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你在古代是皇后,测测你在古代是什么一

你在古代是皇后,测测你在古代是什么一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22:20:16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漏刻在我国古代最早记录是在《周礼》中。我国古代的计时装置大约在战国时期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这也是在对太阳月亮运行观测基础上产生的。古代中近东其他历法——在中近东早期文明国家中,除了埃及,都使用“阴阳合历”。显然,这是在调整三十六的360天与太阳年365天之间的误差。

古代的科举考试都考些什么

古代的科举考试都考些什么

悟空大师您好,关于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出题目由朝中翰林学士定题,监考官传达于举子的。”举子”史称读书优生,经过乡试,省试合格成为举子!才能上京考状元的!这个科举制度从隋唐开始的,一般题目都围绕中心以”治国之道,为策略。要求严谨,帖子外不露实名,事先点名进考场。文章优秀字体正楷为准则,考完等待录取!补充一下,到明代以八股取士,读书人只知诵读程,朱注解,就比较容易!不过严重引起了举子们困惑。

古代没有钟表,你说古人是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计时的呢?

古代没有钟表,你说古人是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计时的呢

我国古代的计时装置大约在战国时期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按照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运用天文原理来计时的日晷。日晷一词中的晷,本意有影子的意思。日晷的原理就是利用了太阳的投影的方向来计时。一般来说,日晷由晷针与晷面两部分组成。晷针与地轴平行,晷面与赤道平行。当太阳升起时,晷针的影子就投向刻有十二时辰晷面,古人就可以用它来计时。

但是,日晷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在夜间或者阴天使用。第二种是利用流动的物质来计时的漏刻与沙漏。漏刻在我国古代最早记录是在《周礼》中。漏刻是由漏壶与标尺两部分组成,其大致的计时原理是利用漏壶中水流的流入或者流出,标尺对应壶内的水位就是当时的时间。后来,因为漏刻在冬季容易冻结而无法使用,古代人改用流沙计时,这便是沙漏。

第三种便是利用机械结构计时的浑天仪。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在继承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于公元117年设计制造出了完整的浑天仪。后来,唐朝著名僧人一行等人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制造出了利用水力运转的水运浑天仪。水运浑天仪能够实现自动报时,可称之为是机械类时钟的鼻祖。除此之外,古人还会燃烧香盘、蜡烛等物品来计时。

中国古人和西方古人是怎么不约而同地把一年都化成365天,并且把一年的年初都定在冬季末的?

古代没有钟表,你说古人是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计时的呢

其实,中国古人和西方古人,并非都把一年定为365天。说365天左右更准确。而且,中国古人和西方古人,也并非都把一年的“年初”定在冬季末,而是以不同季节作“年初”。不过,中国古人和西方古人,在历法这件事上,确实“英雄所见略同”。何以如此呢?第一,这大概与各地古人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制定历法有关。第二,也大概与各地古人根据对日月星辰的观测制定历法有关。

咱们分别来看。先看国外古人的历法。古埃及历法——古埃及的天文学,大约在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时期,最为鼎盛。这个时候,古埃及人把行星叫作“不疲倦之星”;把总在视野之内的星叫作“不朽之星”;把看似不改变位置的星叫作“不灭之星”。他们能区别木星、土星、火星、金星,或许还能认出水星。古埃及人的历法,是“太阴历”,即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作为制定历法的根据。

实际上,他们的“太阴历”包括三种——一是“农历”,即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之历,一年分为“泛滥季、生长季、收获季”三个季节,各为四个月。每年的“新年”,在收获季或叫夏季之中,那一天,天狼星和太阳同时升起。二是“民用历”,分成12个月,每月30天,全年360天。三是“宗教历”,也是12个月,每月30天,但把五个神的节日加了进来,就成了每年365天。

埃及古人,很好协调了三种历法的关系,形成了每年365天的传统。古代中近东其他历法——在中近东早期文明国家中,除了埃及,都使用“阴阳合历”。这也是在对太阳月亮运行观测基础上产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关注到了水木金火土五个行星。第一,苏美尔一巴比伦历。约在公元前2400年,苏美尔人使用一种历法,每年12个月,每月30天,全年360天。

