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误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指什么

误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指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4 20:15:03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从“highly”的字面意思来看,这与我们平时对其偏褒义的解读有相近之处。而在“赏识教育”中,我更倾向于将“赏识”解读为一个情感上偏中性、心态和行为上偏积极的词汇。家长并不是因为孩子优秀的结果而赏识,随后再辅以教育。而是基于对孩子的了解,寻找情感的共鸣,通过关键节点的激励,来寻求某种相对价值的公平认同。

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赏识教育的基础在于对孩子的了解和理解。而理解的本质,则在于对孩子的“共情”。共情(empathy)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提出。指一个人能够理解他人的特有经历,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能力。我们都相信自己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了解”只是一种浅层的认知,未必可以发展出“共情”的利他主义行为。

也就是说,只有深入孩子的内心,发掘他所处的环境对他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察觉他们心中的障碍,才能更有效地纠正孩子的偏差,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唤醒他们迎难而上的勇气。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往往会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如果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理解和思维能力范围内进行引导和鼓励,那么我们的经验即便价值颇丰,也未必能触达孩子内心深处的诉求。

孩子的优秀固然值得称赞,但是我们更要明确的是:不是好孩子需要被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更好。合理的夸奖,助力赏识教育“夸奖”是“赏识教育”中主要的表现方式之一。而夸奖孩子的目的,除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之外,更多的意义在于挖掘孩子潜能,激发更强能力的展现。从而让自己和孩子逐步认清他们自身的能力,并以此不断修正对孩子的认知,为将来的引导教育寻找方向。

那么“夸什么”、“如何夸”自然就成了赏识教育的两个关键问题。夸什么一、自尊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已经具备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他们很难通过对自己的认知,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这个时候他们非常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通过这些评价形成“自尊”。自尊(self-esteem)通过社会对比形成,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不仅代表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还包括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自尊让孩子对“优秀”的概念形成了内在的评判标准,影响着将来应对事物的态度。而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夸赞,会帮助孩子变得积极、自信。比如,低年级孩子需要面对的学业其实并不算困难,那么维护自尊的夸奖就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地去面对。通常情况下,自信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不会差,而优异的成绩会使他们更加自信,甚至发展成为兴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文章TAG:赏识教育误用误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指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