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海豹突击队在品格和道德方面存在问题,子弹突击队怎么调画质

海豹突击队在品格和道德方面存在问题,子弹突击队怎么调画质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7 23:33:57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2、画面品质调到流畅,也就是最低画质,最低画质下,草丛树木相对简陋些,看起不那么浓密,也就更容易发现敌人。兔哥回答;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战场上携带子弹也是如此,不可能做到总是弹药充足,而子弹带多了未必就是好事。3、画面风格调为鲜艳,很多主播也是调这个风格,都说相对之下鲜艳风格看人更清楚。

吃鸡画面怎么设置最好?

吃鸡画面怎么设置最好

随着两款正版《绝地求生》手游的上市,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手游当中去。两款手游,以《绝地求生:刺激战场》为佼佼者,大部分玩家都选择了这款正版手游作为首选。那么,今天就探讨一下《绝地求生:刺激战场》这款游戏的设置情况。基础设置基础设置里面,可以设置准星的颜色,是否打开辅助瞄准,智能药品推荐,左手开火显示,陀螺仪。

左右探头射击。辅助瞄准:这个打开以后,准星会自动移到目标身上,6不6,推荐新手打开。好处是增加命中率,不好的地方在于你想打头部,打不了。因为瞄准的是身体。打开以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的准星老是自动移动到某个草丛时,恭喜你,开枪吧。你发现了一个伏地魔。智能药品推荐:这个打开以后,会根据血量自动推荐药品,强烈建议打开。

左右开火显示:这个笔者建议设置开镜显示。开镜的时候,右手用来移动准星。左右点射击,配合很舒服。左右探头射击:这个设置习惯了端游的玩家肯定会打开,笔者也建议打开。增加自己的存活率。开车设置各位老司机们,你们都怎么开车?系统默认的手机端默认为1,模拟器默认为2.笔者用的就是系统默认的,感觉良好,这个其实无所谓,只要各位开车稳当就行,没什么好处之分。

移动射击设置这个三种各有好处吧,其实根据自己习惯。笔者就习惯默认的,感觉挺顺手。不过笔者的基友用第三种,其实没什么区别。拾取设置自动拾取建议关闭,第一,捡东西并不快。第二,当你在战斗的时候,万一脚下有物资,就开始拾取了,这时候可能就是你变成盒子的时候。或者你正在拾取物资,看到敌人,除非你走出物资范围,否则你依然在拾取,也是变成盒子的机会。

灵敏度调节笔者用的是中度。灵敏度高,也就是你的准星移动的速度快,但是瞄准的时候,肯定容易过度移动。灵敏度低,你的准星移动的慢,容易命中,但是面对移动目标的时候,肯定会造成准星追不上目标。所以,各位玩家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衡点,习惯后,就可以了。总之,设置很重要。相同技术,你设置的好,就有 优势。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设置方法,有的人习惯左右开枪,有的人喜欢右手。

士兵通常携带多少子弹?

吃鸡画面怎么设置最好

兔哥回答;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战场上携带子弹也是如此,不可能做到总是弹药充足,而子弹带多了未必就是好事。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没有子弹的情节,显得很被动,其实,即便是现在作战弹药的补充也是一个难题。至于为什么不多带,过去没这个条件,子弹有限,咱们就说现在,弹药充足,为什么不多带。其实,并不是不多带,而是带不了,现在没人限制你多带,又不是钱,怕你乱花,子弹能干的活都清楚,又贪污不了。

关键是部队的制式子弹的装具就一个基数,例如,56式冲锋枪三个弹匣,加上枪上一个弹匣,一共4个弹匣,每个弹匣30发子弹,共120发,81杠是150发。这就是一个士兵按规定所携带的弹药基数。56冲的空弹匣的重量约0.42公斤,1颗7.62普通弹是16.4克,30发是0.49公斤,整个满弹匣一个是0.91公斤,四个弹匣总重量是3.64公斤,加上一杆枪重(各型重量不同)最起码3.8公斤,这样一共就有15斤重。

士兵除了携带枪支子弹,还要携带如下的东西,4颗手榴弹,67式(0.6公斤)2.4公斤。这样光是枪支弹药就20斤了。这还没完,水壶,食品袋,挎包,而且还要携带弹药箱,手榴弹箱,携带不占用编制的单兵火箭筒,小铁锹,工兵镐等等,有时还需要替炊事班携带单兵口粮(通常是三天的)加其它个人装备一个士兵负重最少40斤以上。

这个重量对于一个大小伙子不算什么,但战场环境下,特别是山林河流等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行军,减少一个弹匣就能感觉轻不少。当兵携带满弹的人都知道,一杆枪就十多斤,三个弹匣挂胸前在匍匐,弯腰前进时有一种下坠的感觉,加上钢盔压头,哎,不试试你都不理解多累人。真的不是凭空想像的那么简单,如果子弹携带过多,走近路还好,一旦需要跑步,涉水,泅渡,攀登,能否坚持到最后很难说,战场上慢也意味着死亡。

打过仗的都知道,阵地战,没必要随身携带弹药,都会摆在阵地的弹药箱里,随用随取,一个30发弹匣能打好一会,没有电影里那种人海战术,嗷嗷乱冲。实战中一百米二百米距离恨不得变成土行孙,从地里钻敌人阵地上去。冲锋时,100米距离爬就得七八十米,跑几步就卧倒,管他打不打枪。通常情况下,阵地上都不用携带过多子弹,甚至连子弹袋都不带,就一支枪就够了,热天衣服都不想穿,这样越轻松越好。

