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初唐诗文的革新,什么是诗文革新

初唐诗文的革新,什么是诗文革新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3 01:24:4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所以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一开始便是适应政治斗争需要而起的。从宋太祖立国至真宗朝,约为10世纪70年代至11世纪初,是初发阶段,先驱者有柳开、王禹偁、穆修、石介以及姚铉、孙复等。柳开首举“尊韩”的旗帜,提出重道致用、尚朴崇散、宣扬教化等主张,反对当时华靡文风。王禹偁也主张宗经复古,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文论“文从字顺”的一面。

他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反对晚唐以来淫放颓靡诗风,并在创作上实践了自己的主张,他的诗文具有现实内容,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悦目,显示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最初成绩。但是,他们对文学改革的倡导,在当时影响不大,而以杨亿、刘筠和钱惟演为首的西昆派华靡文风却开始泛滥。于是继起的穆修提倡为道而学文,极力反对骈文的章句声偶。

他不顾流俗的诋毁,刻印韩柳集数百部在京师出售,以提倡韩柳文自任。稍后的石介,在《怪说》中指名抨击杨亿“缀风月,弄花草”,“蠹伤圣人之道”。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此后,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为元明清散文家奉为正宗,而明清散文更多取法于欧阳修、曾巩、苏轼等。

陈子昂在初唐文学革新中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什么是骈文来源是什么

陈子昂,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讨论唐诗,陈子昂是绕过去的;犹如讨论唐代书法,孙过庭也不能绕过去一样。孙过庭作《书谱》,“字愈数千,妙有作字之旨,学者宗以为法”,为盛唐书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且《书谱》草书,全法右军,全篇三千七百余言,一气贯注,笔致俱存,实为草书至宝。从此求右军,乃可得门而入。

盛唐狂草之先声也。陈子昂作《修竹篇序》,高呼恢复“汉魏风骨”,提倡“风雅兴寄”,为盛唐诗歌创作高举涂着复古色彩的革新旗帜,并在创作上予以实践。他的诗歌理论和实践,是遥看盛唐诗歌创作高峰到来,最早的鼓与呼者。初唐前五十年,是齐梁陈隋形式主义的延续,宫体诗充斥诗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是其代表,上官仪及其孙女上官婉儿是代表人物。

初唐后五十年,先有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开始突破宫体内容,继有沈(佺期)宋(之问)确立律诗的形式,最后有陈子昂痛斥齐梁诗风,高倡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终于为唐诗开辟了发展道路,至盛唐,达到繁荣顶峰。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人(今属四川省),为人豪爽有侠气。在家乡,十八岁尚未读书,跟一批赌徒混日子。

文章TAG:革新诗文初唐初唐诗文的革新什么是诗文革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