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荀攸当反贼怎么样,三国杀荀攸怎么样

荀攸当反贼怎么样,三国杀荀攸怎么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08:49:20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就是这些罢了。”文帝听从了他,深深地自我修行。太祖又曾支开左右人就此事询问贾诩,贾诩缄口不答。太祖问:“和您说话却不回答,为什么?”贾诩说:“属下正好在琢磨事情,所以没有回答。”太祖又问:“琢磨什么呢?”贾诩说:“琢磨袁本初父子、刘景升父子。”太祖大笑,就在这时太子终于确定下来。贾诩认为自己不是太祖的旧臣,而又多谋善策,恐怕被猜疑,于是闭门自守,在家里没有私交,子女娶嫁,不攀高门大户,全国有计谋的人都来归附他。

文帝即位,让贾诩做太尉,晋爵为魏寿乡侯,增加封邑三百户,连同以前共八百户。又分封邑二百户,封贾诩的小儿子贾访为列侯。他的大儿子贾穆被任驸马都尉。文帝问贾诩:“我想要讨伐不服从我的人,以统一天下,吴、蜀两国,先打哪一个呢?”贾诩回答说:“致力于攻取敌国的人以军事实力为先,致力于建设根本的人则崇尚道德教化。

陛下合乎时机地即位,占有、统治着全国,如果用文教道德来安抚他们,等待他们的演变,那么平定他们是不难的。吴、蜀两国虽然是小不点儿国家,但有山作依傍,有水作阻隔,刘备有雄才大略,诸葛亮善于治理国家,孙权明白虚实大势,陆议懂得军事形势,他们占据险地,把守要塞,我们要攻就得在水中摆弄船只,这是难以很快谋取的原因。

红潮网用兵的规律,是不打无把握之仗,估量敌人的实力再议论调兵遣将,所以每有举动都不会失算。臣下私自估量我们这群大臣,无人是刘备、孙权的对手,即使以天子的威势临敌,也不会万无一失。过去舜舞盾与斧而使有苗臣服,臣下以为现在应先文后武。”文帝没有采纳,后来发动江陵战役,士卒死亡很多。贾诩七十七岁时逝世,谥号肃侯。

《三国演义》里荀彧和荀攸是什么关系?

《三国演义》里荀彧和荀攸是什么关系

导读:荀攸与荀彧是从叔侄关系,荀彧是荀攸的叔叔,但荀攸比荀彧年长5岁。但是叔侄俩很明显俩人的政治观念不同。荀彧是保皇派的,荀攸姑且称之为实务派的,和华歆、王朗一样。  在曹营众谋臣中,荀攸和荀彧、钟繇三颍川同乡不仅同时出道,又相互举荐,实为名副其实的曹魏开国三大肱股。其中荀彧为汉尚书令镇守许都达十七年,打理国家后勤事宜,全尽萧何之能,并多有战略性建议;钟繇任司隶校尉亦长达十余年,督关中古二都,确保曹操身后平安,后又为大理、相国;荀攸则在前线为军师(包括中军师)供职十八年,期间除了参与军事谋议,还负责军中典选举、刑狱及监军的任务,其功和能虽不及荀彧,但绝对是要高于钟繇、程郭,有曹操评价二荀言:“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

”,于是有了荀令君、荀军师一说,荀攸也为尚书令,曹操又言:“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二荀令君便成了时人的一段佳话。  由中军师荀攸、前军师钟繇、左军师凉茂和右军师毛玠组成的军师团体很好的完成了丞相府中的行政任务,于是在魏国建立后此军师团体顺利过渡为魏尚书台,荀、凉、毛分任尚书台最重要的尚书令、尚书仆射、吏部尚书三职,组成魏初的政府机构总理内阁,镇抚新都。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彧和荀攸重逢在曹操帐下,荀攸出任济南太守,又任尚书令,并为曹操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大将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出任中军师,后出任尚书令。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死于曹操伐吴路上。荀攸一生画奇策十二,惟钟繇知道,但是钟繇未整理完就去世了,所以后世才不知道。正始年间追封谥号敬侯。  曹操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钟繇”。建安十八年,荀攸以中军师的身份在董昭的策动下领导群臣上表劝进曹操尊魏公、加九锡。

而荀彧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同年,荀彧死,死因估计与此事有关。同年七月,魏国正式建立,十一月,初置尚书、侍中、六卿的官职,荀攸受封首任尚书令。建安十九年秋七月,荀攸在尚书令位置上不到一年便去世在征孙权的路上,时年五十八岁。

荀攸荀彧叔侄支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不同意曹操称王?

