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三国群雄 倭寇入侵活动怎么做,江南百景图倭寇入侵怎么触发

三国群雄 倭寇入侵活动怎么做,江南百景图倭寇入侵怎么触发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22:11:21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抗击倭寇不是大好事吗?为何明朝的有些沿海百姓却深恶痛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这很正常,黑恶势力没有支持者如何能够壮大?香港刚刚归属英国人控制的时候,这里海面到处都是海盗。一个英国军舰的舰长,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他们的军舰发现一艘英国商船被海盗抢劫,急忙追上去。海盗船伪装成渔船,船不大,海盗大约有20多人。但海盗已经逃走,上岸进入了村子。英国军舰追赶到这里,用小船在村子登陆。

登陆期间,他们遭到海盗和村民用火枪的射击,一个水兵的胳膊被打断。然后英国水兵向村子发动攻击,打死多名海盗。然而,水兵靠近村子却发现,村子内 人人朝着他们开火,包括一些老人和妇女。同时,附近几个村子男男女女,也操着火枪跑来支援,四面八方朝着英国水兵射击。英国水兵怕伤人太多,无法交代,就选择撤退。同时,用军舰上的大炮,朝着村口空地开炮,进行威慑。

这样开了几炮以后,村民派来代表谈判,说明愿意把抢到的东西送还给英国人,希望英国人不要开坡摧毁村子。于是双方达成交易,这事就这么解决了。这事说明了什么?这附近的几个村子,都是以海盗为生的,村民都是支持海盗。因为海盗可以抢夺大量财富,比打鱼要好得多了。所以,这些村民将自己和海盗绑在一起,谁要是想消灭杀人越货的海盗,他们就和谁干。

道理也是一样。所谓倭寇,其实真正的日本人最多也就三分之一,其余都是沿海当地的海盗、土匪以及想发财的村民,同倭寇合拢一起抢劫。不然,戚继光一次歼灭数千甚至上万倭寇,那么多倭寇从哪里来的?日本战国时期的大战,很强的大名也不过几千人。同时,倭寇连中国话都不会说,有什么能力深入沿海的腹地抢劫?还能盘踞沿海的岛屿?都是中国海盗、土匪和流民做带路党!现在大明剿灭了海盗,这些人当然要伤心,断了财路了。

明朝海禁根本不禁止在近海打鱼,渔民升级是没有问题的。海禁主要是禁止民间和国外的贸易走私,然而做走私的人同今天的走私贩一样,都是想赚大钱的不安分者。明朝其实对于民间贸易走私,大体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了隆庆时期干脆取消了民间对外贸易的禁令。然而,这些走私犯最终演变为海盗,也是必然。做生意多辛苦,才能赚到几个钱,还不如直接去抢。

倭寇之乱几乎贯穿整个大明朝,为什么到了大清帝国就销声匿迹了?

明朝中后期倭寇肆虐而清朝去没有倭寇之乱,原因有四个,但出乎意料的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在于日本方面。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明朝中后期自己实力的下降,给了日本浪人可乘之机。严格意义来说,“倭寇”并不都是日本人,甚至其中的主力都是明朝东南沿海的那些亦商亦盗的本土海上势力,因为其中夹杂了部分日本武士、浪人,而且这些人武艺高强,是犯罪集团里面的高级战力,又时常扰民、对抗官府,因而被扣上了“倭寇”之名。

《明史·日本传》: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世宗实录》: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倭寇”与大海盗王直、徐海等勾结,在江浙、福建一带打家劫舍;由于明朝朝政腐败、军队腐朽,战斗力弱,以及官员之间的敷衍及推卸责任,对“倭寇”的打击一直难以奏效。直到戚继光、俞大猷的出现,对“倭寇”展开了一连串的暴击,这才解除了盘踞东南多年的“倭寇”之害,一大批“倭寇”势力被打垮、打散。

第二个原因是明朝末年郑成功等集团抢占了海上势力,“倭寇”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倭寇”之所以放着安稳日子不过,天天在刀口上过着舔血的日子,无非是为了逐利,做杀人放火的生意赚钱,混口饭吃。海上是“倭寇”最后的生存之地,没想到被戚继光、俞大猷一阵痛打赶到海上后,没过几天安稳日子,突然发现连海上都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了。