受伤时方便快速包轧,同时也方便有人救你,背你走,否则背不动,说不定把你扔下,别不信哦。需要携带弹药的过程通常是冲锋,或者说是进攻比较贴切,进攻时在进入敌人阵地前很少开枪,你也看不准,一百米距离开枪的机会没几次,这时你要做的就是一个字,快跑,利用炮火掩护能跑多快就多快,越快越安全,等炮火延伸射击了,阵地上的敌人开始射击时落后的就倒霉了。

占领阵地后有人给送弹药,所以冲锋时没必要携带过多的弹药,真没用。阵地上有多少敌人都清楚,打一阵炮,剩下的足够进攻这点人收拾了,只要到了阵地弹药好办,后面跟着你就到了,有专门的军工人员。前线通常是军人负责,后面是民兵等地方人员负责。所以,讨论弹药携带量必须要建立在实战中,冲锋没有一冲就几公里的,没这么干的,这不叫冲锋,叫行军。

冲锋时尽量要身轻,可以多带点子弹,手榴弹,和子弹比,战士们更喜欢手榴弹,这是打防御战最好的武器,威力大,安全。不用冒头就能扔出去。子弹如果没弹匣,带散弹没什么用,战斗中没时间压弹,等战斗间隙弹药也送到了。你带弹药太多,肯定跑不快,想立功没门,累半路上跑不动就麻烦大了,需要好好说说了。所以,个人携带子弹数量要分情况,开战前都会对所携带的弹药,武器,等等物资有很详细的要求,如果需要多携带弹药也会告诉你,这样就装垮包里多装两三个弹匣的,如果有弹匣是最好,说来也许不信,战场上的弹匣并不充足,需要收集。

驳壳枪的威力到底怎么样

吃鸡画面怎么设置最好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驳壳枪?您叫盒子炮更亲切。说真格的盒子炮在中国人的意识中辨识度太高了,咱别的不说,就说抗战电视剧里头,您要是不出现几把盒子炮,这都不可能。盒子炮这老哥们在咱中国风靡了半个多世纪,太喜欢他的了,咱别的不说,就这名字——盒子炮,算是咱中国人给驳壳枪起的一个绰号。您听听一把手枪,咱都给他后缀了一个炮字,您就知道当时这枪的威力如何,这就是一款战场上的神兵利器。

当然这么说干巴巴的,小编给您说点具体内容,您就知道咱喜欢盒子炮的原因,顺道也就解释了题主的问题,盒子炮有多厉害。盒子炮最大的买家盒子炮纯属一款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武器。咋说呢?这枪人家正儿八经的名字,不叫驳壳枪也不叫盒子炮,而是毛瑟军用手枪。大家伙一听毛瑟手枪,感觉这是德国造枪大师威廉.毛瑟的作品,其实不是,这款枪和毛瑟一点关系都没有。

盒子炮的缔造者是毛瑟军工厂的费德勒三兄弟的作品,而且这款枪还是这三兄弟趁着工厂休息时间,抽空设计出来的。当时东西出来之后,毛瑟厂就打算把这款武器当做军队的制式武器进行推销,打的卖点就是那个时间点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里头,就没有半自动手枪。当时毛瑟厂考虑到,这个卖点在加上毛瑟厂本身的品牌价值,感觉应该没多大问题,结果这款枪算是撞到铁板上了,欧洲国家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正眼瞧的上这枪的。

首先这枪太贵了,当时在欧美一支手枪,通常也就几美元,这要是标价到十美元,这基本上就土豪用枪了。而您不知道的是这款盒子炮,他的价格却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五美元,就问你怕不怕。当然二十五美元,这价格估计您感觉不出来啥,就是下意识的认为贵,但有多贵说不上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他有多贵?当时的二十五美元购买出来的东西,等同于如今一千美元的购买力。

您说这么高的价格,有那个国家愿意把这么个东西当做制式武器进行购买,还装备军队?列强就算是再富裕,也没奢侈到这种地步。再有一个,这枪的体积太大,踹兜里鼓鼓囊囊的就不说了,光那枪管最长的型号都有一百八十毫米,最短都有九十九毫米。就这一百八十毫米的枪管,说的夸张一点,插大腰子上估计枪管能探到膝盖上了吧!您别看欧美人个子高高大大的,他们还就喜欢小巧一点的物件。

这还有,作为一款威力巨大的武器,这盒子炮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一百五十米,那么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后坐力巨大,一枪打出去之后,这手腕您就会不自觉的上蹿下跳,这种力度您就算是再粗的胳膊弯都压制不住,那么导致的结果就是,明明瞄准的胸口,指不定子弹就擦着头皮就飞出去了。你不准,还卖啥卖?所以欧洲这块压根就瞧不上这盒子炮,认为这铁家伙太扯了,为了威力,而抛弃了武器该有的精准属性,要你何用?西方不接受,咱东方却认可了盒子炮。

为嘛呢?咱看对的就是他的威力和连发属性,在咱看来这盒子炮在必要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作为一款微型冲锋枪来使唤。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难道咱的手腕子就能压制住这后坐力?”那道不是,咱有脑子啊!缺点用手段就可以变成优点。一般手枪都是竖握,咱拿盒子炮都是横握,这样盒子炮在后坐力影响下,他只会在水平面进行横扫,这样就绝对不会出现打肚脐眼打脑门上的事情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咱在影视作品中,尤其是过去的影视作品中,总能看到拿盒子炮的枪手,将盒子炮横放在对手的面前,做出开枪姿势的原因。所以盒子炮在欧美人眼里的毛病,在咱这里就不是毛病了。那么在历史上您就看到了,盒子炮毛瑟生产了一百万把,其中有一半被咱中国给拿下了。说道之类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这盒子炮在咱这里能流行起来,除了连发和威力大,还有其他原因吗?”当然有。

