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大皇帝51级无粮草怎么办,大明朝的军队是怎么没的

大皇帝51级无粮草怎么办,大明朝的军队是怎么没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8:44:03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在清算“八爷党”的问题上,隆科多为与他交好的人开脱,这让雍正极为不满。在年羹尧获罪被调任杭州将军时,隆科多又与年有暗地勾连的举动,这让雍正更是大怒。隆科多甚至有参与弘时与弘历的太子之位之争,这是触了雍正的大禁。这也是隆科多从宠臣一举成为弃臣的原因。反观张廷玉,为人臣楷模,知进退懂收敛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雍正的老师,这也让他们的关系更为亲近,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进士,在康熙朝时就受到赏识。

雍正继位后,对这位能臣也是宠幸有加。先是提拢为礼部尚书,又调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雍正帝在临终时,任命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还遗诏,让张廷玉有配享太庙,这可是终清一朝,唯一享此殊荣的汉臣。张廷玉与年羹尧、隆科多同为雍正时的宠臣,不但完满度过雍正一朝,在雍正临终时还受重托,享受到更隆重的恩赐,这是因为他懂得收敛知道为臣之道,知道如何回避君王的猜忌。

首先,张廷玉能够完满的配合雍正的工作,雍正为政时细致繁琐,对文字工作也要求极高,张廷玉又是个出色的文秘高手。由于工作配合融洽,君臣感情关系也好,一次张廷玉生病,休息了两时,病好后进宫,雍正对近侍说,“你们知道朕连日臂痛吗?”近侍一脸懵逼,雍正解释道,“大学士张廷玉患病,此人如朕手臂,这不就是我臂痛吗?”。

雍正这种真情流露,对年羹尧、隆科多、张廷玉都有过。这也说明,雍正对身边的近臣还是很交心的。这就要看这些得宠的近臣会不会处理好这种关系了。在雍正十一年时,张廷玉回家省亲,走了几天后,雍正就开始想念张廷玉,写信给他说:“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没有分离,我和你本是君臣,但情同密友。”雍正和张廷玉的关系确实是超超了一般的君臣关系。

而张廷玉也很是知道进退,做人是一向谨小慎微,不事张扬,他这种性格也很合雍正之意。他的大儿子张若霭考取了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却请求雍正降低其儿子榜上名次。他的理由是“天下人才众多,三年大比莫不望鼎甲,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雍正闻后自是龙心大悦,赞赏张廷玉的高风亮节。一次,雍正突然要赏给张廷玉两万两银子,张廷玉连忙跪倒谢恩辞谢,雍正却颇动感情地说:“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领赐勿谦。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没有出现过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这种妄图征服全球的帝王?

简单来说,古代中国不是没有征服者,而是太多了,而且更高级。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是征服者,不过中国人讲的不是征服而是统一,统一比简单的征服高级多了,也难多了。并且时至今日,放眼全球,还能守住几百上千年疆域边界的国家唯有中国,没有之一!首先看看中国历朝历代的国土面积:中华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的一个小平原,正是经过不断地征服(统一融合),才形成了如今广阔的领土。

秦朝:约340万平方公里(公元前210年)西汉:约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东汉:约580万平方公里(公元140年)西晋:约543万平方公里(公元280年)东晋:约302万平方公里(公元417年)隋朝:约467万平方公里(公元612年)唐朝:约1237万平方公里(公元662年)北宋:约280万平方公里(公元1111年)南宋:约200万平方公里(公元1141年)元朝:约1372万平方公里(公元1330年)明朝:约997万平方公里(公元1408年)清朝:约1316万平方公里(公元1820年)反观亚历山大大帝最鼎盛时期征服了约5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而这位大帝的后代,现在的(北)马其顿领土面积仅仅只有25万平方公里。和我国的广西省差不多。成吉思汗虽然征服了3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仅仅维持了50多年就四分五裂,分崩离析了。蒙古帝国一分为五从这这些历史数据和现实来看,所谓的征服者并不值得炫耀,并且这种以掠夺为主,逞一时之能,纯粹为了征服而征服的大帝都只是昙花一现。

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秦帝国从黄河流域一直延伸到越南的丛林。秦帝国比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小不了多少,结局也差不多。这两个帝国都没有维持多久,但亚历山大创造的希腊世界在300年内崩溃了,中华文明却在几千年里一直不断扩大。从这一点上来说,无论是亚历山大还是成吉思汗和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的帝王相比,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根本不在一个段位。

因为,比征服更高级的是统一!不仅包括土地,还包括语言、文化和信仰!!!和单纯的领土征服不同,发端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逐渐将边缘地区被纳入华夏的过程都是精心准备的,时间跨度更长,过程更复杂,耗费的精力也更大,大概分三个步骤:双方基于共同的农业经济产生互动;华夏通过政治、军事博弈在该区域建立行政统治;边缘地区产生并认同华夏的祖源记忆,在主观上认为自己是华夏体系的一部分。

也因为如此,中国古代王朝的帝王对外扩张都比较谨慎,并且考虑的都不是一时一地的占领,而是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江山社稷的千秋万代。古代中国帝王从不盲目对外扩张古代是农耕社会,生产力很低下,各种资源都非常有限,对外领土扩张是一件大事,首先必须考虑的就是收支平衡。第一想要的永远是能种粮食的大平原,其次是资源聚集地和战略要地,最后才是边远荒芜之地。

因此,古代中国中原政权的核心疆域都是以华北平原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这就相当于根据地和大本营,不但是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农业和经济的中心。而每一次对外的扩张都是为了化解王朝遇到的危机,或者是出于巩固政权的统治,不得不去开疆拓土。这就好比玩大富翁游戏。如果你把所有的钱都用来占地盘,而为花钱来发展占领的土地,那么你很快就会破产,原因是入不敷出。

古代中国王朝从来没有想过要占领自己无法开发的领土,开发一个地方通常要花费比征服它至少多十倍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几乎每一位发动战争的中国帝王都会在自己的统治下,停止战争,使国家回到和平状态,休养生息,积蓄下一次的力量。古代中国帝王对外扩张是在吸纳中慢慢达成的如果花费大量财力去征服,而不能带来收益,甚至还会亏本,这样即使是暂时占领了一城一地,也不可能长久。

所以,每一次对外扩张之后。王朝都会在当地设立行政机构,任命并通过全国考试选出的地方官员进行有效治理;驻兵戍边,保证扩张的领土不被外敌侵犯;移民开垦,立即开始造田、修路、发展当地经济。与此同时,还会将中原地区的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和思想文化、生活方式都带过去,在当地新建学校,并鼓励与当地人通婚,增加人口,从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统一,使后纳入儗版图的地区在主观上认为自己是华夏体系的一部分。

这就是统一,而不是征服。因此,古代中国的各朝各代帝王一般很少有疾风暴雨式的扩张,而是将自己的势力慢慢向周边发展。而且,每扩张到一个从未涉及的疆域,都能春风化雨般地吸收他们所征服的东西,这样王朝的人民就不会精疲力尽,这也使得国家产生一种更加持久的状态。所以,中国不仅有“亚历山大和凯撒式”的征服者,还有远比这厉害的地方:他们把与之为敌的地方都同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了。

文章TAG:粮草明朝军队皇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