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比戚继光、俞大猷更绝,完全不给“倭寇”活路。先是郑芝龙海盗集团硬生生从“倭寇”手里抢走了从日本到台湾再到南洋这一广大海域的市场,后来又跟西班牙人、荷兰人争夺贸易主导权,“倭寇”完全被晾在了一边,根本没资格。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更是鸟枪换炮,从海盗集团升级成正规军,又占据了台湾岛,把西班牙人、荷兰人都赶走了,独占了东南沿海的海运。

“倭寇”连在海上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没了,更不可能跑骚扰中国沿海地区了,想去也去不了啊!第三个原因是清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倭寇”都见不着沿海百姓的影子!清朝统治者为了对付郑成功集团,弄出了一个“迁界禁海”政策 就是将所有的沿海居民都内迁50里,沿海一带基本就没有百姓了。这样一方面大大减少了中国沿海百姓以及海上势力勾结“倭寇”的可能性,铲除了“倭寇”发展、壮大的土壤;另一方面“倭寇”即使千辛万苦登录沿海,也没有什么可以抢的。

第四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统一了。“倭寇 ”乱不乱、狂不狂,关键在于日本自己太不太平。日本镰仓—室町幕府过渡时期,日本政局不稳,“倭寇”就开始闹事;室町幕府建立后,稳住了国内局势,在中国东南沿海闹事的“倭寇”就基本消失。等到了日本战国时期,又是一片大乱,国内大名谁也不服谁,整天打来打去,被打败的武士和浪人就又开始聚集成“倭寇”闹事。

强人织田信长起来后,“倭寇”现象又有好转;等到丰臣秀吉一死,日本国内又乱作一团,又开始闹“倭寇”。日本在这一段时期,中国处于明朝时期,所以“倭寇”活动就比较猖獗。等到了清朝时期,日本进入了德川幕府时期,难得的出现了统一的太平局面,“倭寇”现象随之慢慢减少。再加上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禁日本人及日本船只出海,偷渡者直接处死;甚至对于那些从日本之外返回的人,只要他们在日本国外有房屋,回日本后也是直接被处死。

在明灭之前倭寇猖獗,大清入主中原时,倭寇怎么又没有出动侵略呢?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倭寇没有来侵略,主要是日本的德川幕府,正在忙于做两件事,没有精力顾及明末清初的大变动。其一、日本德川幕府正忙于镇压国内的起义九州岛原半岛和天草岛的农民与天主教徒因为缺乏粮食,而发动了反对幕藩封建压迫的大起义,这次起义爆发于1637年。1637年正是明朝与满族八旗军激烈交战的时候。岛原起义直接撼动了幕藩领主的统治,幕府动员18个藩10多万的兵力,仅幕府就耗损40万两军费。

起义军的“马步枪”,命中率也很高,幕府军伤亡很大,幕府专使板仓重昌在1638年元旦的总攻中被击毙。后来,幕府宰臣松平信纲赶到岛原,调集各藩军12万余人,加紧围攻原城。与此同时,又有荷兰人的帮助,德川幕府勉强镇压了这次起义,其实岛原起义,有点类似李自成的起义。明朝是三线作战,西北李自成的起义军、东北的八旗军、台湾的荷兰军,所以明朝很快就衰落了。

而德川幕府非常狡猾,它联合荷兰军来镇压国内起义,最终没有触动它的统治基础。但是日本也无力顾及明朝的事情。其二、德川幕府比较重视国内管理,实行严格的《锁国令》,禁止滞留外国5年以上的日本人回国从1633年2月到1639年7月,德川幕府的德川家光,连续五次颁布所谓的“锁国令”。其中主要内容是: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要处以死刑。

禁止滞留外国5年以上的日本人回国,1639年,德川幕府发布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锁国令。禁止一切滞留外国5年以上的日本人回国,这就等于对日本的海盗组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倭寇”,下达了撤回国内的最后通牒。而且严禁偷渡,偷渡者要被处以死刑,这样的措施,事实上就是从源头上防止倭寇的产生。综上所述,德川幕府时期,日本的正规军被岛原起义削弱了,所以不可能再次出现丰臣秀吉那样的用正规军,来侵略朝鲜和明朝的事情。

文章TAG:倭寇百景入侵群雄触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