首先盒子炮属于大型手枪,这一点在欧美人眼里是缺点,身上不管挂到哪里都感觉不舒服。而在咱看来就不一样了,那么大一支枪,往腰里这么一插,这不仅自己的安全感能上去,还对外有一种威慑力。咱有时候看抗日题材的电视剧,有些汉奸把枪往腰上这么一插,走路的时候,恨不得把大腰子顶到肚子前边,生怕别人看不见似的。当然这是电视剧里头表现的有点夸张,说道根子上其实就是一种武力炫耀。

有那么个意思表达,你打我呀!有本事你打我呀!当然这种武力威慑不仅仅是汉奸可以使用,咱好人也可以使用。您转念想一下,你要是弄这么一把枪,和汉奸对话的时候,把这衣服下摆这么一撩,不用说话拿眼睛这么盯着汉奸:“你几个意思?”这汉奸立马就的怂,指不定就把他腰里的枪嬉皮笑脸的给奉上了:“没,没意思!没意思!”这就是简单的武力威慑,不用开枪吓也吓你一跳。

再有就是他的连射功能和威力大。大家伙都知道过去中国战场上,好的武器真心没多少,部队里头弄把轻机枪都困难,冲锋枪之类的更是难得一见。可战场上打仗,用盒子炮代替冲锋枪聚集起来使用,这就能在战场上形成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毕竟过去的步枪装弹量最少五发,最多也不过八发子弹,还是那种打一下拉一下枪栓的枪。而盒子炮装弹最少十发,甚至于还有二十发的,还是连射,步枪他打一下,他能还击三五下,这效果就不一样了。

所以过去旧军阀还是新军阀,甚至于咱红军都会在军一级的单位组织起一支手枪团,就是作为战场上最后一支压轴的突击力量来使用,往往他可以达到一种预想不到的效果。您比方说西北军,人家一般发展个手枪团就蛮可以了,他们居然发展出了手枪旅。盒子炮被集中使用,估计最大的就是这手枪旅了。1926年的时候,西北军搁山西和阎锡山的晋绥军作战,当时石友三是军长,他就派了自己压箱底的部队——手枪旅出战。

出战的士兵,一把盒子炮,外加一把大砍刀这就上去了,阎锡山的部队见到这个阵仗,基本上就一触即溃。其实这种装备盒子炮的编制,一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作为高级军官的警卫队使用的,后来发现这枪的优点这才进行了扩大范围的使用。当年咱红军也有类似的手枪团,您比方说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就有手枪团。其他红军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手枪营和手枪排也会有。

当然入选手枪团的士兵,一般都是人高马大的人,毕竟这是作为最后压轴冲锋使用的部队,近身作战是他们的作战特点,您这身材矮小了,近身作战的时候就吃亏。当然也有个头不高的士兵,这些人也必须是短小精干身强力壮,反应敏捷的人才成。咋说呢?其实并不是说,手枪团就必须是盒子炮配大刀,也有盒子炮配马步枪的,近战格斗用马步枪的枪托和刺刀,这么搭配是为了让手枪团也具有远距离射击能力。

咋说呢?这手枪团,其实也具备了特种部队的特点了。这么说,大家伙也感觉不出盒子炮的威力如何,小编给您简单的举个例子,您感觉一下。话说,有一个日本老兵叫东史郎的人,写了一本回忆录叫《东史郎日记》,里头就提到过,他在一次战斗中遇到了中国军队,有一名中国军官使用的就是盒子炮,一连串就打死了十二个日本人。其实在1932年的时候,国民党的中央军已经将盒子炮作为一款部队的制式武器进行了配发。

根据《抗战机要档》里头的记载,国民党在1932年的时候,一个整编师下边,每一个步兵连都会配发十二支盒子炮。中级军官以下配发盒子炮,配发到了排副的身上,班长这一级别的没有,中级军官以上配发自卫手枪。所以抗日战争那会,在正面战场当中,咱也能看到盒子炮的身影。当时正面战场中,中国军队中下级军官的死亡率很高的,其实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毕竟当时咱对战争的准备压根就没有到位,预备六十个德械师,结果抗战爆发了,也就装备了几个德械师和调整师的毛瑟步枪和中正式而已。训练也不是很到位。很多士兵,前脚还在庄稼地里种地,后脚放一支枪这就当兵了,匆忙间有的都不会开枪。那么面对这样的新兵,基层军官还能咋样呢?必须做出表率,这就得带头冲锋,所以牺牲率高也就难免了。

咋说呢?和日本人对战,咱最大的劣势就是装备上的不足,组织手枪团对日本人进行攻击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1939年桂南会战的时候,就组织过手枪团进行冲锋,杀伤了不少的日军。到了抗战后期,尤其是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这就开始接收起美军的装备,什么汤普森冲锋枪,M1卡宾枪,这些装备的出现,让盒子炮就从远征军的装备序列中退出了。

