,不及美的(2671亿元)格力(2373亿元)的一个零头。

与之相比,在业务多元化方面,格力一直坚持空调主业,而即便是多元化的美的,也主要聚焦在家电领域的相关多元化。企业制度方面,美的集团在2001年完成MBO,何享健为首的管理层成为公司大股东,这次成功改制为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给国内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提供了改革参照。

(格力空调生产线。图/视觉中国)

家电业天花板

一向以专业化示人的格力,并不缺少多元化的努力。过去几年,在小家电、手机等领域,格力营销动作频频,但是市场收效并不明显。

手机是格力在多元化尝试上争议最大的产品。今年6月的格力股东会上,董明珠坚持看好格力手机的未来,她表示,以后用智能手机可以监控所有的智能产品,如果手机做好,竞争对手将难以抗衡。“假设有六千万台空调,就有六千万台手机(的市场),如何让这六千万台空调用六千万台手机,这是我们(格力)需要思考的。”

但这正是市场质疑的焦点。股东会期间,董明珠谈及手机时的语气也少有地出现了示弱:“你想我们手机明天就做到一千亿,这可能吗?可能就让你来(做)!”

在家电基本盘上,增长的天花板正在逼近。奥维云网副总裁郭梅德对《财经》记者表示,按照目前空调的渗透率,未来两年估计就会到天花板。以后的机会可能在全屋的中央空调和以旧换新市场。空调未来的市场格局将类似现在的冰箱市场,整个行业的增速会下降。

但产业在线空调产业研究总监索晓芳表示,空调行业每四年左右会有一个调整期,从长远来看空调依然具有可观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从目前的保有量、产品的特性和需求的空间来看,目前还未进入饱和期,未来三四级市场,甚至五六级市场仍具有较大的潜力,如何满足这些市场的消费需求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亦有买方投资机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此前两家巨头——尤其是格力——主要经营国内市场,而近年来在海外的布局力度已经开始加大,海外市场的增长空间不可忽视。

英国咨询机构BSRIA在今年5月发布的全球空调产业2017年度报告中表示,过去通常作为OEM供应商的中国企业渴望在海外提升自己的品牌,国内销量的衰退促使中国公司努力寻求海外市场机会。

在中国依然坐稳全球最大市场的背景下,格力美的海外业务的表现都不如国内。美的相对国际化程度较高,2017年营收外销占比达到43.2%,格力主营业务外销占比为12.5%。盈利能力也有差距,美的外销业务毛利率为20.13%,低于国内的28.75%,格力反差更大,外销业务毛利率为10.53%,远低于国内的39.93%。这组数据表明,在海外自主品牌上,两家公司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跨界的竞争者也开始进入市场搅局。今年夏天,小米推出最低价1999元的米家互联网空调,杀入空调市场。

这个新的竞争者还有一个业内津津乐道的赌局。2013年底央视的年度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董明珠和雷军打了一个10亿元的赌——五年后小米销售额能否超过格力。当时,小米年营收300亿元,格力刚刚超过千亿元。

这场赌局的背后,是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营销公司和以格力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企业的竞争。5年过去,二者营收的规模大大缩小,但盈利能力差距明显。2018年双方半年报数据显示,小米营收为796.48亿元,净利润为亏损69.64亿元,而格力电器营收为920.05亿元,净利润为128.06亿元。而格力近日披露的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其前三季度营收将达到约1500亿元的水平,据此推测,格力赢下赌局是大概率事件。

9月21日,在上海工博会的一个分论坛上,董明珠一如既往地言辞锋利:“某一个所谓的互联网品牌进军空调市场,但空调的技术是互联网不能替代的。”

其他家电品类竞争同样激烈。郭梅德表示,目前增速比较快的是厨电、净水器、吸尘器、燃气热水器等行业,但它们的规模都不大。在规模相对较大的另外两大白电——冰箱、洗衣机,海尔与美的占据了龙头,且增速有限。

(美的洗衣机生产线。图/视觉中国)

下一个蓝海在哪里

家电增长空间可预期,同时随着自身制造能力不断加强,格力与美的都在试图进军面向工业市场的2B业务。目前来看,美的暂时领先。

收购库卡后,美的已经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今年3月,双方宣布将设立三家合资公司,以拓展工业机器人、医疗、仓储自动化业务,三家公司中双方各持股50%。

工业机器人合资公司的业务将面向汽车领域之外的一般工业业务,医疗、仓储自动化业务合资公司将由美的与库卡子公司瑞仕格(Swisslog Holding AG)合资成立,后者一直在提供医疗、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

