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漠北大战之后为什么,匈奴为什么彻底消失了

漠北大战之后为什么,匈奴为什么彻底消失了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2 17:18:36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随着匈奴逐步向西北方向退缩,汉军的进军路线也在向这个方向延伸,作战距离越来越长,作战地区越来越远离本土。随着作战经历的增多,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或者主动或者被动不断的有匈奴人投靠了汉朝,也不断的有汉朝人投靠了匈奴,汉军在学习匈奴人,匈奴人也在学习汉军,匈奴对汉军的战法越来越适应。到匈奴军最后一次围攻李广利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使用土工作业的方式,通过挖掘交通壕秘密的靠近汉军营地,然后突然发起进攻。

在汉武帝末期的几次大会战中,匈奴取得了一次比一次更大的战果,但是这一场接一场的胜利已经快让匈奴活不下去了。二、匈奴虽然每战每胜,却极度困苦从龙城之战开始,到汉武帝去世,在40年的时间里,汉朝维持了对匈奴连绵不断的攻势,胜利了要接着进攻,失败了更要接着进攻。从刚开始把进攻时间选在春季,到后来不分春夏秋冬,随时对匈奴保持攻势,汉军的进攻严重扰乱了匈奴的社会秩序,为了躲避汉军的进攻,匈奴动不动就要对整个部族进行战略转移。

特别是汉武帝末期,汉军屡次深入匈奴的腹地,刚开始匈奴在自己的“家门口”和汉军作战,到最后匈奴要在自己的“卧室"和汉军作战。李广利军团的最后一战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从北纬40°一口气打到了北纬50°,扫荡了整个蒙古高原。匈奴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在整个夏季,为了躲避汉军,所有人都不得不进行迁徙。汉军发动的每一次主动进攻,无论成败都会打断畜牧业的生产链条,一户普通的牧民需要维持150头左右的羊群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为了应对汉朝的进攻,匈奴要经常动员大量的牧民参与战斗。不管战果如何,都会有相当数量的牲畜失去管理,更为严重的是,匈奴无法从这样的战斗中获取任何收益。即使国内有几十上百万的流民挣扎在死亡线上,汉朝还是要坚持进攻,目的就在于要把战场保持在匈奴的土地上,让匈奴人去承受战争对生产秩序的破坏。当战争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的时候,即使全歼汉军,匈奴也无法获取更多的收益,更无法弥补经济上的损失。

在汉武帝去世的时候,匈奴人已经极度疲惫困苦,因为无规律的迁徙和营养不良,情况严重到了牲畜的胎儿都无法正常出生的地步。匈奴这样一个强悍的游牧帝国,从单于本人到普通的牧民已经被汉朝打出了厌战情绪。三、汉宣帝和汉和帝彻底灭亡匈奴汉宣帝本始二年,汉朝决定对匈奴进行补刀。这一年,汉朝动员了16万骑兵兵分五路进攻匈奴,同时派遣常惠统帅五万乌孙骑兵从背后夹击。

匈奴人再一次驱赶着牛羊开始逃亡,当匈奴人在这一年的冬天准备偷偷报复乌孙的时候,又遭遇了寒潮和暴风雪,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和牲畜活了下来。这时候,北部的丁零、西部的乌孙、东部的乌桓都开始起兵蚕食匈奴,几万匈奴人和数以万计的牲畜被杀死。牲畜的死亡又造成了严重的饥荒,剩下的人又有30%被饿死,从此之后,匈奴再也无法维持,彻底分崩离析了。

最后给匈奴的棺材上钉上钉子的人叫窦宪。当时已经是东汉,匈奴已经分裂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公元89年,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率领着由羌人、南匈奴和汉军组成的联军击败了北匈奴的主力。公元151年,最后盘踞在巴里坤湖地区的匈奴呼衍王被汉军击败逃往西方,北匈奴消散在了历史中。结束语从白登之围开始,历经了351年的时间,汉朝终于在汉匈战争中笑到了最后。

在击败匈奴单于之后,窦宪想把这次的功绩刻在燕然山上,于是就让班固写了一篇铭文。铭文的最后一段可以算是汉朝方面对整个汉匈战争所做的最后总结:踩在冒顿单于的土地上,焚烧老上单于的龙庭(宗庙社稷),对历史可以报偿三百年前匈奴对汉朝的羞辱。对未来,可以为后代子孙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交给后来者的将是一个疆域更加广大,汉朝的声威远播四方的世界。

霍去病勇猛善战,身体条件一直很好,为何会在漠北大战后突然暴毙?