当装备了美械的远征军再和日本人较量的时候,1:1的正面较量日本人已经不是对手了。当然相对于当时的国内战场,没有更好的武器,盒子炮的地位依然在哪里,还是中下级军官的必要装备。甚至到了后来的朝鲜战场上,盒子炮还是咱手里的利器,只不过后期随着苏联托卡列夫手枪装备到部队之后,这盒子炮才慢慢的从部队中退役。毕竟盒子炮这就是一款替代冲锋枪的武器,既然有了更好的选择,他的地位就不存在了。

盒子炮的仿造咋说呢?盒子炮在中国战场上受宠,这就引起了军火市场上的切蛋糕行为。毛瑟工厂不仅进行了原装生产,这还有各种山寨产品。这其中不乏有洋山寨,这里头最出名的就是西班牙军工厂造的盒子炮,这里头最为出名的是皇家牌盒子炮。说真格的,西班牙仿造的洋山寨,质量和原版不相上下,价格还比较低,当时国内那些个军阀最喜欢购买的就是西班牙这些山寨盒子炮。

这事直到1936年西班牙自己内部发生了内战,这些交易才停了下来。当然,咱国内对盒子炮的仿制也没有停下来,但凡有点实力的军工厂都会对盒子炮进行仿造。您比方说阎锡山的山西兵工厂就仿造出一款叫十七年式手枪。当然这款盒子炮质量不咋地,整体的个头和重量比原版的要大要重,就连口径都比原版的要粗,所以阎锡山仿造的这一款盒子炮,被叫做大眼盒子。

咱如果看一些个有关晋冀这一块的抗战资料,您就会发现有大眼盒子的称呼的手枪,这其实就是这款十七年式手枪,当然也有叫头把盒子的。估计头把盒子大家伙没听说过,这其实是对三个类型的盒子炮的归类。这三个类型分别叫三把盒子,二把盒子和头把盒子。这三把盒子,指的是短枪管小握把的盒子炮,这款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枪头的位置上有一个头箍。

那么他的枪管为什么是短的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不是战败了吗?德国就不被允许生产枪管长度超过一百毫米的手枪。所以当时毛瑟厂就把原来一百四十毫米的枪管锯短了,变成了九十九毫米。这款盒子炮就被叫做三把盒子,相对其他盒子炮来说,他的个头小点,有那么个小巧玲珑的意思。一般领导者或者女性使用这三把盒子的多。

这里头最为出名的一把,就是当年朱德南昌起义使用的盒子炮,这支枪在枪身上刻有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的字。这支枪陪伴了红军时期的朱德总司令。二把盒子,这其实就是大家伙进餐看到的标准枪管的盒子炮,从早期的C96,到后来的M30都是这个范畴。这个类型的枪管有一百四十毫米的,也有一百三十二毫米的(M30初期型号,后期也是一百四十毫米的)。

《和平精英》画面怎么调可以更快发现敌人?

都说和平精英没有以前刺激战场的吃鸡味道,但最近,光子慢慢将和平精英的一些元素回归到刺激战场的原味。比如,和英精英在出生岛有个小姐姐广播一大串,很多玩家觉得很烦,而现在没有了,换回“加油吧,特种兵”,还有子弹药包的图示都换回原来剌激战场的了,相信不久又能玩到原味刺激战场了。针对画面调节,首先要保证游戏流畅度,毕竟是FPS游戏,帧数决定成败,画面质量再好,卡顿现象严重的话,什么都是白搭。

针对更快更容易发现敌人的画面调节主要有以下几点。1、首先帧数设置,能设多高就设多高,FPS游戏,帧数高才是王道。2、画面品质调到流畅,也就是最低画质,最低画质下,草丛树木相对简陋些,看起不那么浓密,也就更容易发现敌人。3、画面风格调为鲜艳,很多主播也是调这个风格,都说相对之下鲜艳风格看人更清楚。4、抗锯齿设为关闭,这款游很吃配置的,虽说开启抗锯齿能提高画面平滑(反正我是感觉不出来),但会增加发热,手机一发烫,性能会随之下降,可能会导致游戏出现卡顿,得不偿失啊,所以建议关闭抗锯齿。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突击队是如何在树堡中坚守38天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看看真实历史吧。【萨沙讲史堂第三十三期】国军1个连面对5倍日军坚守34天:李家寨 (历史系列第12讲)当机立断,反攻为守新1军反攻缅甸的第一次作战于邦战役,就因为美国佬胡乱指挥差点丢掉整整一个团。驻印军参谋长、美国佬柏特纳纸上谈兵,竟然让新38师112团近携带轻武器和少量补给孤军深入,最终被数倍日军团团包围。

而新38师主力,距离112团还有20多天的路程,远水救不了近火!这边,日军王牌野战师团18师团长田中新一命令:55联队和56联队3个步兵大队和3个炮兵大队,立即渡河,寻找新1军112团决战,将他们一举歼灭,同时救援于邦的被围日军。22日,日军主力全部渡过大龙河,112团2个营1000多人,反而被日军6000多人团团围。

按照抗战的经验来说,在5倍日军强攻下,112团这1000多人能够支持2到3天就是奇迹。令人惊叹的是,此次新1军早已脱胎换骨,他们居然支持了整整1个多月之久。这是日军18师团长田中新一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甚至也超过了孙立人将军自己的预料。被包围的部队有好几支,如临滨的112团第1营刘益新一个连(负责在后方临滨固守),112团第1营李克己的一个加强连,第2营的几个连。

