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冲脉怎么练,《金匮要略》冲脉病证治规律

冲脉怎么练,《金匮要略》冲脉病证治规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2 13:57:36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所说的,你内心没有正直道义,就会馁,馁就是泄气,蔫了,和放久了的柿子一样。“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是内心有道义而生出阳气,不是样子很道义就能生出阳气来。一句话,真心才有,假装没有。其实孟子师父说的这两句话特别简单,在生活中,多保持善意,多做好事,那么就会生阳气,你就会越来越健康,到了完全健康的时候,就会开悟,也就是佛家说的“明心见性”,就会产生真正的智慧而不是知识。

到了那个时候,对于万事万物背后的大道规律就会自然明了,任何事情都能解决的特别好,任何人都能相处的特别好,所谓“真常应物”。那个时候,就是初步踏入了“圣贤”的门槛,可以干事业造福天下众生了。在儒家,叫做“修齐治平”,在道家叫做“修成人仙”,在佛家谓之“初果阿罗汉”。历史上的无数英雄豪杰无不从此路自卑而高。

像张良,得到黄石公的点化,回家潜修密炼而有成果,遂有一助刘邦而创立汉室。如诸葛亮,得师父真传后隐居潜修,成功之后助刘备逐鹿三国。再如董仲舒、东方朔、魏征、邵雍这些名垂青史的大儒真儒,皆此一圣路。所以张三丰祖师这样评论: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吾尝论之矣。

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赡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张三丰全书》集气生义,看似简单,但却又是最难的。因为做好人容易,时时刻刻做好人难。时时刻刻做好人容易,心里没有不好的想法难。

而人身中之阳气,就因为人的一念、一言、一行,而积累或泄漏。即佛家所谓的“身语意”,修行从此修,泄露也从这三处泄露。因此孔子孟子曾子子思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目的就是为了把人塑造成纯全君子,真的经过了多年的学而时习之,不断的总结反思修行,最后达到“念念皆善”,变成纯全君子了,那么无论健康和智慧,还是治国平天下,都解决了。

所以孔子说“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那是心里一切想法都是善意,因此善合天道,则理所当然不违反规律。集气生义,则是从反过来说。当一个人肾气、阳气越来越充盈,那么会反过来促进开智慧。志一动气,气一动志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孟子·公孙丑》我有个朋友,当年师父让他苦修,连续十五天打坐,每天双盘三小时不间断,不允许放腿。这哥们哪里受过这罪,疼的哇哇叫,连续几天都偷偷放腿了。后来,终于无路可退,需要面对,他在疼的不可耐受的时候放弃抵抗,接受疼痛。

结果很神奇,一瞬间,疼还是那个疼,剧烈的疼,但是“疼是疼,我是我”,疼与心并存而不干涉。凭借这个心法,他连续坐了十五天而再没喊过一声疼。十五天之后更有趣的事发生了。我这个朋友描述他当时心特别清静,觉得世界很美好,随便听哪首流行歌都感动的想哭,觉得在诉说真理,看到路边的垃圾桶和电线杆,看到铁丝网和小鸟,都觉得感动,觉得充满了爱。

这哥们后来坐地铁哭了一路,因为看到车里的人,觉得都是亲人,看到窗外的世界也觉得亲切,就想回报这个世界的爱,想去爱每一个人每一个生物。再翻开《心经》,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五蕴皆空,这都是实践的体验而非文字学习而来。《心经》这就是“志一动气,气一动志”的例子。因为专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道义生。因而心志发生了蜕变。

我们经常说心志这个词,什么是心志?神动为心,心动为念,念念不绝为志。说“诗以言志”,就是说的神之心,心之念而为志。新闻里偶尔会看到一些“奇闻”,比如妈妈看到孩子被压车底,一瞬间抬起了汽车救出孩子。这是爱子心切,不顾一切,只有一个坚固的念头就是救孩子,所以志一动气的例子。再如,很多小孩子从高楼坠落,却毫发无伤或者轻微的蹭破点皮,这怎么解释?因为小孩子内心单纯,没有成年人那么多恐惧和怕死的想法,所以“无有恐怖”,也就没有“颠倒梦想”,所以这也是一种“志”,这个志让他没有受伤害。

而成年人则相反,有一个很出名的段子说,一个囚犯被绑在黑暗的房间里,蒙住眼睛。行刑者说我割了你的手腕,其实并没有,但是与此同时打开水管让水流出来滴在地上。之后,人们去看这个人,已经死亡,死亡的各种医学特征都和失血过多一致,但是他并没有被割,是被自己吓死的。这也是一种反面的“志一动气”。孟子说“持其志,无暴其气”,是教我们如何养气。

其实这就是《中庸》里开篇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教我们养气炼心,是儒家的修心口诀。也是道家的“抱一守中”炼己口诀。也是佛家的“忍辱降心”六波罗蜜之一。结语总结一下,孟子的炼气之道,就是炼心。炼心,则气从之。

怎么炼心,那就是从念头到语言到行为,都要向大道看齐。尊天道,所以合乎阴阳。敬地道,所以合乎刚柔。和人道,所以合乎仁义。如此勤而行之,则气越积越厚,心越炼越明,到了质变的时候,则心开脉解、百脉皆通,百病全消、超凡入圣。显,可以出将入相,隐,可以变化莫测。修身齐家治国平台下无不在此,参天地化育无不在此,利益众生天下大同无不在此。

下回预告:今天先写到这,之前两篇分别写颜回、孔子的证道和立说,今天是第三篇专讲孟子的炼气,后面第四篇会写文天祥舍身取义,临终证道的内容,和今天这篇讲“集义生气”是紧密相关的,文天祥慷慨赴死,一志不回,这便是集了大大的义,也生了大大的气,所以临终死而不亡,成神成圣。堪称是修行界的“火线入党”。朋友们下回见。

有没有通过练习静坐提高身体素质的朋友?谈一谈经验体会?

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气功热的时候爱上练气功的。那时候买了一本由当时的气功大师王瑞亭著作《少林内劲一指禅》,就照葫芦画瓢练习的,断断续续练了几十年。坐禅是我最喜欢练的姿势,因为入静快,我个人认为,禅功并非需要坐禅,任何环境、任何场所、任何姿势都可以的,只要脑子产生意念,排出杂念,身体随时可进入禅的状况,只不过是坐禅能很快达到浑圆一体的状态。

开始坐禅会感觉难于入静,而且感觉腿麻,身体僵硬,不舒适的,待打开些经络穴位之后才能感觉到奇妙之处,特别是打开某个重要穴位,就会有一种沐浴的感觉,身体部位像流水似的,暖暖的,非常舒服。现在有时身体累了,或者心情不好时坐禅难入静,就打开喜欢听的音乐,慢慢的就进入状态了。练气功及坐禅对身体有很多好处,当兵时两脚的脚趾头都冻坏了,每逢冬天都发痒,自练气功之后,冻伤都养好了。

再就是小时候就因贫血,经常四肢麻木,特别是身体累时更严重,自从练气功之后,这些症状都没有了。练气功、坐禅,不仅对身体有益处,还能开悟,常常进入状态之后,生活中有些往往解不开的事情,似乎能让你豁然开朗,一下懂得了很多,所谓的‘禅悟’就是这样的吧!我的业余爱好是:看书、听音乐,气功、易经和中医,因为气功、易经、中医它们三者信息是相通的,都是相补相就的。

文章TAG:冲脉病证治金匮要略规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