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选举考用分别指什么,古代选举考用指什么

选举考用分别指什么,古代选举考用指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1:34:0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要不要考数学?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那么科举考试要不要靠数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科举考试的科目内容有哪些。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从各个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变化可以看出用人取向,也反映了年代的人才需求。

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古代科举都考什么,只考八股文吗?

唐代科举考试看重诗赋,广大读书人为参加科举,钻研辞章文字,因此唐代诗歌极度繁荣,却也形成了读书人雕琢文字不求实际的风气。宋代统治者们已经注意到了这种风气的弊端,因此逐渐在科举考试中提倡重视经义与时务,希望以此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真宗曾经对宰相王旦指出:比设此科,欲求才识。若但考文义,则积学者方能中选,苟有济时之用,安得而知?今策问宜用经义,参之时务。

在科举的诸项考试中,策问考察的是被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改革科举制度时,宋代的统治者们往往对策问表现出极大的重视,策问在科举考试中的重要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宋仁宗时期,策问一度成为决定士子能否通过考试的最重要的科目。到宋神宗时,策问在殿试成为仅有的考试项目,可以决定士子们最终的命运,其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对知识分子的导向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宋史载宋神宗熙宁三年的殿试:始专以策,定着限以千字。……帝谓执政曰:"对策亦何足以实尽人材,然愈于以诗赋取人尔。"可见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重视可以选拔出实用人才的策问。从这以后,殿试考策问就成为了定制,其考题也多直指当时的现实问题,如《宋会要辑稿》记载了熙宁九年的殿试策问题目,考察的是如何解决当时社会生活中民生和国策的实际问题:士亦知所学矣,而忠信可用者尚寡;吏亦知所守矣,而慢令犯法者尚多。

一方水旱,民辄流亡莩踣,而蛮夷之骄悖未艾也。朕闻先王之为民也,有礼以道之中,有乐以道之和,致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本数末度,宜有可考而复用者,其详为朕言之无隐。以后历次殿试策问考察的基本上都是类似的实际问题。殿试考察策问的传统,一直延续到南宋。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也是皇帝亲自考察士子的考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性,殿试对策问的重视是一个风向标,反映出宋朝统治者希望通过科考选拔到真正的治国安邦的人才的愿望。

文章TAG:考用选举古代选举考用分别指什么古代选举考用指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