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有什么素描颀赏名,名家素描精品赏析

有什么素描颀赏名,名家素描精品赏析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01:14:26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再如画家写小乌,以焦墨写出骨质的嘴、脚,以见其坚挺,以浓墨写出头尾,以见其毛质的紧敛;以淡墨钩画出乌儿身段的圆锥体,中间的白色,显示出小鸟丰满的形体;特别是以重墨画其后身的羽毛,水墨控制恰当,能使人感受到羽毛的蓬松轻柔。用墨的精审得体,将一只小生灵,写得栩栩栩如生,惹人爱怜。用墨还妙在浓淡交融,活而不死。

诸如石涛《海上云帆》,近处是二层山石,在同一光点的照跃下,前白而后黑,显得重而不叠,有进深感,几株重墨树木,屹立于山石之间,组成了画幅以焦浓墨为基调的第一层次;对浩渺无际的江水,画家作了近浓远淡的墨色渲染,对飘泊远去的风帆作近似的墨色处理,但安排在淡清墨渲染的部分,这样既起眼而又不出跳,组成了以浓墨为基础的第二层次;再前方是水天一色,以淡墨基调的第三层次;远处抹一远山,墨色由淡转浓,为第四层次。

在茫茫大江之上,画家又留出空间,化为袅袅白色云雾,这样整个画幅的墨色,不僵不板,起伏跌宕,以厚而清、苍而润的墨色韵味,制造出深邃、开阔、溟濛的美妙画面。写意的水墨画,用水用墨务必肯定、准确、概括、生动地塑造对象。齐白石是写意画大家,他的驱使水墨,是何等的精意刻划,一丝不苟。他笔下的《虾》,掌握水、墨、纸的性能都到了化境,纸上之虾,如在水中游弋,读者不难从细微变化的墨色里,分辨出它那裹身的薄薄外壳,它那剔透似玉的肉质,它那轻盈跳跃的动态,引诱读者要捕捉到手上来看个究竟,但似乎又畏惯于它那猛利的双钳而缩转双手。

这出神入化的水墨表观,令人痴醉。成功写意画家的用墨,使欣赏者懂得,一张水墨画的高明与否,不但要看画家抖擞的气魄,更要看他透过随意的精心刻划;不但要欣赏画家的胆力,更要欣赏他透过胆力而闪烁着的魂灵。失去后者,用墨难免黒压压,乱糟糟,不明不白,含混不清,激不起人们自然而然的艺术遐想。三,形的欣赏欣赏写意水墨画用“画得与真的一样”作为标尺衡量作品的好孬,是不全面的。

早在宋代,苏东坡就发表高见:“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追求表现对象的形体准确、逼真,毫发不爽,并非写意水墨画的主要使命。写意画贵在得意,也就是说,他不单写出对象的外形,更要写出对象的内在神情,同时也强烈地包涵着画家自身抒发的意境和意趣。以形写神是写意水墨画的基本宗旨。它不是一味的慕拟和繁褥地再现对象的外形,而是要经过刪削、锤炼,由“形”而提取出它的“神”。

形神的关系并不成正比,外形成功的浓缩简括,恰恰有助于神采的加倍煥发。诸如潘天寿的《睡鸟》,下画一块顽石,它只是以一根线条写出,由于这一根线条的运动中充满着轻重、虚实、起伏、光毛等等的节奏变化和光照变化,就使人感受到它是立体物质的轮廓,细心的读者还可辨别出,这理当是坚峭嶙峋的花岗石。石上栖息着两只睡鸟,笔墨不多,只是可数的几个块面,但就将两只睏思朦胧的鸟儿描绘得神完意足。

显示出画家手段的高明。在删繁就简方面,八大山人是令人叹服的圣手。他不仅是在外形的塑造上善做“减法”,甚至能做“除法”。对满山遍野的花丛,他往往能摘取其中最精美的一朵,以一寓万;对羽毛丰葺的鸟儿,他往往能从不可胜数的羽毛里,提取最必要的几根,以少为多。总之,他采用最经济的手法来“核计”笔触,做到形减神添,获得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比如朱耷的《荷鸟》,写荷,删去了叶上的叶脉,删去了技茎上的毛刺,删去莲塘里的莠草,但这都更集中地写足了这水生植物娇嫩、圆腴、多姿的神情;他笔下的小鸟,眼、嘴都只是简略至极的一点和一画,可谓“惜墨如金”。周身的羽毛,也只是以疏略的几笔拖出,可说“简洁明了”,然而,这廖廖数笔的造形,是从长期艰辛的劳动中提取而成,筛选而得,它含蓄、典型、幽默,足以一以当百,以简胜繁,将这小鸟写得血肉灵魂俱全。

它能跟读者沟通心绪情感,给人以难以忘怀的精神享受。变形,大致上是写意水墨画通常运用的手段。变形犹如文学上的夸张手法。诸如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平时人们激动时常说的“心要跳出来了”一样。它强烈、新奇,但依然是自然而然而近情理,并不过分地超越人们大脑思维的尺度。在这方面宋代梁楷的人物画,米蒂的山水画和明未八大山人的花鸟画,都堪叫绝。

文章TAG:素描赏析颀赏名家精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