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刘备三顾茅庐的真相,诸葛亮自述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

刘备三顾茅庐的真相,诸葛亮自述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4:47:24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这是职场通行的规则,没毛病。鉴于刘备的诚意,谱也摆了,诸葛亮就被感动后出山,决意辅佐刘备。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确非常高明,深谙世事人情。看一下庞统的经历,就更清楚诸葛亮的老道啦。第一,一个人真要做隐士,是选择清净所在,拒绝与世交往。诸葛亮频繁的与荆襄名士、高士来往,是甘于寂寞的人吗?绝对不是。

庞统沉不住气,早跑到周瑜那里做了功曹。201年,刘备就依附刘表,到了新野。如果诸葛亮是等待时机的话,那么庞统如此积极入仕的人咋没有投靠刘备呢?而且在周瑜病逝后,经过鲁肃推荐,庞统还是希望留在孙吴做事。我的理解就是,庞统并不看好刘备,认为追随刘备并没有多少前途。诸葛亮也未必就没有这个考虑。第二,司马水镜先生向刘备同时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在水镜先生看来,庞统是南郡士之首,其心目中似乎庞统要在诸葛亮之上。

可当庞统投靠刘备时,他没有拿出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信,刘备就安排庞统去了耒阳县做县令。庞统一肚子不开心,在那里倒槽,不认真干事。既然有司马水镜的举荐,为何刘备就不信任庞统的大才哪?而且没有认真地跟庞统交流,这就是个问题啦。刘备是不是觉得诸葛亮没有江湖上说的那么玄,庞统也就那么回事哦。所以,一开始并没有重用庞统。

通行的规则,主动投靠和三顾茅庐请出来,待遇是不一样的。刘备能识人,看来也是有限的。这就看出,诸葛亮有意为之,是很有必要的。刘备在听了诸葛亮的《隆中对》之后,茅塞顿开,对关张二人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由此看出,诸葛亮的老道之处。但庞统就率性的多,这恐怕也是庞统不得寿终的原因吧。但要说诸葛亮是精心策划,甚至说演义里刘备遇到的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人都是诸葛亮请来的托,这就太无趣了。

如果诸葛亮下作到这个程度,还是管仲、乐毅一类的人物吗?也太没有自信了吧。诸葛亮不屑于也没必要精心策划出山这出戏。如果刘备没有诚意,诸葛亮也不会跟着刘备趟浑水;如果刘备不识货,诸葛亮也不会出山伺候他。尽管刘备说“如鱼得水”,但绝没有到言听计从的份上。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山后,第一计就是建议刘备攻占刘琮占据的襄阳。

刘备没有采纳。之后,孙权以联姻方式招刘备去江东,诸葛亮力劝刘备不要去,而且反复劝阻。但刘备还是去了,这绝不是刘备贪恋美色,而是见解不同。刘备执意发动夷陵之战,诸葛亮力谏,刘备不听,最终导致失败。从这些关键事件来看,诸葛亮并没有完全左右刘备的决策。诸葛亮真正展现才能,还是在刘备病逝以后。由此看来,三顾茅庐不是诸葛亮精心策划,但绝对是有意为之。

文章TAG:三顾茅庐自述刘备诸葛亮真相刘备三顾茅庐的真相诸葛亮自述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