其中以112团第1营李克己营长的一个加强连,最有代表性。此时李克己营长麾下没多少部队。他的一个主力连留守要隘临滨,他只剩一个步兵连、一个残缺不全的机枪连,总兵力140人左右,相当于一个加强连。他们正面是于邦村的日军55联队1个大队,背后是日军56联队1个大队,前后都是敌人,已经被团团包围。如果李克己营长没有经验,他可能会带着部队胡乱向后溃退。

撤退道路上,有日军几条火力封锁线,危险极大。即便部队能够侥幸成功,估计这140人能够幸存20、30人就是奇迹了。况且就算能够逃出去几个,他们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坚持20天等援军赶到,一样还是会活活饿死。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种关键时候就体现了指挥官的重要性。新38师内能够做上营长的,都不是泛泛之辈。

112团是新38师的主力,而第1营又是112团主力,该营经历大小战斗数百起,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了。早在第一次缅甸会战时候,李克己营长就已经经历过丛林战,后来从缅甸逃到印度,也走过无数原始森林,对此颇有些心得。李克己营长同陈鸣人团长一样,从淞沪会战开始,历经数百场战斗,九死一生。李克己营长认为丛林作战,对准备完善的防御一方有很大优势,只要部署得当,指挥得法,最重要的是有稳定补给,就可以长期坚持下去。

新38师的营长几乎都是孙立人亲手提拔的,孙立人对李非常赞赏,他在回忆录中写道:112团1营营长李克己少校是我所熟知的一位军官。他沉着冷静,足智多谋;战时总是身先士卒,所以士兵们跟他在一起时,虽身处逆境却仍信心十足。见情况如此危急,李克己营长却非常沉着,并没有丝毫慌乱。他认为如果擅自突围,肯定是死路一条,看来只有固守待援才能有一线生机。

李克己营长毅然带着部队冲入自己控制的一个林空(丛林中树木稀疏的地方),然后在附近约一个半足球场大的区域,部署了防御阵地。这个长宽不过30、40米的林空,对李克己他们来说确实极为关键的。通过这个林空可以接受空投物资支援,让他们可以继续作战和坚持。就是这样的大榕树。这种榕树在南方有很多,萨沙记得阳朔和三亚南山寺都有。

胡康河谷的大榕树比这些还要大得多!缅甸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对于进攻一方很不利!大榕树阵地李克己他们控制着两个林空,为什么不退到另外一个更大的林空?原因也不复杂,李克己看中了这个林空傍边有一颗大榕树,借助这个榕树可以修建稳固的防御工事。有人奇怪,李克己营长为什么把阵地设置在复杂的原始森林中,而不设置在大龙河岸边的空地上。

显然,空地更适合接受空投和空中支援,美军已经掌握了制空权!为什么这样?是为了躲避日军的炮击。日军此时在大龙河一线有高达36门山炮野炮。如果第1营这区区140人不能隐藏自己,恐怕被日军一轮炮击就全干掉了。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双方步兵往往到10到20米距离才能发现对方,日军炮兵侦查员根本无法观测,找不到目标,这些火炮就失去作用了。

日军只能用步兵反复冲击,重武器就形同废物了。就轻武器来说,第1营这个加强连并不比日军弱,可以有效对付日军。在第一次缅甸会战时候,日军曾经利用原始森林的大树设置火力点防御。在攻打于邦外围据点时,一些日军故计重施,在树上设置机枪巢,甚至把掷弹筒都搬上大树。这些大树工事给国军造成很大的麻烦和伤亡!李克己营长认为这非常好,决定拿过来用。

他选择了一颗非常大的榕树!第1营的战士后来回忆: “那棵大树的主干的直径有一丈多,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周围还有20几个大小不等的支干合起来,每个支干一个人也抱不过来。树冠很大,差不多有1个足球场大小。李营兄弟利用这棵大树做成天然的碉堡”。李克己营长这棵树上的最高处设置了瞭望哨,长期安排两个战士用望远镜观察。

即便不用望远镜,方圆几公里日军的动向也一目了然。自然,光能看到还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打到。李克己在树上设置多个轻重机枪工事,居高临下封锁日军所有可能进攻的路线。这样还是不够!大榕树的机枪射击点位置很高,射界还是有限,日军也是利用原始森林掩护,不能很清楚的看见,只能进行封锁性射击。这样的话,就必须尽量支持日军推进的速度,机枪才能大量将其歼灭。

由于撤退的并不匆忙,李克己他们赶着大量骡马,带来了大量武器装备,其中包括大量手雷。有了武器就好办,李克己命令战士们较远的地方,布置了两百多颗触发式手雷。日军只要碰到他们,就会立即爆炸。18师团的日军士兵不是菜鸟,他们相当厉害,特别擅长丛林战。发现李克己他们的阵地以后,日军毫不停留,立即以树木作为掩护,分散开高速突进,试图一举冲入阵地。

无奈人跑的再快,终究跑不过子弹。大榕树上的观察哨,瞬间就发现了敌人,立即示警。大榕树上的机枪手们,也都是可以打中飞鸟的高手。他们发现日军后,一般几个短点射就放倒一个,一串连射,就放倒好几个。18师团战士很顽强,被打倒了几十人,遇着还是拼死冲击,终于冲到了大榕树外围。遗憾的是,他们又踩中了触发手雷后。一时间到处都是爆炸声,十几个日军被活活炸死。

