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解方程应如何教,如何教孩子解方程

解方程应如何教,如何教孩子解方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17:04:57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这种“运用四则运算之间关系的解方程方法,在学生进入中学后,所教学的解方程思路都是运用等式的性质,这时很多学生无法进行知识迁移和转化。如果小学阶段运用四则运算关系来求解,当老师教得越多,练得越巩固,那么学生在初中学习解方程时的负迁移就越明显,入门障碍就越大。

小学五年级的解方程3X=21 X=21÷3为什么老师要教成3X÷3=21÷3?

小学五年级的解方程3X=21 X=21÷3为什么老师要教成3X÷3=21÷3

根据楼主的问题,在小学解简易方程,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依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即就是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和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如楼主所说的3×X=21时,需要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即3×X÷3=21÷3,解得X=7;第二种依据的是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关系,“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等。

这四则运算每一部分的名称在小学生学习加减、乘除时,学生会持续的感知,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到了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转化思想已经水到渠成了,所以运用这些关系解形如X±a=b、X÷a=b等简单方程的未知数时会比较轻松,也就是楼主所说的3×X=21时,直接运用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即X=21÷3,解得X=7,这种方法会更加简单明了。

但是,这种“运用四则运算之间关系的解方程方法,在学生进入中学后,所教学的解方程思路都是运用等式的性质,这时很多学生无法进行知识迁移和转化。如果小学阶段运用四则运算关系来求解,当老师教得越多,练得越巩固,那么学生在初中学习解方程时的负迁移就越明显,入门障碍就越大。所以,对于会产生这样负迁移,就需要教师再教学时做好引导,但是整体上存在负迁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更多的老师在教学时会选择跟初中接轨,也就是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文章TAG:解方程应如何教如何教孩子解方程解方程如何孩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