每年在庆祝季节,要举行皇家祭祀,所以用“皇家年”命名。公元前21世纪,当地有了“置闰”概念。在此基础上,巴比伦历逐渐形成。这种历法,对后来的犹太历有深刻影响。第二,波斯历。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征服巴比伦。这使巴比伦历推广到整个波斯帝国。公元前1世纪,一种被称为“琐罗亚斯德教历”的历法,在现在的北部伊朗地区使用。

这种历法,每年12个月,每月30天,另外附加5日。公元226-621年的萨珊王朝,“琐罗亚斯德教历”成为官方历法。古代的中近东地区也使用过埃及历。显然,这一地区,在历法上,受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历法的重要影响。欧洲历法——欧洲的历法,最初应该受到了埃及历和美索不达米亚历法的影响。第一,古希腊历。公元前43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默冬制定了阴阳合历的法则,主要是19年7闰的方法。

马其顿王国曾在东方推广使用希腊历。第二,罗马历。公元前6世纪,罗马历形成。岁首在3月,一年有12个月,每月28-31天不等,共355天。为与太阳回归年协调,每隔两年在2月23日以后交替插入一个27或28天的闰月,2月余下的5天不在计算。由此,得到年366.25天的平均值。公元前1世纪,罗马统儒略.凯撒大帝改革历法,用儒略历代替罗马共和历。

158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再次进行改革,用格列高利历取代儒略历。美洲历法——美洲古代,有马雅历、阿兹特克历、秘鲁印加历等历法。只有马雅历较为精细,并影响到其他历法。马雅历,为古代中美洲所共用。这种历法,包含一个365天的年周和一个260天的典祀周。二者最小公倍数为52年。每一个这种“历法周”,某一确定的典祀周日期,就会在年周中的同一位置上重新出现。

年周期,划分为18个有专名的月,每月20天,最后附加5天。玛雅人肯定注重对太阳的观测,但其年周如何划分季节尚不清楚。印度历法——古印度的哈拉巴原生文明,至今没解读出与历法相关的遗存。大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印度历开始使用,至今仍被用来确定印度宗教年的日期。印度历是“阴阳合历”。每年有12个以完整月象计算的月。

每年约354天。同时,按照太阳回归纪年。这之间相差的天数,通过在每30个月中插入闰月的办法而得到部分解决。再来看中国古人的历法。《汉书.律历志》说,上古至三代,有黄帝、颛顼、夏、商、周、鲁六种历法。南北朝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祖冲之说,所谓“六历”,实际是周末汉初行用的历法。夏朝之前,暂时不可考。殷商,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历法。

而且,是比较明显的阴阳合历,即以太阳回归纪年,以月亮圆缺计月,因此,月亦分大小月。关于太阳回归纪年,以董作宾先生为代表,认为殷商已经是精密的“合天历”,一个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5天。他举出若干卜辞作为证据,具体不多赘述。陈梦家赞成殷商以太阳回归纪年,但不同意当时已是“合天历”的说法,他认为,殷商的年之长度为360-370之间。

现在的学者许进雄、常玉芝通过对商王“周祭”的规律发现,循环往复的“周祭”,一般按照三十六旬安排,间或按三十七旬安排。显然,这是在调整三十六的360天与太阳年365天之间的误差。他们计算,殷商时期一年的天数,平均为365天。从卜辞看,殷商时期,已经自觉利用闰月调整“太阴月”与“太阳年”之间的日差。只是,如何合理安排闰月,从卜辞看,当时似乎还未找到规律。

这是中国古人在公元前1300年前后使用的历法。关于中国古代历法的“岁首”,古文献中有“三正”之说,即夏代以一月为岁首;商代以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秦王嬴政当上始皇帝后,改十月为岁首。汉武帝时,又改为一月为岁首。以后基本没再变化。殷商时候究竟何时为岁首呢?即便根据卜辞,意见也一直不统一,但认为以夏三月的收获季节为岁首者居多。

总之,古代,不论中国外国,都是根据对太阳月亮的观测确定历法的。按照太阳回归为一年的,基本一年都是365天左右。按照月亮运行计月然后再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纪年的,可能就偏差大一些。但为了调整日月运行产生的日差,各地的人们,都认识到了要置闰。历法,往往与农业生产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岁首并不很确定,最初很可能与庆祝收获有关。

文章TAG:你在古代是皇后测测你在古代是什么一你在古代皇后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