18师团官兵极为惊恐,认为这是地雷。这些九州佬就算再不怕死,也不可能以人体去踩地雷吧。18师团官兵将冲锋变为小心翼翼的弯腰推进,这又成为大树上机枪的活靶子。少数几个摸到大榕树阵地内的,又被李克己他们140多人用冲锋枪扫射,无一幸存。开始几天,日军连续冲锋数次,全部被击退。恼怒之下,日军开始用机枪扫射大榕树。

遗憾的是,这棵大树非常坚固,枪弹打击对它根本无效。大榕树上的国军机枪手居高临下,可以毫不费力的压制日军机枪手。日军机枪手只要一开火,不到15秒立即遭到还击,徒遭伤亡而已。久而久之,日军机枪手就不敢朝大树射击了。日军又用75毫米山炮对大榕树炮击。可惜,大榕树虽大,毕竟只有一个树干比较粗,也不过3米左右,依靠山炮远距离炮击基本不可能击中!!!日军山炮胡乱轰击一通,至少几发炮弹落在阵地内,对大榕树毫无影响。

由于原始森林实在无法观测,甚至有些炮弹还落到了包围圈日军头上。鉴于炮兵对大榕树无效,而且日军运输困难,炮弹数量有限,很快也就停止炮击了。于是,在李克己营长巧妙的部署下,日军的优势:重武器,兵力多,形成包围圈,都全部失效了。日军只能在没有炮兵支援下,依靠机枪压制大榕树上国军机枪,然后用步兵拼死冲击。攻击刚刚开始,日军机枪手就会被压制,甚至直接被击毙。

日军步兵就在脚下有地雷,头顶有机枪子弹,面前还有大量冲锋枪扫射的情况下冲锋。这种打法除了让日军丢下一片片的尸体外,起不到任何作用。顶住了日军一周的攻击,李克己他们最完全站住了脚。大榕树的作用很大,却也不能只靠一棵树。李克己营长在大榕树阵地非常稳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强化。李克己在地面上设置了严密的阵地,规划了另外7个据点,每班守负责一个。

这7个火力点可以互相交叉射击,进行火力支援,即便1到2个被日军突破也没有关系。在这种完善火力下,不要说日军,就算一只山羊试图靠近,也会被瞬间击毙。地面火力点设置好以后,李克己又强化了地雷封锁线。他让战士们砍伐树木,在外围设置了六道鹿砦,阻挡日军推进,让大榕树上的机枪有更多的射击时间。从七个火力点向外几百米距离,又部署了数百枚系着线的手榴弹。

这些手榴弹多做过掩饰,其中一些即便站在1米外也无法发现。如果敌人想摸进阵地,这数百枚触发式手雷随时会要了他们的命,同时爆炸声和火光还是很好的预警。防御工事如此完整,看来日军很难有所突破了。更可怕的是,李克己营长他们火力也非常强大,射击精度更是十分惊人。美式的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和手枪形成的近距离火力网,远超过日军。

别的不说,单单汤姆森冲锋枪,日军就根本无法对付。经过美方估算,新1军一个班的火力投射强度,是日军的2到2.5倍。至于射击精度上,李克己营也丝毫不亚于日军王牌18师团。在孙立人严格练兵下,李克己营官兵射击技术极为高超,堪称世界第一流。在战前蓝姆迦的考核中,该营在1000米距离用机枪连续扫射,命中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五。

80米距离用冲锋枪扫射,命中率高达百分之三十。步枪在150米射击,命中率为百分之五十。大家也许要说,这个精度也不高啊。萨沙告诉大家,这并不是射击不动的靶子,全部是打高速运动的移动靶。也就是说,李克己营步枪兵2枪就可以撂倒1个敌人,绝对比珍惜子弹的八路军还牛,射击精度非常吓人!至此,日军已经毫无办法了。

日军本来击中5倍兵力约700多人,团团包围李克己140多人,试图在几天内吃掉他们。没想到,久攻不克又无法弃之不理(李克己他们阵地距离大龙河仅有几百米,距离于邦也不到1公里),只得转为夜袭和长期围困。夜袭也没有什么用处!夜战对于速射武器更为依赖,更适合李克己他们发挥速近距离射武器的优势。在黑夜里,国军2个冲锋枪手可以对付日军一个班的三八步枪兵。

不过,18师团非常顽强,他们几乎每天都来夜袭,即便有伤亡也绝对不会停止。不过,死板的日军夜袭时间都非常固定,被孙立人讥笑为:像化妆舞会那么准时。李克己他们在日军的夜袭中反而比较轻松,只要在固定进攻时间打退日军几次冲击就没事了。不但白天可以放心睡觉,夜晚甚至可以在日军攻击时间外呼呼大睡。在丛林战中,双方往往相聚20米到50米,甚至在10米左右才能发现。

这种作战中,单发步枪的用处不大,重机枪由于难于部署,用处也有限。适合丛林战步兵使用的,主要是冲锋枪、卡宾枪等速射武器。至于手榴弹也很好用,因为它比枪械射击更隐蔽,在丛林战中防不甚防。长期围困也是没用至于围困,理论上是非常有效的,也是极为致命的。在雷多的新38师援军赶来还有20多天,而李克己他们粮食最多吃3到5天,剩下20天怎么办呢?众所周知,人不喝水最长只能活7天,普通人3到4天就会送命。

在胡康河谷这种气温高达40度的原始森林,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出汗量极大。李克己他们不喝水,恐怕连2天都活不过去。至于不吃饭,普通最多5到7天就失去站立的能力,更别说作战了。到时候岂不是要不等日军杀进来做俘虏,或者放弃抵抗向日军投降。在日军看来,李克己他们在四面围困下,最多坚持一周就会完蛋,所以他们建立了严密的包围圈,放弃了伤亡较大的白日进攻。

