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候赢为什么为难魏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里侯赢自刎的时候

候赢为什么为难魏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里侯赢自刎的时候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6 11:10:1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然而,在度过危机后,魏王再次对弟弟起了猜忌,而秦国也趁机派人携重金来魏国施展离间计,捏造信陵君觊觎魏王之位的谣言。没多久,信陵君的兵权再次被魏王剥夺。经此打击后,他彻底心灰意冷,再也没有振奋魏国的雄心壮志,改为日夜饮酒作乐、自暴自弃,四年后便因酒色过度而死。而在信陵君死后,魏国也失去了能够抵抗秦国的资本。

18年后,在秦军不间断的蚕食下,魏国灭亡。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公子”,信陵君魏无忌有以下过人之处:其一,他是一个纯粹的爱国者。战国时权臣养士之风虽盛,但绝大多数人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所在的政权服务,而是有自己的小算盘:以“四公子”中的元老——齐国孟尝君为例,他曾毫不掩饰自己养士的动力:出名。而他追求这份名声、威望,根本目的是为了和齐王争夺权力。

最终,他在与齐闵王的博弈中失败外逃,其后却不顾自己的身份、悍然配合各国联军伐齐,其行径让人不寒而栗。而信陵君养士,虽然客观上带来了名声,但他这一举动的目的只是为了振兴魏国,避免在强敌环伺下丢掉祖宗的基业。因此,在大权在握的情况下,他虽两次被魏王排挤,但却从未作任何抵抗,这种“逆来顺受”,在利益至上的战国时期难能可贵。

对于魏无忌最大的争议,也许是他窃符救赵、击杀晋鄙的举动,从表面上看,他公然违抗王命、暗杀魏将、抢夺魏军兵权,行为几乎等同于叛乱。但他的这一过激举动,根本目是为了避免各国被秦军各个击破,反而是最符合魏国利益的选择。从这个角度而言,他的战略大局观远远高于魏王。其二,他对朋友坚守信义,甚至奋不顾身。平原君赵胜不仅是信陵君的姐夫,也是他的好友。

邯郸之战期间,鉴于魏国按兵不动,平原君派使者催促小舅子:“我赵胜之所以与您联姻,就是仰慕您能够急人之危的高义。如今邯郸危在旦夕你们却袖手旁观,纵然您看不起我,难道也不可怜您的姐姐吗?”被姐夫这么一激,信陵君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费尽心思劝说魏王出兵,但仍被拒绝。不得已,他只好带着几百个铁杆门客出发,准备前去陪着平原君送死,好在经侯嬴的提醒才想到了窃符救赵这一更加可行的对策。

其三,没有阶级偏见,名副其实的任人以才。受时代观念及个人意图所限,战国四公子名为“招贤纳士”,实际上大多包藏玄机。比如孟尝君,他找人是本着追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原则,不仅“鸡鸣狗盗之辈”来者不拒,甚至很多是“有罪亡人”,也就是犯法的逃犯,他的薛邑,基本上成了藏污纳垢、包庇罪犯之所,因此司马迁称他是“奸人之雄”;春申君黄歇,对门客划分等级,高级门客穿珠带玉,让一些诸侯的使者都自惭形秽。

平原君赵胜,同样门客数千,但他心中已经给当时的人才划分了三六九等。得知信陵君前去酒馆求见人才时,平原君曾经回家嘲笑自己的老婆:“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连赌徒、酒店伙计都愿意交往,看来公子只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而信陵君魏无忌,则跟上面三位完全不一样,他招揽人才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在意对方的身份,无论贫贱高下,只要真的有才,自己就屈尊结交;二是不依靠重金收买人才,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动对方,讲究“神交”。

而他这种真诚的方式,往往能找到有真才实学、且忠心耿耿的人才。战国时期的很多人才出身寒门,往往从事着低贱的工作。比如为信陵君制订窃符救赵计策的侯嬴,只是个大梁城的看门人,但却凭借才能得到了信陵君的尊重;信陵君在邯郸的赌档、酒店结交的朱亥、毛公,被平原君发自内心地看不起,但正是这俩人,在信陵君发脾气不愿意救援魏国时,以“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提醒信陵君与魏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使其明白了魏国存亡事大、自己与魏王的个人恩怨事小这一道理。

信陵君被一语点醒,毅然回国赴国难。“仁而下士”,战国四公子中,真正爱才、求贤若渴的,只有信陵君;真正为了国家、家族而养士的,也只有信陵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信陵君一心为国,得以流芳百世;他发自内心的尊重人才,这些人才也以死相报,多次在危难时刻帮他挽救了自己、挽救了魏国。相比之下,孟尝君田文为了私利背叛国家、落得绝后的报应;平原君轻视底层人才,而被近半门客抛弃;春申君玩弄权术,惨遭人头落地、全家抄斩,在这些与自己并称的“公子”的衬托下,信陵君的流芳百世当之无愧。

文章TAG:魏公子候赢自刎列传史记候赢为什么为难魏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里侯赢自刎的时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