美的还将扩大库卡在中国的产能。目前,库卡在昆山和上海设有机器人工厂,合计年产能为1.5万台。今年内,美的将把库卡上海工厂的产能增加1万台,并在佛山顺德建立新的生产基地,该基地到2024年,机器人年产能将达7.5万台。届时,库卡在中国的产能将达到10万台。

美的对库卡的收购能否达到融合双赢的目标,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收购之初,为了赢得库卡,美的展现了足够的诚意,在2016年6月签订的投资协议中,双方约定投资协议期限为七年半,持续时间至2023年底。协议要点包括保留已有的工厂、员工,确保管理层的独立性,保护商业伙伴的数据以及不退市等。库卡CEO Till Reuter当时曾表示,七年半的投资协议期限比惯例要长。

关于知识产权和数据的限制条款是整个投资协议的关键,投资协议期限内,库卡合作伙伴及供应链的涉密数据将受到保护,美的不得将相关的数据库转移至其他地区,美的及第三方机构也无法接触这些数据。这也就意味着,收购之后双方能否真正融合,美的能否消化库卡的能力,还需要更久的时间来检验。

随着库卡的营收并入美的报表,2017年,美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营收达到270亿元,占美的总营收的11.23%,而美的对该业务的期望要更高。库卡首席市场官Wilfried Eberhardt 2018年3月在中国家电消费电子展(AWE)期间对媒体表示,2016年库卡在中国的销售额为5亿欧元,计划到2020年达到10亿欧元。

美的机器人公司总经理Olaf Gehrels在今年AWE期间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三到五年后,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营收比例能够与美的其他两大业务基本持平。方洪波也曾在2017年底对《财经》记者表示,希望未来三到五年,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业务做到100亿美元规模。

在工业业务方面,格力也在多方探索。

2013年1月,格力成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产品包括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精密模具、自动化生产线、物流仓储设备、检测设备、伺服电机等十多个品类。

新能源汽车是格力一度试图进入的领域,但对银隆新能源公司的投资计划被股东大会否决,其后,董明珠选择个人投资银隆,跃升为银隆第一大股东。

随着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洗牌加速,和政策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倾斜,银隆的钛酸锂电池竞争力受到影响,其快速扩张计划与企业实力也不匹配,银隆如今依然位列国内第四大新能源客车厂商,但前景还不明朗。

虽然格力收购银隆未果,银隆却成为了格力智能装备的最大客户。格力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格力智能装备营收21.3亿元,相比前一年的1.6亿元增长超过13倍。但另一项格力披露的公告信息显示,2017年格力与银隆的关联交易总金额为19.4亿元,其中18.9亿元为格力向银隆出售智能装备,这占到了2017年格力电器智能装备总营收的89%。2018年上半年,格力智能装备营收为3.6亿元,同比减少63%,安信证券在研报中认为,这或许是因为银隆的采购减少所致。

到目前为止,格力尚未在智能装备市场上赢得足够存在感。

智能装备之外,格力的工业制品还包括凌达压缩机、格力电工(漆包线)、凯邦电机、新元电子(电容)几家公司。目前,这几家公司的产品主要还是满足格力自身需求,但也已经小范围开始对外销售。

有了解格力工业业务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凯邦电机的产品已经供应了部分厨电企业,也有国内机器人公司开始试用;新元电子能够生产金属薄膜电容,在国内具备这一生产能力的企业不多,新元电子还具备功率半导体器件IPM的封装能力,在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领域,目前国内仅中车旗下的株洲所通过收购英国SMD公司具备了设计和制造能力,并处于领先地位。除中车外,有能力进行IPM封装制造的国内厂家并不多。在他看来,格力在基础工业技术的研发积累不可小觑,但此前主要对内供应,以后能否赢得外部市场还需检验。

《财经》记者在今年9月上海工博会格力展台获悉,凯邦电机2017年出货量约8500万台,产值超过30亿元。其产品主要供应格力空调,但也向其他空调厂商供货。

中兴通讯今年4月遭美国政府制裁后,芯片成为了新的风口。不甘人后的董明珠也频发惊人之语,数次公开表态格力花数百亿也要做成芯片。8月14日,一家格力全资控股的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与销售。格力董秘望靖东在回应澎湃新闻时表示,新公司主业是芯片设计,主要围绕空调里使用的芯片。半年报中,格力表示已掌握除空调芯片以外制造空调所需的全部核心技术,近年来已在主攻空调芯片设计技术,下一步将成立专门团队,稳步推进该领域工作。

今年6月格力股东会期间,董明珠谈到了格力的未来规划,在她的设想中,格力未来将分为四大板块:空调、高端装备、生活品类和通信设备公司。除了传统的空调业务之外,其高端装备业务包括智能装备、数控机床、精密模具、机器人和精密铸造设备;生活品类业务包括厨房电器、健康家电、环境家电、洗衣机和冰箱;通信设备公司业务包括物联网设备、手机、芯片、大数据。其中,成立通信设备公司是首次对外披露。

