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迪符里恩刷什么,赛尔号迪符里恩解析

迪符里恩刷什么,赛尔号迪符里恩解析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8 22:29:37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山神愤怒(强化)绑定了三回合受攻击害怕,然而不是那种绑盔的强化,让其强度不太行,很容易被断回合,只能算是个中规中矩的技能。冲锋怒号(大招)威力不错,150-300威力让其伤害不错;高概率害怕,补偿对手先制-2,这个先制-2提高了山神的机动性,总体上是个收益不错的技能。炫彩五行阵(第五技能)吸强获狮盔非常不错,一旦吸强成功可以为其争取到一个输出的机会,可惜不具备先制,必须依赖魂印的概率先制来吸强;自己处于能力提升时增伤,配合吸强可以迅速打出高输出,非常不错的机制;而未击败两回合暴击用处不大,容易被断回合。

现代人写近体诗,是否应该受到平头、四平头、上尾和三仄尾的约束?

问题:现代人写近体诗,是否应该受到平头、四平头、上尾和三仄尾的约束?写近体诗必须遵守近体诗的格律,避免犯失律,失粘对,孤平,落韵,撞韵,踩脚,三连平等毛病,但如果受限于象平头,四平头,上尾,三仄尾等约制,是否会损害诗的意境?因为题主将“失律,失粘对,孤平,落韵,撞韵,踩脚,三连平”和“平头,四平头,上尾,三仄尾等约制”做了区分,原意应该是区分大忌和不是大忌的近体诗病吧?不过这种区分不大准确。

何谓“失律”?是指诗词中有不符合平仄关系的句子,这不就是“失粘对”?所以应该是“失替”,指一个句子本身的平仄出现问题。这和“失黏”、“失对”、“孤平”、“落韵”、“踩脚”一样都是绝对不能出现的。举例子说明这些现象吧,相对理解起来简单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失替指近体诗中单句中重要位置的平仄失去了两两替换的顺序。我们知道,正常的格律诗的平仄,在单句中的“二四六”位置是交替出现的。比如“随风直到夜郎西”,“风、到、郎”三字为“平、仄、平”,所以这就是个律句。咱们改个字,“随风直飞夜郎西”,意思上还是说得通,但是关键位置上变成了“平、平、仄”,这就是失替了。

失对我们看李白这首诗的前两句。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关键位置字为“花、尽、规”,平仄为“平、仄、平”,那么第二句就必须和首句平仄相对,才合律。所以我们看到“闻道龙标过五溪”,关键位置“道、标、五”平仄为“仄、平、仄”,所以这两句是没问题的。我们改成,“忽闻老友过长溪”,关键位置为“闻、友、长”平仄为“平、仄、平”,虽然句内没有失替,却和首句平仄一样,这就失对了。

同时,这也就是犯了题主提出的平头之病,这种音律上的平头就是失对,即出律了,所以一定不能犯。失黏格律诗的第三句和第二句的平仄关系是相同的。“闻道龙标过五溪”,“仄、平、仄”,第三句“我寄愁心与明月”,平仄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但是这里“与”字和“明”字的平仄对调,是一种变格,是格律诗所允许的,叫做“鲤鱼翻波”。

这句诗的平仄正格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关键位置是“仄、平、仄”,实际上是相同的,这就是格律规则中的“黏”。假如我们把这句诗改成“我将愁意交明月”,关键平仄变为“平、仄、平”,这样与第二句变成了相对关系,即是失黏。而如果第四句和第三句又相对,整首诗只是失黏,并没有失对和失替的现象的话,我们称之为“折腰体”。

就是腰断了的格律诗,形象吧。孤平是指一句诗中除了韵脚,也就是最后一个字之外,其他字只有一个发平声,这也是格律诗大忌。比如“闻道龙标过五溪”咱们把“龙标”换成“老友”,“闻道老友过五溪”,好像也能念得通,实际上平仄已经变成了“平仄仄仄仄仄平”,这就是孤平。也是出律的。落韵就是不押韵。这个好理解,就不举例了。

撞韵何为撞韵?我们把“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明月”改成“彭蠡”,“我寄愁心与彭蠡”,这个“彭蠡”是个湖的名字,蠡字发第三声,上声 (lǐ),是仄音,但是和整首诗的韵脚字同属平水韵“八齐”部,这个就叫做撞韵了。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但是撞韵并不是格律诗的规则之外,只是念起来不顺畅罢了,属于格律诗的小毛病,咱们尽量避免就行了。

踩脚踩脚是指第三句尾字用了平声。因为第三句或者首句不押韵的首句尾字都应该是仄声结尾,这些不押韵的字称为“白脚”,一旦白脚用了平声字,就叫做“踩脚”。如果将“我寄愁心与明月”改成“我寄愁心与冰轮”,虽然“冰轮”也是指月亮,但是“踩脚”了。这是格律诗绝对不能出现的现象。我们再来看问题补充里面提到的几种现象。

平头刚刚讲过了,格律平头实际上就是失对,是大忌。四平头四平头是指律诗中有四句或六句用词意思重复,挤占发挥空间,是律诗文法的不当,但是并非大忌,比如陆游的《雪中二首其二》:春昼雪如筛,清羸病起时。迹深惊虎过,烟绝闵僧饥。地冻萱芽短,林寒鸟哢迟。西窗斜日晚,呵手敛残棋。其中颌联、颈联的起头两字“迹深”、“烟绝”、“地冻”、“林寒”就是“四平头”。

这个并非什么不得了的毛病,只是在写法上重复,变相地局限了内容的丰富表达,所以“碍格”。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碍格”并不出律。也就是说还是格律诗,只是写得不尽如人意。上尾上尾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出句和对句不能为同声字,即上下句必然是“仄收、平收”或者“平收、仄收”,但是在仄起押韵格式中,首联出句、对句就是“平收、平收”的,而在其他联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出律。

另一种说法就是一首诗所有的出句虽然是仄收,但都是同声字,这个问题不大,并不违背格律,只是念起来怪怪的,大家尽量避免就好了。其实这种上尾的说法就是鹤膝。比如:“拨棹金陵渚,遵流背城阙。浪蹙飞船影,山挂垂轮月。”“渚”和“影”都是上声(第三声),如果有一个换成入声字或者去声字(第四声),就避开了这种问题。

但是在我们如今统一用仄声来代替三四声字的情况下,这种问题并不怎么严重。三仄尾至于三仄尾,本人在前几天专门写了一篇回答“三平尾”和“三仄尾”的问答,个人的结论是三仄尾不是问题,具体分析就不在这里重复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我前面那篇文章。以上算是对题主问题比较详尽的回答了。匆忙打字,难免错漏,欢迎指正,拒绝鄙视。

文章TAG:迪符里恩刷号迪符里赛尔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