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关于语文徐悲鸿具有什么品质,徐悲鸿有什么品质

关于语文徐悲鸿具有什么品质,徐悲鸿有什么品质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2:16:5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悲鸿先生幼承家学,诗书画均用功至勤。弱冠又师事康南海,遍临碑帖经典,是为数不多的碑学嫡传弟子之一。先生精研二《爨》,取精用宏并神而化之,岁月功深,百余年来,几无人能出乎其右。据悲鸿弟子沈左尧先生回忆,先生晚年仍未废临池,他有一册《积玉桥字》拓本,常备案头,朝夕摩挲。客观地说,在20世纪的留洋画家阵营中,论书法功底,悲鸿先生当属甲冠。

以高剑父、林风眠等人为参照,即知此言不虚。另一方面,与专擅国画的并世名家相较,悲鸿先生于齐白石、黄宾虹、刘海粟、张大千等名手亦绝无多让。观千剑而后识器。基于这种纯正的笔墨修养,挥运之际,作者的“心性”、“情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他以飘逸、松秀的线条为主旋律,营构了一系列意味深长的审美意象:空灵,典丽,恬静,蕴藉,儒雅超迈而不失豪壮浑厚。

所谓文质彬彬,风度翩翩,悲鸿行书足以当之。当然,毋庸讳言,就书法的全面修养而论,悲鸿先生尚未达到“八体兼工”的最高水准(先生不能作隶,大篆虽偶有所涉,然未能得钟鼎金石之气,特存其形似而已,《徐悲鸿法书》集散氏盘一联,可为例证)。但是,对无意作书家的悲鸿先生来说,这种遗憾,并不能构成其独树一帜的羁绊。他有着理性的选择:扬长避短,专精行草,为绘画踵事增华。

这种轻松而自然的书写心态,通乎苏东坡“无意于佳”之旨,故每能不期然而得“功性相宣”之妙。同时,悲鸿先生对书法“功”“性”关系的处理,也极为理智。换言之,作为职业画家,悲鸿书法的意趣追求仍然表现得相当含蓄。他充分尊重书法的传统“理法”,绝无叛逆、超越或重构之意。——这是画家书法免坠于“野狐禅”的底线。石鲁之书,正坐此失。

要之,从总体气韵上看,悲鸿书法文采绚烂,意趣盎然,清雅流秀而又内含劲健质朴,洵可谓字如其人,字如其画。(三)嬗变理路:海纳跬积在37岁(1932年)之前,徐书面目多变,风格尚未定型。此后,悲鸿书法产生了飞跃式的质变,并且,这种成熟的风格,一直保持到了他谢世的1953年。解析1932年书风突变的动力机制,我们应该特别提示如下几种碑帖的催化作用:《爨宝子碑》、怀素狂草、《积玉桥字》。

——后期徐体“上松下紧”的结字最能得《爨宝子》神韵。其流畅的线条、奇幻的章法则祖祧怀素狂草。按,《积玉桥字》是悲鸿先生最为珍爱的法书范本,在这个拓本上,留有悲鸿先生许多精辟的跋语。如果承认“徐体”陡峭直下的捺笔确实胎息于此,那么,《积玉桥字》完全可以视为悲鸿“变法”的一种催化动力,因为,出现这种捺笔的最早时间恰好是1932年(参《鱼鹰》、《病鹤诗意图》二跋)。

要之,悲鸿一生的书法实践既注重了碑帖的结合、古今的兼融,也尝试了“经典”与“边缘”的互补。前者不足为奇,后者则非人中之龙莫可强求。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悲鸿书法与乃师康南海当在伯仲之间,康书老笔纷披,悲鸿或有不及;然徐书意趣天成,南海则一生未尝梦见。——出蓝之功,正在“阿堵”!此赖乎艺术天资,非人力可及。

徐悲鸿的绘画都有哪些特点?

徐悲鸿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徐悲鸿绘画都有哪些特点?我认为在中国绘画史中,徐悲鸿是继清代郎世宁之后又一位把中西绘画艺术结合的艺术大师,他所处的年代不受政治观念的左右,国内动荡不安,艺术处于百家争鸣,各界追求西方国家的先进的技术,价值取向,绘画也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油画,所以对国内绘画界也有很大的影响,徐悲鸿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巧妙地把东西文化柔合在一起,把中国绘画向写实推进了很大的一步,更进一步地让中国单纯的写意画、工笔画相结合,尊定了中西绘画史又一里程碑,影响了几代人的绘画观念!徐悲鸿极具代表性国画作品奔马图,把马的各种特性栩栩如生地表达出来,让后人叹为观止!。

文章TAG:徐悲鸿品质语文关于语文徐悲鸿具有什么品质徐悲鸿有什么品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