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入蜀地什么意思,此生虽不再入蜀地

入蜀地什么意思,此生虽不再入蜀地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16:04:05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古人说:“蜀道难”,那么古人入四川究竟有多难?你怎么看?

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邀请阿呆,算是邀请对了。阿呆是汉中人,身处入川的几条道的交汇处。从秦岭到巴山,阿呆走过很多地方,也走过所谓的“蜀道”,那么下面咱们看看。一、古人入川的路,有哪些?古代的入川,指的是翻越秦岭、巴山,进入四川。分为北道和南道,交汇在汉中。北道,指从关中地区到汉中。有五条道:从东往西,依次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祁山道。

以褒斜道最近,子午道最险,祁山道最远。南道,指从汉中翻越巴山,进入川中的道。有荔枝道、米仓道、金牛道。二、各条道路都在历史上很有名。“明修栈道,暗渡成仓”褒斜、成仓这两条道饮韩信和刘邦出了名。祁山道因为诸葛亮北伐出了名。子午道因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出了名。傥骆道应为唐僖宗逃难出了名,荔枝道当然是杨贵妃的“一骑红尘妃子笑”出的名。

金牛道更早,因为秦国的“石牛粪金”蜀王排的五丁开道而成。三、到底古人入四川有多难。咱们做个假设,假设杜甫一家人,要从长安到成都,该怎么走,会有多难。首先,杜甫要规划道路。唐朝时候,褒斜道已经损毁了,皇帝都是走的傥骆道。那么,整个道路选择是傥骆道 金牛道。傥骆道,由长安向西南,经户县至周至,转西南30里从西骆谷入秦岭,越骆谷关,循黑河支流陈家河上游翻越老君岭,沿八斗河、大蟒河河谷上行,溯黑河西源越秦岭至都督门,进入汉江支流湑水上源,再向西南翻越兴隆山至酉水上游的洋县华阳镇,由华阳镇向东南沿酉水经茅坪过八里关,又越贯岭梁经白草驿,出傥谷口;再到汉中,路线全长约765里,其中谷道约500里,山道265公里。

杜甫一家人,按照每天行走10个小时,每小时3公里算,每天是30公里,从长安走到汉中,需要十天。这还是说天气好,没下雨,没涨洪水,没结冰,栈道没损毁,全家老小身体都健康,没有感冒发烧,粮食也很充足。其实,这一段路,在秦岭里翻山、过峡谷、过河流。现在人的徒步探险也没敢走全程。到了汉中,歇息两天,准备干粮,又出发。

金牛道,由汉中西行过褒水,经勉县入山区至金堆铺交宁强界,经大安、烈金坝折南,过五丁关至宁强县城,再转西南,经牢固关、黄坝驿、七盘关、剑门关、蒹葭关等到成都约600公里。这一段前面的300公里不好走,沿着嘉陵江栈道走。杜甫一家要走大约20天,同样是天气良好,身体健康。看清楚了吧,在天气好,身体好,粮食足够的情况下,要走整整一个月。

全是翻山越岭,过河跨涧。有人说,坐马车啊,骑马啊。阿呆可以明确告诉你,能骑马坐车的,全程不超过200公里。其他全是栈道或爬山、过河。李白的《蜀道难》里面说的很形象:“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鸟飞不过,猿猴攀不过,何况是人。不知道阿呆说的明白不,最好自己走一趟,感受是最深的。不过,这一段蜀道确实非常漂亮的,古镇、古关、古道,山峻、水险,风光壮丽。

农村老话“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说法?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广”是三句比较流行的说法。要知道,很多这样的俗话,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在一定的背景下产生的。男不入川,说的是四川这个地方的好处,生活节奏慢,气候适宜。特别是冬天,在中国大多是地方都是天寒地冻之时,四川盆地因四周山地的阻挡,加上盆地地形,还是比较温暖。加上四川相对封闭的地形,使得这里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

直到今天,四川还是号称我国的休闲之都。就是特别安逸的一个地方。男人如果到了这里,就会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了,再加上四川的妹子那个水灵,所以很容易让人乐不思蜀。女不入藏,这句话有什么由来呢?应该是与藏地特殊的习俗有关,藏族的男人,日子是很滋润的,没事了就在家里喝茶聊天,而各种脏累活,都是女人做的,因此身为女性,在藏区是很辛苦的。

所以有女不入藏的说法。当然了,现在这句话有更多的解读了,西藏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所以对女孩的皮肤不好,容易晒成高原红。还有说法,是因为那些入藏的穷游女,西藏那些地方,人少地旷,不少穷游女就沿路搭那些老司机的车,老司机都懂的,就不多说了,所以说很多女孩本来想去西藏找回信仰的,没想到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

还有说是因为藏区男人比较雄武,一旦到藏区的女的体验过之后,就食髓而知味,难以割舍了。等等说法,都有些道理。这就是女不入藏的原因。老不入广,这句话咋一听是近代的产物,因为近代之后,沿海的广东发展很迅速,所以机会多,生活节奏快,如果年纪大的去,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但是突然想起来,古人在被贬到岭南之时,也是很难过的,毕竟像苏东坡那样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观派很少了。

曹操拿下汉中后,如果听取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顺势攻取蜀地,会不会成功?

“圣人不违时,亦不失时矣”,这是当时曹操攻取汉中后,尚任行军参谋的司马懿劝曹操乘胜攻取益州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圣人在条件不成熟时,不会去硬做一些事情,而当条件成熟时,也会看准时机,毫不犹豫把能做的事情做了。我们常说要抢抓机遇,为什么?就是因为机遇不好把握,稍纵即逝,该抓不抓,过去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曹操率军败张卫,降张鲁,得汉中后,曹操的两大行军参谋司马懿、刘烨都建议曹操趁机拿下益州,不给刘备喘息机会。曹操却笑着说,难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复得陇又望蜀吗?如果这时曹操听取两位参谋的话,攻取蜀地还是很有可能的。为什这样说呢?一是刘备新得益州,人心不稳,尚未站住脚根;二是曹军占领了汉中,成都震动,人人畏怕;三是刘备与孙权为荆州事,此时正剑拔弩张,顾益州顾不了荆州,很难全心抵抗曹操的进攻。

古人曾说过天与之而不取,会遭遇不祥的。曹操没听取建议,就留下夏侯渊、张郃、徐晃镇守汉中,自己率大军回了许昌。这时的刘备在稳定了荆益事后,听取了谋士法正的建议,马上出兵争夺汉中。经过一翻苦战较量,老将黄忠刀劈曹军主将夏侯渊,夺取了汉中地,曹操从此丧失了夺取益州的最佳时机。刘备得了汉中,出可威胁关中,攻取雍凉地,退可据守,保成都安全。

曹操作为一代杰出的军事家,三军统帅,不会不知道得到汉中时正是拿下蜀地的最好时机,他之所以放弃,可能有这些原因:一是军队长途跋涉,取得汉中,已是疲惫不堪,再夺益州,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何况能不能一下子夺得蜀地还在两可之间呢;二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从许昌到汉中,再入蜀境,军需供给很是问题;三是长时间远离都城许昌,内有反对派时时伺机夺权,蠢蠢欲动,外有江东、北地虎视耽耽,寻机扰后,稍有差池,就会满盘皆输,得不偿失。

文章TAG:蜀地此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