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兰陵县人民法院多少人,临沂兰陵县人民法院狠抓落实

兰陵县人民法院多少人,临沂兰陵县人民法院狠抓落实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18:26:00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来源/兰陵县人民政府楚与鲁的交融“稷下扇其清风,兰陵郁其茂俗。”——《文心雕龙》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评价先秦时期的兰陵为当时中国文化两大高地之一。兰陵文化,最早可以溯源到春秋晚期。当时,孔门之中七十二贤的曾参(曾子)、高柴游历于各地学习,并开始在兰陵地区讲学,致力于教授弟子,传播仲尼之道。在此期间,高柴还创建了“兰陵书院”,兰陵文化有了蕃息的土壤。

有了春秋时期孔门文化的浸润,战国晚期,随着荀子入楚,兰陵文化开始走出兰陵,流传八方。荀子入楚后,得到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器重。在他的帮助下,荀子出任了兰陵令。在继承了曾子思想的基础上,吸纳了诸子百家的特色,提出“明分使群、尊礼隆贤、平等爱民”的主张,并真正做到了“力术止,义术行”。影视剧中的黄歇。

来源/电视剧《芈月传》截图荀子两任兰陵令,主政、理民井井有条,他治下的兰陵,倒也不辜负屈原寄予兰陵的“王道乐土”的期望。作为当时兰陵文化圈的C位人物,荀子凭着名气和才学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才俊投入门下,名传后世的韩非子、李斯、毛亨、浮丘伯、陆贾、张苍……都是荀子直接或间接的弟子,兰陵学术一时炽盛非常。荀子思想理论纷繁多样,各有可取之处。

李斯主张制度的重要性;韩非倡导法家治国;陆贾推崇“德刑相济”。多姿多彩的荀子思想、兰陵文化随着荀子弟子们的出仕、游历、著书开始走出兰陵,传播四方,历千年薪火相传而经久不衰。也无怪乎清人汪中云评价道:“盖自七十子之徒即殁,汉诸儒未兴,中更战国、暴秦之乱,六艺之传赖以不绝者,荀卿也……”在荀子思想的传播中,兰陵既是学说交流的开端,绵延后世。

兰陵文化也随着荀子弟子们的足迹,星落四方,走出了地理的桎梏。秦亡以后,在兰陵,荀子教泽绵延。兰陵私学秉承荀子遗风,蓬勃发展。王莽篡汉时,荀派门徒中的后苍、疏广没有入仕,在兰陵开办教学,教授诸生千人,后为光武帝褒奖,经学世家也应运而生。兰陵之外,经学世家的的诞生孕育了名门望族和累世公卿,名贤群出,孟卿、萧望之、王良、褚大等经学大家以兰陵为中心教学,宣传荀子学说,他们的后代也继续攻读经学,并藉此登临仕途,之后出任各地为官。

在晋人永嘉南渡之后,天下分治南北,兰陵一系更是平分了魏晋士人的意气风流。萧道成、萧衍祖出兰陵世家,先后建有齐、梁两朝;鲍照、鲍令晖兄妹擅文学,著书立说传与后世。当文化达于各地,无论南北,无论士庶,都是兰陵文脉千年流转不息的见证者。兰陵文化润物无声,到南北朝之际,兰陵已然不仅仅存在于地理意义上,更是一种文化标签,涵盖万千。

兰陵县抱犊崮风景区。来源/兰陵县人民政府地理坐标变身文化IP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兰陵文化在各地声名鹊起,引得后人心生仰慕,无不以兰陵之名为雅。与兰陵挂钩的名人中,名气最大的当数北齐兰陵郡王高孝瓘(高长恭)。兰陵王高长恭是北齐政权奠基者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子。历史上的高长恭,一生既没有跌宕起伏,也少了些传奇色彩,史书上只留下了四百多字的记述。

不过,在民间记忆里,兰陵王高长恭的形象却是立体而鲜活。影视剧中的兰陵王。来源/电视剧《兰陵王》截图关于兰陵王的民间传说,流传最广的是由于兰陵王相貌太过俊美,每次出征冲锋陷阵时,都会戴上一副狰狞的铁面具以震慑敌人。这个传说的盛行,起源于北齐与北周之间的邙山之战。影视剧中戴着面具的兰陵王。来源/电视剧《兰陵王》截图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北周围攻洛阳,北齐武成帝高湛派兰陵王高长恭与并州刺史段韶、大将军斛律光前往洛阳救援,因为惧怕北周兵力强大,不敢前进。

高长恭身先士卒,率五百骑士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直抵金墉城下(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城中的人敌我不明,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让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城上士兵才开始放箭保护他。里应外合下,高长恭成功解围金墉城,北周军队见攻城无望,丢弃大片营帐辎重退去,“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北周)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此战之后,高长恭入阵解围金墉城的事迹在军营传颂,将士们将其编成乐舞,演奏传唱,“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兰陵王入阵曲》虽然属于军队武乐,但因为形式多样,伴有吟唱和简单戏剧表演,风格悲壮浑厚、古朴悠扬,在宫廷和民间各自风靡,流传广泛。之后的《兰陵王入阵曲》,更是随着隋唐时代中日密切交流而声名远扬。

文章TAG:兰陵人民法院狠抓落实临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