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司马懿功劳大为什么不被皇帝杀,曹睿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司马懿功劳大为什么不被皇帝杀,曹睿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10:07:53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和曹操一样,司马懿在后世的史学作品,往往是以奸臣的形象的出现的。特别是在罗贯中神化诸葛亮的过程中,对立面的司马懿更是被丑化为无能之辈。当然,司马懿之所以没有在古代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是人们痛批司马懿的主要“罪证”。在熬死了曹操、曹丕两代君主后,司马懿在魏明帝曹睿统治时期掌握了魏国的军权。

对于曹睿来说,和自己的父亲曹丕一样,也是英年早逝。在曹睿临终前,司马懿和曹爽同为托孤大臣。等到曹睿被埋葬到高平陵后,曹芳正式登基称帝。在新皇帝刚刚坐上龙椅后,曹爽对司马懿来了一招明升暗降,也即让司马懿从太尉晋升为太傅,从而间接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众所周知,太傅是没有实权的职位。在交接完毕后,司马懿优哉游哉的回家休养去了。

但是,司马懿的狡猾已经在魏国出了名了。曹爽自然不会相信司马懿甘愿回家养老,由此,不停的派人探听司马懿的起居情况。不过,收到的答案几乎一致:那就是司马懿已经病入膏肓了。在曹爽看来,既然司马懿已经活不过几年了,那我就可以随便玩了。紧接着,整个朝廷上下的重要岗位,几乎都被替换成了曹爽的手下。同时,曹爽的心腹——荆州刺史李胜在临走前再次探望了司马懿,发现司马懿已经在准备自己的后事了。

李胜立即将情况回报给了曹爽,二人也由此深信司马懿即将去见曹操了。对于彻底放下戒心的曹爽,在公元249年,率领人马陪同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在得知曹爽离开朝廷的消息后,司马懿终于卸下了面具,紧急召集了自己的老部下,迅速占领了皇宫、城门等重要地点,并太后的名义下诏招降曹爽及其党羽。在得知洛阳都城有变的消息后,曹爽居然放弃了抵抗,并落了个被诛灭三族的悲惨结局。

最后,在高平陵之变中,曹爽犯了很多错误,尤其是他本来可以携带皇帝曹芳跑到许昌,从而继续与司马懿较量的。当然,在此之前,曹爽一方面彻底得罪了司马懿,却没有斩草除根;另一方面,曹爽也有不得人心的地方,也即其专权程度丝毫不下于司马懿,并彻底架空了皇帝曹芳。由此,对于司马懿来说,他如果不发动高平陵之变,被诛灭三族的,很有可能是司马氏了。

进一步来说,曹爽表现出来的篡位意图,也是其失败的地方。司马懿一直对曹魏很忠诚,任劳任怨,期间屡立奇功,就算遭到了曹氏亲贵的排挤打压也是勤勤恳恳,从无怨言。直到曹叡去世,曹氏亲贵曹爽把魏国庙堂弄得乌七八糟,这才联络起门生和老部下发动政变,把曹爽dang羽一网打尽。(要不是曹爽实在窝囊,不搬救兵直接投降,司马懿也不会成功)。

有人说李世民杀的功臣比刘邦杀的功臣多,为何被吹捧为不杀功臣的皇帝?

李世民本就是不杀功臣的皇帝,不需要吹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又逼着李渊退位,这确实是李世民的污点,但是说到对待功臣上,李世民确实做到了不杀功臣,并尽力让他们安享晚年。但这并不代表着,功臣们犯什么错误,李世民都要保下来不杀。李世民确实杀过三个功臣,但这三人的被杀并不是李世民容不得他们,而是他们自己作死而不自知。

四姑娘就来说说这三个人:李君羡、侯君集和张亮。李君羡被杀能被后人记住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大功臣,而是因为他的死成全了武则天的称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贞观年间那个关于“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谶语,当时李淳风劝说李世民不要把这个应谶的人找出来处理掉,但李世民心里还是有疙瘩,在一次宴请武将的宴会上,小名“五娘子”的李君羡就被李世民注意到了,更让李世民耿耿于怀的是,李君羡还是左武卫将军和武连县公,镇守玄武门。

他和这个“武”字太有缘了,所以李世民就认为他是那个应谶的人,后来就把他给杀了,然后武则天就完美的躲过了一劫。不过这件事情经不起推敲,李君羡的死和武则天并没有关系,而是他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李君羡早年的经历和许多瓦岗将领一样,初为李密的部下,后来被王世充所俘,但是在王世充那里待不下去,然后投唐。投唐之后的李君羡跟随李世民征战,每每冲锋陷阵,很是骁勇。

所以后来就掌管玄武门宿卫。在他任华州刺史的时候,他和当地一个叫员道信的人勾结在一起,图谋不轨,被御史告发,所以李世民下令将他处死。侯君集是成也高昌国亡也高昌国。侯君集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后来在贞观年间出将入相,但在639年,李世民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进攻高昌国,这一仗侯君集打赢了。这个功绩可以说是很高的,但是,侯君集却在战争中犯了错误,他未经允许就私自发配没有罪的人,又贪财并且纵容部下敛财,班师回朝之后,迎接他的不是奖赏而是牢狱之灾。

文章TAG:司马懿曹睿不杀功劳皇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