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误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指什么

误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指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4 20:15:03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我对绘画的兴趣,没有随着不间断的夸奖而提高,反而有所懈怠,逐渐对去少年宫学绘画失去了兴趣。夸奖无效,但不夸还不行。画完画后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在我心里就感觉好像有什么“流程”没走完一样。如果得到的不是夸奖而是建议,还会感到非常的失落。类似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身边的同事、朋友中,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着相同的感受。

除去对孩子的喜爱,很多家长夸赞孩子是因为深知“赏识教育”的益处,才常常会用夸奖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也对夸奖孩子的益处多有着墨。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也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可是为什么家长的夸奖会逐渐失效?如何夸奖孩子才能具备持续性的激励效果呢?也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无节制的夸奖和“赏识教育”的区别。“赏识教育”≠“夸奖”夸奖和赏识,都是一种情绪上的激励。通过情绪上的满足,让孩子保持愉悦的学习心境,使感知、记忆和思维维持良好的活动状态。进而激发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强化学习的效果。

虽然从情绪掌控的角度来看,二者的目标有类似之处,但是涵盖范围却大不相同。通常情况下,我们夸奖孩子,主要来源于孩子已完成的事项。单纯地以结果为导向,形式上单一、重复,只能满足孩子期盼得到肯定的情绪。可是情绪的刺激也会有“边际效应”。边际效应(Marginal utility)是指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单位产出或收益的增量反而会逐渐减少。

换言之,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临界水平后,每一个新增单位的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逐渐下降。“边际效应”最初只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通过大量的统计研究证明,它同样适用于人的心理。也就是说,当单一的奖励形式不断增加,成为了孩子不可或缺的习惯后,没有“新意”的夸奖反而可能会是饮鸩止渴。

这显然有悖于持续性激励的教育目标。而“赏识教育”则覆盖了从引导到结果的每一个阶段,是一种持续性的,引发式的激励手段。通过对行为结果的肯定,强化孩子的行为;通过对行为过程的鼓励,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通过环境的创造和引导,为孩子指明方向;通过适当的警示和修复,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这是通过引导来舒展孩子的心灵,通过激励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让长处和优点得以在正确的方向上发扬,形成燎原之势。所以,赏识教育虽然常常需要以适度的“夸奖”作为具体手段,但并不是一味地对结果进行肯定。它是以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为前提,让孩子的心灵“安家”。在过程中既承认差距,又激励奋进;既允许失败,又追求成功。没有赏识,何来教育?在英文中,对“赏识”一词有一种翻译译为“think highly”。

文章TAG:赏识教育误用误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指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