遗憾的是,日军如意算盘被现实打的粉碎。诚然,日军确实从地面死死包围了李克己营,即便一只猴子怕也逃不出来。但他们无法封锁天空!!李克己他们的补给线并不在地面,而是在天空。利用控制的这个仅有30多米长款的林空,李克己他们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空投物资,让日军困死战术成为了泡影。美军已经掌握缅北地区的制空权,每天都有1架C47运输机赶来,对李克己他们空投一个连份额的补给和弹药。

印度是英国殖民地,空投的物资主要都是英军的物资,以饼干、牛肉罐头等为主,偶尔也有一些美军自己的补给品。在这林空方圆数十公里,都是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区区30米长宽的林空,在空中也就是一个小点。美军运输机掠过这个林空,只需要1秒钟。负责空投的美军飞行员的技术惊人,竟然能将空投物资准确的投到这个林空中。只是缅甸天气时好时坏,一旦遭遇雨天,空投就会中断。

更可怕的是,日军也有一些防空武器。有一次,一架投粮的飞机被日本人的高射机枪在翅膀上打了一个洞,此后三天,再也没有飞机前来,李营长和战士们啃了三天的芭蕉根。不过,负责空投的C47运输机堪称飞机中的硬骨头,有机翼被打掉一半还能够飞行几十分钟返航的例子。日军小口径高射机枪,只要不是意外的同时击中两个发动机(C47可以利用一个发动机返航,这是设计之初的要求),就不可能击落C47运输机。

所以,空投很快又恢复了。即便暂时不愁空投,毕竟还是要节省用,谁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李克己对补给和弹药都是经过仔细计算,尽量把消耗维持在最低限度。他总是和战士们说,把敌人放近了再打,到20米内再开枪。新38师官兵受到过严格训练,孙立人对他们的要求是50到150米距离,每5发子弹必须撂倒一个敌人。现在李克己的要求是,20米内2发子弹必须撂倒一个敌人。

由于孙立人的严格练兵,李克己他们基本达到了这个标准。日军不断改变战术,1营官兵也不断变化应对。无法突破李克己他们的地雷阵,日军开始零散炮击破坏雷区和鹿砦,为夜袭的日军开辟道路。手雷逐步消耗,补充又很困难,李克己他们相处了新办法。在国内作战的时候,很多国军部队压根就没有地雷。他们就挖有大量陷阱,里面插上尖锐的竹刺,并且在刺上小便。

一旦日军陷入,脚掌就会被刺穿,由于尿液的作用,伤口很快会化脓发言。这种陷阱比手雷还厉害,日军根本无法察觉到它们在哪里,随时可能中招。一旦脚掌被刺穿,日军就失去行动能力,只能送到后方治疗,相当于重伤了。至于鹿砦的破坏,也有办法。他们用大树丫只做了很多障碍物,日军即便冲到这里,也要艰难的越过这些障碍物才行。

不用说,此时日军就又是阵地上国军的靶子。相比弹药的消耗,物资的消耗更可怕。对于李克己他们来说,最大的问题居然是缺水。对于李克己他们来说,粮食大体够用,飞机每日都给他们空投口粮!英国人这些口粮的热量很高,诸如牛肉罐头之内,都是为了保证战斗期间巨大的身体消耗的。如果只需要维持基本的生存,一天吃半份口粮也可以了。

在孙立人的强烈要求下,C47运输机还给李克己他们空投了一些D型口粮。D型口粮是美军用于最恶劣情况下的求生食品,也叫做野外求生口粮。相比有6个罐头的C型口粮,D型口粮简单又轻便,就是一条110克的巧克力。这种巧克力里面含有大量麦片粉、脱脂奶粉、糖等,可以提供很高的热量。根据计算,即便最极端的剧烈战斗中,一个士兵最多消耗4000大卡热量,平时驻守部队往往只要消耗2000多大卡的热量。

一天只要吃4条这种巧克力,就可以补充消耗的热量。这种巧克力还是防高温的,长期保存不会融化变质。几箱子D型口粮,就可以满足这140人坚持好几天了!有了空投,粮食就不是问题。即便没有空投,还可以挖野菜,吃芭蕉根,怎么也能活下去。这种巧克力非常难吃,但体积小,热量高,空投一箱可以吃很久。美军C47运输机相当厉害,空投非常准确。

遗憾的是,还有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水。水和粮食就不同!这140个人每天都要喝很多水,即便每次空投几大袋饮用水,往往半天就喝完了。人每天最少要和1500毫米的水,因为尿液排出也有1500毫米,在原始森林中出汗量更大,必须喝水更多。如果长期不饮水,人就会逐步脱水,不但会危及生命还会失去作战能力。人失去体重百分之五的水分,就会出现直觉混乱和判断力降低,恶心想吐,无法有效作战。

一旦失去身体百分之十的水分,就会丧失听力,语言表达不清,走路摇晃,血液循环混乱。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人体内就会急剧恶化,甚至出现精神错乱状态,器官丧失机能,很快死亡。另外,如果人有了缺水情况,哪怕只有人体的百分之二,也会食欲全消,吃不下任何东西。久而久之,身体也就虚弱不堪,连枪也拿不动了。李克己他们的阵地离大龙河仅几十米距离,但却不可能得到一滴河水。

