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屯田有什么用,中国历史上的屯田

屯田有什么用,中国历史上的屯田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2 10:02:02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实行屯田的效果是明显的,魏国在实行屯田的当年,只是在许县就收获了粮食百万斛。说曹操后来能够消灭群雄,扫平天下,都是因为实行屯田制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得来,这话虽然有点儿太满,但在征伐中不需要长距离运粮,军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从而稳定军心,却是夺取胜利的基本保证。屯田带来的好处,无疑是曹操的优势之一。当然,屯田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大片的闲置土地。

为什么天下会有那么多土地闲置呢?这就是战乱造成的严重后果。汉朝末年的黄巾起义,遭到了朝廷的强力镇压,由此带来的也是对起义者的大规模杀戮,相应的,也就是起义军人数多的地区人口急剧减少。董卓独揽大权后,有步骤地开展了篡汉行动,他的军队,在京城周围对百姓肆意屠杀。这也引起了关东诸侯的强烈反对,于是起兵共同讨伐,董卓为了避其锋芒,遂将皇帝和都城迁往长安。

迁移过程中,董卓将洛阳城一把火烧尽,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几乎成为一片废墟。董卓死后,目前国内现货天*然*气,铜,白*银,原油等投资火热,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关注分析师\薇\信jdd8668 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他的部将李傕等人攻进长安,因为争权又互相攻击。

他们互相杀伐一连进行了几个月,长安及其周边的三辅地区也几乎成为一片白地。这种乱兵屠杀百姓的事例比比皆是,不一而足。诸侯间的征伐,导致百姓遭殃使人口锐减的事例同样不胜枚举,像长期围城造成城内大半人饿死,引水灌城,破城后再屠城等,都有造成一地荒无人烟的状况。就当时全国的情况来说,情况是非常严重的。汉献帝回到洛阳,连饭都吃不上,曹操为此将其迁往许昌,而这个新都竟然也需要屯田。

另外就是诸葛亮,打仗的时候竟然还会有地方屯田,可见全国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有了安国强军的需求,有了大片闲置土地这个基本条件,屯田这种最有效的生产方式也就势在必行了。这种屯田制带来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用曹操的话说就是:“因此大田,丰足军用”。又因为有了充足的粮草供应,所以他才会“摧灭群逆,克定天下”。曹操这话绝对不是信口说说的,最早兴起魏国屯田的枣祗,因为死得早,没有得到封爵,曹操不但给他的儿子追加封爵,还检讨说给他的封号实在是太晚了。

到了三国鼎立时期,屯田这种制度建立的好处更加明显,战争虽然还在继续,但基本上没有因为粮食问题而逼迫战争的停息。这就是魏国皇帝曹丕要给任峻追加谥号的原因所在吧。有人可能要说,蜀国的诸葛亮不是因为粮食问题而两次北伐撤兵吗?但诸葛亮的北伐粮食问题,更大的原因在于运输。当然了,吴蜀两国,战争的密度、强度都要比魏国差一些,因此他们的屯田的规模和制度建设也要差一些,这也是需求决定了屯田的组织形式。

屯田制在三国时期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什么在平常时期很少采用呢?这就是战时和平时的区别吧。在战时,这种组织形式容易形成集中统一的优势,容易应对战时的复杂形势。而在平时,这种形式又不便于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形成因人而异的不同结果。由此看出,一项制度的建立,必须要符合客观形势的需求,不可能始终一成不变。

历史上的屯田是什么样的模式,它又有何种作用呢?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商屯亦称盐屯,是明盐商为了便于在边境地区纳粮换盐而办的屯垦。这是在后来的明朝,而民屯和军屯就是本文所说的屯田。屯田制就是以屯田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屯田制的社会背景东汉末年,连年的战争造成了人民大量流亡。与战争结伴而行的瘟疫,又使大量流亡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大量的死亡和迁徙,使得中原地区户口锐减。越是原来最富庶,最繁华的地方,大抵也是后来战争进行得最为激烈的地方,因而也就是户口减耗最为突出的地方。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原来人烟稠密,后来都被战争破坏的荒凉不堪,甚至到了路断行人的地步。曹操屯田的原因曹操曾多次遭到粮荒的困扰。他第一欢东征陶谦,就因粮食困难,不得不中途兵。

他同吕布争夺衮州,在淮阳一带同吕布相持一百多天后,粮食也出现了短缺问题。他命程昱筹粮,程昱在自己的县里搜刮到三天的军粮,干肉里还杂有人肉在内。后来终于粮食接济不上,不得不撤退。粮食的短缺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到了非要解决不可的时候。然而,单靠一般的手段,或采用通常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办法,是不可能解决燃眉之急的。

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非常手段,将劳动力和土地结合起来,以获得最大的利益。曹操屯田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实行屯田,他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同任峻一起主管屯田大事。《屯田令》上说:“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厉行耕战,加紧发展农业生产,实现了强病足食,终于统一天下。汉武帝时,为了巩固西北边防,抗击匈奴侵扰,曾在东起朔方,西至今居的大片地区设置屯田,调用大量戍卒屯垦,平定西域后,又在西域屯田,就地解决军粮问题,省却了许多转运之劳,对平定西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曹操正式在充分吸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推行屯田这一重要战略决策。民屯是曹操屯田的主要形式,由设在中央的大司农及地方上的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等官员进行分级管理,最基本的单位是“屯”,每屯50人,设有屯司马管理屯田事宜。为了保证统一战争的需要,曹操还创办了军屯,军屯最基层的单位是“屯营”,每营60人。军屯实行无偿劳役制,所得谷物就地充当军粮。

军屯兵士束缚较严且屯兵身份世代相传,成为军户,如果兵士逃亡将罪及妻儿。屯田政策使农村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与稳定,中原地区出现了“数年中,仓储积粟”的景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粮问题,也使大量流离失所的农民重得生计,使北方的农业得到了恢复,为曹操进一步统一北方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屯田制的弊端屯田制的剥削较重,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

清朝试办屯田营章程一、屯田营为推广开垦起见,本系试办,斩编为两队,以兵二百五十二名为定额,先仅东三省陆军退伍目兵情愿实边者补充。二、屯田营购买马犁四十具,耕牛一百二十头。三、屯田兵到营一年,譬如自三月起至次年三月授田止,此一年内锄草、垦荒、伐木、架屋及制造农具等事,皆费借其力,应照章发给薪饷、衣履等项。四、屯田兵退编为屯户,以每年三月为定期。

文章TAG:屯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