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葛荃丨儒道互补析论,儒道互补是什么

葛荃丨儒道互补析论,儒道互补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00:12:38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道家治国和儒家治国有什么区别?

198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在他的《国情咨文》中曾经引用老子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顿时身价倍增,出版社争相出版该书。里根总统创造了一个自由主义的神话,使得美国摆脱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称之为里根经济学。里根的自由主义与道家治国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家治国理念在中国历史上也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举世闻名的汉唐盛世就离不开道家治国的贡献。

有个问题就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为什么选择的儒家而不是道家呢?儒家在两千多年中居于社会思想文化的正宗和主导地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无为,与社会现实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处于在野的地位。南怀瑾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怀瑾:《老子他说》)秦朝严刑酷法结果十五年而亡,汉朝汉初采用道家学说黄老之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尽量少发动战争,于是才有了文景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十一年(637)所发布的《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中指出“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还提出“尊祖之风,贻诸万叶”。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宝元年南郊制》中,对他在开元年间实行道家政治就表述得更清楚:“朕粤自君临,载弘道教”。

于是我们看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可见道家治国的魅力。汉唐时期虽然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但也没有改变儒家正统思想的地位,无论是汉文帝还是唐太宗,都是以君主利益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老子讲以民心为心,以百姓四自为核心,没有人愿意实行。李世民颁发《五经正义》,以儒家经典取士,儒家王道政治对帝王有天然的吸引力。

儒家为什么对帝王有这么大的魅力?刘邦本来最反感儒生,有戴儒冠来见的就“解其冠,溺其中”;而且他与人谈话之间,还经常大骂儒生。可是儒生孙叔通却让刘邦见识到了什么帝王尊严和朝廷礼仪。儒家就是为帝王服务的,最适合集权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把臣民治理得服服帖帖。儒家思想有利于大一统,中国人大一统观念两千多年根深蒂固,儒家是有贡献的。

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思想统治也应遵循“大一统”的“常经通谊”,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因此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设置儒学五经博士,同时罢免其他诸子博士,把儒学以外的百家之学排斥出官学,史称“抑黜百家,表彰六经”。

文章TAG:儒道互补葛荃析论葛荃丨儒道互补析论儒道互补是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