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天将雄师李广怎么过,李广真的难封吗

天将雄师李广怎么过,李广真的难封吗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2 02:37:18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你们怎么看待李广这个人?

火焰三井寿9小时前生不逢时,年轻时抗击匈奴有功,平乱也有功,可惜汉朝那时只是防守反击。后来年纪大了,汉武帝要反击匈奴了,李广太老了,试问60岁是什么状态,虽然神勇,但是老人毕竟是老人,卫青也没活过60岁吧,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即使是这样,还是戍边40年。再后来,外戚抢占了所有的机会,有人说给你机会了,给机会不是让你去炮灰,不是以少打多,这都不是机会。

有时候我在想,像李广苏建这样的,即使封侯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下一战依旧是让你去炮灰,抗主力,而外戚就击软肋。以一敌十最后落得问罪下场,还是失去侯爵。汉朝军功表面看似公平,实在汉武帝一句话,外戚有特权,战损多时,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特权很要命,就好比玩游戏可以有好多条命,而非外戚只有一条命,这么说比较容易理解。

飞将军李广是否是浪得虚名?

李广年轻时代,比卫青,霍去病不知强多少倍,只是因为李广年轻时,大汉帝国以防御为主,当时经济困难,马屁不多,主动进攻吃力。而且还以和亲为主,多历经几代人都未有大的战争,只是小的冲突,这样的情况连续40多年,而李广到了60岁后,突然有一天要主动进攻了,变得无所适从,这是时代造就了李广只能守,不能攻,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李广为什么让匈奴感到敬畏?

谢邀,看到这个问题真的很激动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当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质疑飞将军的时候,我又不自觉的想到这个个诗句,这本来是汉代军功体系的悲哀,现在却是历史文化断代,道德价值体系缺位的悲哀。先回答题主的问题:匈奴怕李广,不是因为打不过李广,而是因为即使胜也是惨胜,每当遇到李广,他们都面临最激烈的对抗。战争最终极的胜利无外乎歼灭他们的肉身和摧毁他们的意志。

然而当匈奴人面对李广的时候,却感受到一股坚不可摧无比强大的意志力,这让他们即使赢得了战争,也丝毫无法庆幸,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李广还在,他们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最最顽强的抵抗,永远无法轻松应对,永远无法“屈人之兵”。有人说李广一生几乎没有打过胜仗,后世对他评价却很好,是不是有些鼓吹了呢?今天,我不想赘述李广将军的生平,我相信其他答友做的回答一定十分详尽,我只想让大家明白,为什么一个看似失败的人,却让对手尊敬和畏惧,让军士百姓爱戴,让千古文人追捧。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这是史公司马迁对飞将军的评价。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太史公说“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确实如此,至今河西走廊一带仍将一种小而圆的杏子称作“李广杏”,把一种表皮发黑,成熟后吃起来香甜的桃子称为“李广桃”。“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这是王昌龄对飞将军的追忆;”短衣匹马随李广 看射猛虎终残年”这是杜甫在精神上对李广的追随;“生拟入山随李广 死当穿冢近要离”陆游曾多次咏诵追随李广的诗句。

古人追忆李广的诗句还远不止于此,在现代以前,人们对李广的评价远高于卫青霍去病,甚至是任何一位边将。李广死于漠北之战,汉军最终大胜而归。当时的情形就如历史评价一般矛盾。本该举国欢庆,然而很多百姓却自发的丧服素衣为李广守孝,甚至都忘记了我们最终打了胜仗。李广因罪自杀,在朝廷的记录甚是不佳,但是在民间,却天下为之举哀恸哭。

所谓国丧亦不过如此。一个英雄在人民心中的价值,在这里才真正体现。是非黑白,美丑善恶,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不以官方话语为转移。我们的悲哀在于,根本不了解李广的生平,不在同一个时代也感受不到李广的人格魅力。却仅凭只言片语的史书,妄自评价一位立德立功的英雄。标准?争论?没错,只按照胜负的标准去评判,李广确实不如霍卫,功绩也不足以封侯,然而人的一生真的只有胜败嘛?在我看来,千古英名在,何必意封侯。

只是在经历了近代史残酷的摧残之后,中华民族出现了无法想象的文化断代。从此我们只学习该知道的历史,我们只使用可以用来完成日常交流的文字,我们被称作现代人。当我们回首华夏历史的时候,已经自然而然的将自己与古人区分开,仿佛没有一丝的联系,唯有一点点骄傲的归属感残存。当你和外国人一起的时候,除了黄皮肤黑眼睛,谁能区分出你是中国人?为什么维京战舞和毛利战舞让人震撼?为什么提到和服全世界都想到了日本?因为这是传承!当一个外国人问你,如何证明你是中国人?你会可会想,这还用证明吗?土生土长啊。

文章TAG:李广难封雄师天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