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经验 > 狗妈妈为什么老叼着崽,为什么母狗把幼崽

狗妈妈为什么老叼着崽,为什么母狗把幼崽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6:07:08 编辑:生活知识 手机版

动物叼着自己的幼崽,为什么不会伤到它们?在整个的自然界中,用嘴巴叼着自己幼崽的动物并不多,在哺乳动物中,也只有食肉目的动物才会这么干,大到北极熊,小到黄鼠狼,它们在“带娃”时,通常都会选择这个方式。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我们常见的动物中,猫和狗(猫科以及犬科)动物在照顾幼崽时,通常都喜欢用嘴巴叼着自己的孩子走路。

大猫总往外叼小猫,是怎么回事?

大猫总往外叼小猫,是怎么回事

乐乐猫与你分享关于猫咪的一切,如果你喜欢,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哟!母猫叼着小猫挪窝是母猫出于保护幼崽的一种行为,是保持警惕性的表现,母猫生完猫崽后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在一个地方生活一段时间后,总会留下一些气味,在野外这很危险,所以即使现在没有受到明显的干扰,母猫还会试图更换场所,这是猫妈的本能。母猫刚生完小猫的那段时间,我们不要去抱小猫,有时候人的气味太浓重,母猫会排斥这只小猫的。

可能的给它们单独的一个空间,不要让家里其他动物去接近它们,特别是公猫,猫妈妈都是比较敏感的。虽然你认为在家里很安全,但是猫妈意识不到这一点,因此还是本能地希望找到更安全的地方,这是猫母性强的表现。想要改变母猫焦虑不安的状况,可以试着彻底清洁它原来的窝,尽量祛除气味,建议在家里给它和小猫搭个新窝,新窝最好有一定的遮盖、避光措施,那样会给它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动物是怎样做到叼着自己的孩子走路,又不会咬伤它们的?

动物是怎样做到叼着自己的孩子走路,又不会咬伤它们的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我们常见的动物中,猫和狗(猫科以及犬科)动物在照顾幼崽时,通常都喜欢用嘴巴叼着自己的孩子走路。但是,毕竟它们都是食肉动物,有着尖利的牙齿,这样叼着就不会伤到它们吗?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动物叼着自己的幼崽,为什么不会伤到它们?在整个的自然界中,用嘴巴叼着自己幼崽的动物并不多,在哺乳动物中,也只有食肉目的动物才会这么干,大到北极熊,小到黄鼠狼,它们在“带娃”时,通常都会选择这个方式。

目的也很简单,当自己的幼崽顽劣不听话时,当遇到危险时,这样做能够既能够“教训”幼崽,又能够提高移动的效率。那么,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叼着的幼崽会很听话?养过宠物的小伙伴都知道,猫你抓它哪里它都会反抗,除了抓后颈,只要是抓住猫的后颈,它立即会变得乖巧。不仅如此,许多动物只要是捏住后颈提起来,它通常都是很老实的,而这些动物就是指习惯用嘴巴咬住后颈的方法来“搬运”幼崽的动物。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根据日本的一个神经学研究团队曾经对多种动物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发现,捏住后颈提起来就会温驯异常的动物在这个过程中幼崽的心率会降低,身体处于紧张的状态下。一般情况下,紧张会让心率增加,但是这个动作却会造成截然相反的结果,原因就来自于动物的本能,在这些动物的本能中,被咬住(捏住)后颈肉提起来,是来自于母亲的一种保护行为,所以此时幼崽并没有心理上的紧张,反而心理会更加的平和,没有反抗意识。

不过,在悬空的状态下,肌肉还是本能地处于紧张的状态,这可能是为了减轻“母亲”搬运的压力(试想一下,背同样体重的人,一个活着,一个尸体,哪个更重)。因此,在我们用手去捏住它们的后颈肉提起来的时候,它们这种本能被激发了出来,从而没有了反抗力。弄清楚了上面的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下动物咬住幼崽的后颈为什么不会伤害到它们?在上面我们说了,动物咬住幼崽的后颈是为了方便搬运,而“搬运”其实就是照顾幼崽的一个行为,既然是照顾幼崽自然就不会伤到它们了。

这是宏观的原因。其次,像老虎、猫这种动物虽然有着尖利的犬齿,但是在搬运幼崽时,它们并不会用自己的犬齿咬住幼崽,而是选择用门齿。对于食肉动物来说,它们最尖利的就是犬齿了,而且犬齿的咬合力仅次于裂齿,所以,它们既不会选择用犬齿也不会选择用裂齿,而是选择用比较平的门齿,再加上上下颌的力量,轻轻的一咬,就可以把只有几斤重的幼崽咬住并提起来了。

当然,动物之所以会选择幼崽的后颈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幼崽的整个身体中,后颈处的皮是最松弛的,因为它们的头部转动需要依靠脖子的力量,也就需要脖子不但有较多的骨骼以及肌肉,还需要有比较松弛的皮肤。因此,咬住这个地方对幼崽是最没有损伤的。总结咬住后颈搬运幼崽是一些动物在长期的演化出慢慢形成的一种习惯,对于幼崽来说这是一种保护机制,所以,它们不会挣扎,反而会更加的平静。

文章TAG:幼崽母狗妈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