既然正史上记载说:霍去病这位少壮豪杰是因为疾病而英年早逝的,那我们又何必乱猜呢?这样的事发生在距今近两千年的古代时期,其真实情况,今人是既无法更无可能去查知的!况且在这两千年的漫长历史长河里,泥沙俱下,皂白难分。以讹传讹的野史、道听途说的外传,真是太多了。所以,还是让我们去相信正史的说法:一代英杰霍去病,既非为敌人所暗害,又非因君主猜忌而亡。

霍去病虽然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何却不幸病死?

谢谢邀请。霍去病反击匈奴功勋卓著,这并不能成为免死金牌。即便汉武帝能给他免死金牌,但老天能给吗?所以,两者并没有因为关系。但是说出了一个遗憾,就是一代名将英年早逝。其实,《史记》中关于霍去病的记载并不是很多,至少比李广少得多,可见司马迁并不多待见他。那么他生的什么病?他老人家也无心过问。要不是后来的褚少孙后来特意作了补记,借霍光之口说出霍去病是病死的,后人恐怕更是浮想联翩了。

各种原因也分析过多次了:李敢的后代年龄小无法下手,汉武帝正筹划下一场战役,而且对其宠幸有加也不可能;匈奴要下毒,早死了。01 误食携带病菌之食物霍去病在大漠作战时,为了保证骑兵的优势,常就地取材,就怕为了赶时间,肉食都来不及煮熟,或者干脆跟着那些匈奴籍将士生吃那些食物。另外,就是有一种说法,当地的一些水源被匈奴污染了,匈奴为了诅咒汉军,曾将病死的牛羊埋到水源里祭天。

这两点都说明,霍去病极有可能因为战斗中饮食条件差误食带有病菌的水及食物,引发其肠胃混乱。02 劳累成疾另外,霍去病自出道到最后的漠北之战,几乎是每隔一年就参加一次重大战役。特别是最后一役漠北之战,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寻歼匈奴主力。光旅途就很辛苦了,更何况还要与匈奴主力左贤王开战呢!霍去病抗击匈奴多以长途迂回奔袭而取胜,可见其作战之辛苦。

03 先天不足最后,霍去病这个名字也可能包含某种特殊含义,为什么叫做去病呢?也许是小时候生过大病,其父母为了让其能健康成长,特意为之吗?结语:记得汉武帝要奖励其一套豪华的府邸,霍去病却断然拒绝: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短短4年间,霍去病逢战必胜,不仅仅靠灵活的用兵,还有其坚强的意志。为了打击匈奴,即便身体不适,也会因为自己年轻而忽略之,以致于久疾成病。

为什么北匈奴从漠北离开后走了200年才到了欧洲与罗马大战?你怎么看?

古代游牧民族迁徙与现代行军远征完全是两个概念。远征军有后方支援粮草补给,游牧迁徙完全是自给自足,逐水草而居。称之游牧其实与漫无目的流浪无异,适于放牧草场可遇而不可求。游牧民族是马背上民族,机动性虽比农耕民族强很多,也并非一日千里。家庭为单位的部落迁移大军,由大量马匹、骆驼、牛羊及其全部生活必需品的车队所组成,全族人共同走向未卜的前路,行进速度应该不会太快,亦兵亦牧的战士,既要随时准备战斗又要守护部族,过程想必苦难重重。

无力抵抗天灾,导致大量牲畜非自然死亡加之战斗减员都会降低部族生存力,维持一定规模的体量有利于提升族人生存几率,毕竟群体胜于个体。中途在某地牧场短暂休养也是必要。当然,不排除过程中会有吞并其他部族壮大自身的可能,如何出现在敌人面前是一群老弱病残孕,谈何征服只有任人驱使的份。所以,完成从东至西大迁徙可能用了几代人的时间。

蒙古崛起发动三次西征,分析一下便可知,蒙古人西征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次攻中亚强国花剌子模。第二次征伏尔加河流域。第三次占西亚波斯。前后用时四十多年,才创建了蒙古四大汗国。在物质相对匮乏、技术相对落后的一千多年前,北匈奴的迁徙之路,一定是段漫长而又艰辛的旅途。穿过沙漠与草原交替的中亚复合地带,一路向西翻越乌拉尔山,进入水草肥美的东欧,再向西是一马平川的波德平原,部族终于走到了终点。

文章TAG:漠北匈奴大战消失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