谢邀。一、志同道合荀彧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出山荀彧出山之时正值军阀混战,群雄逐鹿时期。荀彧是士族阶层出身,其祖父辈都曾在汉室为官。荀彧投奔曹操的一个心愿就是,匡扶汉室。荀彧既然是一有政治理想、足智多谋之人,所以他要投奔谁,就能从多方面来选择,谁才是最有利之人选,答案很明显,自然是声名鹊起的曹操。荀彧弃袁绍而奔曹操。

也是与曹操早期的理想’以安民定天下,匡复汉室为己任’,可以说志同道合。荀彧投奔曹操后,虽初次见面,他就深知曹操的枭雄之志:‘吾之子房也‘,曹公把荀彧比之为汉初三杰之一张良,反之不言自明。荀彧等极力拥护‘奉天子以令不臣’之策略此策略是使曹操大业成功的关键之一。提出者毛玠所说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奉’是尊奉,而非‘挟天子以令诸侯’。

荀彧等力劝曹操奉迎汉献帝:奉迎天子会赢得百姓的声望,是顺应天意。如果迎接皇帝因此让诸侯咸服,是大略的表现。扛起大义的旗帜,是最大的德行。曹操心领神会 ,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师出有名,首先占据道义上的优势,尊奉天子以发号施令。荀彧在而后多年辅佐曹操期间屡出奇计,立下汗马功劳,深受曹操的赏识。先后被汉献帝封为侍中,尚书令。

曹操经常征伐在外,军国大事都由荀彧处理。在荀彧等文臣武将的大力辅佐下,曹操终成三分天下占其八,最强大的曹魏集团之魁。二、分道扬镳随曹操之野心膨胀,曹丞相已不满当下的名分,逼迫献帝为其晋魏公加九锡。以此为分水岭,是曹操首先放弃了自己的最初理想,但荀彧却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理念。荀彧世受汉恩,其实他为曹操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也是为了扶持汉室的苟延残喘,而非相反。

当荀彧听到有人建议给曹操’封魏公、加九锡’时,自然持反对态度。认为曹操真的封为魏公,加了九锡,那么篡位的意图就很明显了。当曹操的野心即将成为现实时,荀彧又不能‘识时务’。两人最终分道扬镳。于是心狠手辣的曹丞相为自己更上一层楼,不惜下黑手也要清除这个‘绊脚石’,所以立下不世之功的‘吾之子房’,只能坠入包括荀彧自己曾经费尽心机挖下的深坑!(因荀攸对曹操封魏公、加九锡一事史中有争议,故只讲荀彧)。

贾诩、荀彧、荀攸、程昱和郭嘉,你觉得谁的智谋更高?为什么?

谢谢邀请!强将手下无弱兵这几位资深谋士各有千秋。几百万学子高考是以最高分来分全国理科状元,文科状元,并非讲往常谁排第一第二是以最终考试成绩定优劣排名次的。荀彧资深有才但他忘记自己的身份,曹操是他的主公,是有智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便离了曹操的思路,把自己当主人了,那是由聪明到愚蠢。程昱,刘备投曹时就看出刘备的内心世界,此人有两把刷子,他日不肯居人之下,早日杀了,或软禁起来,曹操顾大局,惜人才想和刘备一齐平定天下,才有煮酒论英雄之说,否则曹操吃饱饭没事做,与一个影响他统一的人来论什么英雄呢?以后刘备逃走,若依程昱之计三国只有两国,而无刘备什么事了。

大凡谈一个人的智慧是看其一生的成就,郭嘉随曹操征战北方,获取大片地盘,剑走偏锋,出奇谋,在曹操的军营中深得曹操厚爱,当数第一。贾诩,荀攸,都有不同程度的建树,曹营是战将如云,谋士成群。题外话放眼整过三国,大写特写的是诸葛亮,事必躬亲,但入不了明相之列,历史是公证的。考察对方的标准是以实绩,并非嘴上说,纸上写,在实践中体现出业绩才叫成果,成绩,郭嘉成绩优秀。

文章TAG:荀攸当反贼三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