芯片是格力在手机、智能装备之后一个新的引人注目的多元化尝试。格力在空调业务之外已经画了一幅宏大蓝图,能否落地,直接影响格力的未来。

不过主营业务的强势,让格力有资本进行长期投入。在9月上海工博会的一个论坛上,董明珠主动回应对格力多元化的质疑,她表示,格力从2013年开始做手机、做智能装备、做磨具,有人称看上去都是亏的,但是投入这么多研发经费并没有影响利润,六年来格力净利润接近翻倍。董明珠称,做装备是更深次的使命感,企业要想提供更好的产品,必须有装备做保障。

制造业的投入需要资金和时间。有买方投资机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尽管目前工业业务体量不大,但格力空调基本盘非常稳定,历来重视核心技术研发,自身制造业务积累丰厚,长期而言,看好格力在这一业务的前景。空调之外的其他消费品市场,市场竞争格局比较成熟,格力受限于品牌、渠道的积累不足,进入挑战较大。

民企VS国企

“一个张扬跋扈,一个秀外慧中”,有业内观察人士如此形容两家公司的掌门人。

相比董明珠的高调,方洪波不仅甚少出现在公开场合,也没什么“金句”被公众记住。

今年3月的AWE前夕,美的继2017年之后再次在上海举办集团战略发布会,向外界公布其工业互联网转型战略,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少有地出现在了AWE现场。不过整个发布会期间,方洪波都未曾上场,而是把舞台完全交给了高管。发言的是美的五个不同部门的高管: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成茂、CIO张小懿、机器人公司总经理Olaf Ghhrels、库卡首席市场官Wilfried Eberhardt、新成立不久的负责对外软件业务的美云智数公司总经理谷云松,谷云松是美的集团前CIO。

今年6月格力的股东会,董明珠一如既往主导全场。问答环节,董明珠带领全体在珠海的高管上台回答问题,其中包括执行总裁黄辉、总工程师兼副总裁谭建明、副总裁庄培、方详建、总裁助理胡文丰、总工程师助理李绍斌,以及股东会主持人、董秘望靖东。不过在整个问答环节,除了一个财务问题由望靖东作答之外,所有问题都由董明珠包揽。

董明珠毫不避讳对企业的完全掌控,而且认为这是格力成功的原因。她主动谈及有人说她独裁,表示就是因为一个人说了算,格力2012年到2017年的增长是过去20多年累积增长的接近两倍;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她的责任就是要让企业辉煌,让员工更加幸福,让企业、股东、投资者不仅看到希望,而且要有所收获。

两家公司管理团队的构成也大不相同。

2007年,时任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曾对方洪波为首的7名核心管理层人员实施股权激励,条件是公司整体上市三年后才能交易。2013年美的整体上市,7名管理层人员都位列集团董事,合计持有约8.9%的公司股份。不过到2016年7月,除董事长方洪波外,其余6名高管全部离职或到期卸任,已无一人在现在的美的任董事或高管,且其中大部分是在2013年至2014年美的转型期间离开。在美的新董事会任命的高管团队中,亦有两名在美的资历并不深的高管:集团副总裁、CIO张小懿2010年加入美的,副总裁、创新中心负责人胡自强2012年加入美的。

与之相比,格力董事会构成相对稳定。目前格力董事会包括7名董事,其中3名独立董事。非独立董事中,董事长董明珠、现任执行总裁黄辉是格力高管,自2012年至今一直位列董事会,格力二股东经销商公司的代表张军督也是自2012年至今一直身处董事会。大股东格力集团背景的董事名单则每届有所不同,其中周少强在2012年的股东大会投票中落选,叶志雄自2015年进入格力董事会。

格力与美的迥然不同,很大程度上是两家公司的股东迥然不同。

美的是一家彻头彻尾的民营企业,创始人何享健持有美的控股94.54%的股份,美的控股是上市公司美的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持股33.35%。方洪波作为职业经理人,持有美的集团2.07%的股份。

在中国民企中,美的何氏家族对职业经理人给予了罕见的高度信任。2012年,何享健从董事长一职退休,其子何剑峰进入董事会。10名董事会成员中,7人是方洪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何享健曾在告别会上说:“以后不再过问公司经营、不再参与公司事务,也不再出席公司会议。”时任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黄晓明也曾表示,何剑锋只代表大股东参与美的集团董事会的决策,不参与公司具体经营事务。

而格力的历史是从纯国企逐步走向上市公司,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后来“父子之争”的伏笔。