依靠空投的水袋肯定是不够的,必须另外想办法。好在李克己营官兵都受过丛林战训练,这难不倒他们。这难不到李克己他们。他们在蓝姆迦受过专门取水训练,可以用树藤作为取水的工具,轻松获得大量饮用水。112团第1营重机枪连连长丁涤勋回忆:士兵们把树藤砍断形成斜形,在藤的断面中心钻一个小孔,便于水滴下来,然后用一个水桶或者钢盔接着。

大树上叶子上的大量露水,就顺着水藤一滴滴的滴下来,量很惊人。一个晚上就能得到2到3斤纯净没有污染的水,而这里树藤到处都是,少说也有上万根,这样就足够了!解决了饮用水的问题,李克己他们就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这个坚固又特殊的阵地,被李克己他们称为“李家寨”。不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家寨。无论战局如何变化,无论日军攻势如何猛烈,这个所谓“李家寨”内的140多名战士始终保证高昂的士气。

从营长李克己到普通战士都对胜利充满信心,认为自己必将被友军解围,于邦日军必败无疑。事实上也是如此,坚守34天后,新38师救援大部队赶到,一举击溃日军,占领大龙河一线。在这种信念鼓舞下,李克己率部面对五倍日军坚守大榕树阵地34天之久,创造二战史上一个奇迹。日军战史记载:历来的行情都是日军1个大队对付中国的1个师而绰绰有余。

尤其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大陆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更有最强的自信心。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无论在编制、装备或战法与训练上都完全不同,步兵军56联队虽曾勇战力攻,然而敌用稠密的火网与空中补给支持着圆形阵地,不仅不能压倒它,且使我军损失惨重。敌数量很少,却仍顽抗,扼守密林阵地,毫不退让。全军接此情报后,均为之愕然。

在拍摄高速移动物体时,怎么设置相机,用什么手段能让照片不模糊?

高速运动的物体的拍摄是摄影领域比较难得摄影类别,它对摄影器材,相机设置,拍摄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要想拍到主体清晰的片子,就得先说说拍摄方式是手持还是上三脚架,这个为啥先说的呢?因为它决定快门速度的设置,手持拍摄打开防抖,首先就是安全快门的问题,啥是安全快门呢?就是快门速度的数值要大于焦距的数值,这时的快门速度就是安全快门速度!这两张照片都是手持拍摄,快门速度都是1600,光圈是f8。

为啥光圈不设置成最大值呢?最大光圈背景虚化是好,但是画质不是最佳的,而且主题容易出现只有中心对焦点清晰,而对焦点之外模糊的状况。感光度要看光线条件,可以现场试机,如果判断不准就使用感光度自动好了。如果光线不稳定,就用快问优先模式拍摄,只设置快门和感光度,光圈会由相机根据光线条件自动调节,这里要说明的是一定要设置成连续私服AF--C对焦模式,这是专门拍摄移动物体对焦模式,测光我习惯用点测光,也有用平均测光的。

白平衡尽量用手动调节,自动白平衡的色彩还原不是太准确。如果上三角架,快门速度可以将至一千以下,有时拍鸟为了追求特殊的翅膀虚化的效果,快门速度可以降至安全快门以下拍摄,这就是技术问题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一直以来大家都强调上了三脚架就要关闭防抖,我通过实验发现不是绝对的。我用尼康200-500拍鸟比较过。

用三脚架拍摄开关防抖得到的片子没有区别。这都是手持拍摄的照片,照片拍摄于北京南海子公园。至于相机设置基本原则就这些,朋友们还得在实际拍摄时不断积累经验。因为不同的相机和镜头还有光线条件是不能用一组数据还设定的,为啥有的朋友去了摄影班学习,出来一拍还是不会,就是没有彻底搞通相机的基本原理,没有机动灵活的运用的原因。

为什么和平精英主播游戏设置都是流畅画质?流畅画质有哪方面的优势吗?

你好 作为一名游戏领域作者,我虽然不开直播但我在和平精英里的也是开的流畅画质。流畅画质有那方面优势?那优势可太多了!保持游戏的流畅运行在相同的硬件条件下,高清画质的场景数据更多,再加上后台还在实时转播游戏画面,更是让网络不堪重负。相比之下,流畅画质场景数据较少,对网络的负担更小,在出现网络短暂波动的时候,也能保持平滑运行。

减少手机发热普通人玩游戏频率不高,偶尔连续玩两三个小时,手机也就是有点儿发热,可能对手机的发热方面体会不深。但是做直播的就深有感触了,游戏主播开播到下播一般六个小时或者更长,熬夜通宵直播通关的也有,况且还一直插着充电器,后台同时运行着直播的线程,手机的发热是个要命的问题。开启高清画质时的提示▼减少场景色斑和杂物流畅画质为了减少数据计算量,精简了大量场景细节,减少了视线遮挡,更容易发现敌人。

高清画质▼流畅画质▼切换画质后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树的影子被去除,草地的颜色渐变效果消失了,地面和山体的纹理也没了,伏地魔无处可逃!还有一点,高清看时间长了很累,经常需要集中注意力,经常误看人,多次无效开镜,浪费精力。这个我自己深有体会,三四个小时的高清眼镜就累的不行,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你感觉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的话,不妨收藏一下以免丢失,觉得有点儿用,举起你发财的小手戳一下点赞?,我很需要这个。

文章TAG:海豹突击队在品格和道德方面存在问题子弹突击队怎么调画质海豹海豹突击队突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