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专属网络面试间助力高校毕业生求职,高校预估分是什么意思

专属网络面试间助力高校毕业生求职,高校预估分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0 13:35:4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如何利用线差预估各个院校的当年录取分数线?

  感谢邀请。应用线差法选学校的操作很简单,但也有很大局限性,且准确度不高。  所谓线差,即考生成绩(或高校录取线)与所在批次分数线的差值。如今年某省理科一本线为520分,考生甲成绩为560分,其超过了一本线40分,这个40分就是线差;而去年该省一本线为500分,A高校去年在该省理工类投档线为535分,超出一本线35分,即A校的录取线差是35分。

考生甲超一本线40分,而A高校往年录取线差是35分,那么A校可为作为考生甲的考虑范围。  但是使用线差填报志愿的局限性很大、准确度不高,原因是作为参照物的分数线逐年变化的幅度过大。  以一本线为例,很多省份为提高一本率,每年不断将二本院校、专业扩充到一本招生。从上线人数的角度来说,分数线是越来越低的。

如河南省理科一本线,2017年上线人数仅为8.5万人,但2018年一本上线达到了10万人,增幅非常大。2017年依据8.5万人划定的一本线、与2018年依据10万人划定的一本线,两条线相差甚远,建立在分数线基础之上的线差法的可靠性也必然大大降低。  线差法的适用范围在哪些地方呢?个人认为离分数线越近,使用线差法的参考价值越高。

如各省无论一、二本线如何变化,压分数线、或略超一本线投档的那些高校,很多都是不变的。但对于高分考生而言,线差法并不适用,当线差值越高时误差可能越大。  线差法操作极其简单,但局限性很大。对于考生、家长而言,在高考前利用模拟考试成绩(一般不分布排名),参照当地分布的模拟分数线(参考上一年度的录取率划定),使用线差值预估自己能上的院校范围,是很简单、可行的做法。

一般情况下,报志愿前各高校的预估分是偏高还是偏低?

高校提供的预估线,是高校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和学生的高考位次做出的预估,对考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省内招生人数较多和招生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但是,高校预估线不能成为考生报考的唯一依据,因为报考是一个群体行为,谁也不能控制考生的意愿,“报鼓了”和“报空了”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考生要理性分析!一般情况下,高校的预估线比实际的录取分数线要低,我们先来看2017年几所山东高校的情况:上图是2017年高校给出的预估线,下图是2017年这几所高校的实际投档线,可以看出,投档线普遍比预估线高几分,虽然不多,但是在“提高1分,干掉千人”的山东,位次上还是有很大影响的,也就意味着考生要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冲一冲”的高校,一般也只能冲击提高两三分的高校!高校预估线低于提档线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故意适当划宽范围,估计考生积极报考,保证生源质量。

文章TAG:高校分是求职专属助力专属网络面试间助力高校毕业生求职高校预估分是什么意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