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格力集团的前身是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上市之前,格力电器是百分百的国企。1996年格力电器上市,直到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前,都是格力集团持有58%的绝对控股权。直至如今,格力电器的第一大股东还是格力集团,持有18.22%股份,格力集团是珠海市国资委百分百持股的地方国企。

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的矛盾可以追溯到2003年,当时格力集团旗下的小家电公司使用格力商标,但该公司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消费者找向格力电器,无法得到维修。2003年底,董明珠在全国20多家媒体发表声明,指出格力电器只生产空调,格力小家电借用格力电器、格力空调这些属于格力电器的商标和产品来宣传自己,误导了格力电器的股东和消费者,是侵权行为。

这场纷争愈演愈烈,一篇署名为仲大军的文章《格力再现褚时健式人物》,矛头直指时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指责他是侵吞国有资产的典型人物,并称格力集团内部存在高层权力斗争。纷争的结局是仲大军被法院判决发表向朱江洪赔礼道歉的文章,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

不过高层权力斗争却并不是杜撰。朱江洪在自传中回忆,2001年前,格力电器董事长一职都是由格力集团一把手兼任,后来朱江洪被安排出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格力集团董事长任格力电器副董事长,二者搭档期间,在分红方案、下属公司高管任职、资产处置等问题上出现过多次严重分歧,直到后来的小家电品牌之争,矛盾被彻底公开。

其间,另一个涉及格力电器存亡的矛盾是,2004年,珠海市有意把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电器股权出售,以偿还格力集团的债务,包括美国开利、日本大金在内的多家外资企业都曾登门洽谈。格力电器管理层奋力抗争,将前来进厂清算的会计事务所拒之门外,同时通过媒体呼吁高层干预,最终珠海市政府取消了出售决定。在今年6月的股东会上,董明珠回顾了这段历史,说应该为这件事鼓掌,“如果被收购了,我们就是一个加工基地,没有自主品牌,更不可能有技术创新。”

董明珠时代,父子之争依然存在。

2012年5月,朱江洪卸任,格力电器董事会换届。格力集团推出四位董事候选人,其中之一是从珠海市国资委空降至格力集团任党委书记、总裁的周少强。令人意外的是,在股东会投票中,周少强仅获得36.6%的同意票,未能通过股东大会审议,落选新一届格力电器董事会。当时,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19.69%的股份,是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

周少强后来出任珠海金融控股公司总经理,2013年1月,周少强被爆出晚餐消费超标准,17人消费酒水、菜品37517元,其中消费红酒12瓶。当年3月,周少强被免去格力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职务。

2016年11月,一纸调令再次将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的关系暴露在公众面前。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一职。格力电器回应说,董明珠基于国家相关规定及本人意愿,主动辞去格力集团董事长一职,仍继续担任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兼总裁,专注于推动格力电器的发展。这是正常的工作变动,珠海国资委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其工作。

自此之后,关于董明珠是否会继续执掌格力电器的疑惑始终未散。今年5月31日是格力电器本届董事会任期的最后一天,不过新任董事会提名迟迟未能公布。6月5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表示,鉴于公司新一届董事会、监事会的董事、监事候选人提名工作仍在进行中,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工作将适当延期。

董明珠的去留无疑是市场关心的焦点,但也并非决定因素。前述买方机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相比董明珠是否留任,自己更关心公司管理层能否顺利交接,如果之前安排妥当,董明珠即便离任也不会对格力有本质影响。具体到业务上,董明珠营销出身,对经销商影响力巨大,如果董离开格力,自己比较担心格力是否有人能接得住经销商体系;在产品、技术方面,格力董事、执行总裁黄辉是技术出身,这部分积累不会受影响。

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美的作为民企,掉头比较快,最近美的刚刚完成厨电和热水器事业部的调整,动作非常快。而格力的大动作需要国资委批准,动公司架构比较难,应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肯定是美的更快、更灵活。

纵观格力的历史,国企背景和国资作为第一大股东的股权结构,是格力难以抹去的基因和无法回避的现实。尽管如今国有股东持股已经降至18%,但对格力电器依然有决定性影响。

董明珠曾在《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永远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打工者,既然我认为自己是打工的,我就知道应该怎样做好,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好。”

从这个层面来看,董明珠的高调既有其性格特点,也有为国企打工而不得不用高调来争取掌控企业的因素。

在6月26日格力电器的股东会上,有自称来自广州的机构投资者代表在提问时说,作为小股东,希望格力继续聘请董明珠及其核心团队,因为现在还找不到更好的团队。话音未落,听众中响起了一声响亮的“再干五十年”,现场随即掌声和笑声一片。这是这次对格力来说颇为微妙的股东大会上,难得的轻松时刻。

(梁辰、刘一鸣对此文亦有贡献)

文章TAG:中国空调十大品牌排名中国10大名牌空调是哪些中国空调十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