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大皇帝观星图怎么领,唐朝的观星和占星

大皇帝观星图怎么领,唐朝的观星和占星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2 18:33:18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乃谓:《易传》曰:圣人受命而王,黄龙以戊己日日见。七月四日戊寅,黄龙见,此帝王受命之符瑞最著明者也。又曰:初六,履霜;阴始凝也。又有积虫大穴天子之宫,厥咎然,今蝗虫见,应之也。……许芝怕是黄龙、白雉之类还不够,又搬出蝗虫来加码。卢弼《三国志集解》讥之曰:“蝗虫亦为符瑞,则世无妖孽矣。”但卢氏称之符瑞实谬,所谓“今蝗虫见”,是由反面强调鼎革易祚之义。

按《汉书》五行志:“传曰:言之不从,是谓不艾(乂),厥咎僭,厥罚恒阳,厥极忧。时则有诗妖,时则有介虫之孽,时则有犬祸,时则有口舌之疴……”所谓“介虫之孽”,《说文》释为“蝗,螽也”,乃“阳气所生”。许芝劝说曹丕别老是这么端着,倘违拗天命而失在过差,难免亢阳不乂,眚灾迭见——蝗虫即其征验。其实,曹魏代汉自是大势所趋(既成三分鼎立,“挟天子”再无必要),但曹丕很看重话语作用,登基前必须让人将劝进文章做足(裴注引述诸臣劝进之言连篇累牍,读来不胜其烦)。

意思的是,从献帝禅位诏书到大臣们的疏奏,都拿天文运势、祥瑞图谶说事,没人直言弱肉强食才是硬道理。后来孙权称帝前,同样借祥瑞大做文章——“夏口、武昌并言黄龙、凤皇见”(《吴主传》),这样才让孙权心安理得做了“大皇帝”。这就是君权神授的合法性,也是史官笔下的文明法则。龙形玉佩,宋,高6.2厘米、长7.5厘米、厚0.3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数据库)龙,作为帝位与权力象征,在所有符瑞中尤其显得重要。

《三国志》魏、吴诸帝纪传多有黄龙青龙见于某地记载,仅曹叡、曹髦、曹奂在位时就不下十余次。明帝时青龙见于摩陂井中,于是改年,又改摩陂为龙陂,曹叡还亲率群臣前往观看。《三国志》所录眚祥通常不作占验,但这事情显然被认为是吉兆。其实,是凶是吉还两说。卢注引《宋书》五行志曰:“凡瑞兴非时,则为妖孽,况困于井,非嘉祥矣。

魏以改年,非也;晋武不贺,是也。干宝曰:自明帝终魏世,青龙黄龙见者,皆其主废兴之应也。”其谓“晋武不贺”,是指司马炎太康五年有二龙见于武库井中,大臣刘毅以非其所处,劝帝不贺(《宋书》五行志五)。龙见井中之事,以前汉惠帝时就有,《搜神记》卷六引京房《易传》占曰:“有德遭害,厥妖龙见井中。”不过,宋志未称摩陂之龙为“妖龙”,其谓:“案刘向说:‘龙贵象,而困井中,诸侯将有幽执之祸也。

’魏世龙莫不在井,此居上者逼制之应。”这是暗指司马氏专政,魏主困厄之应(确实,明帝及三少帝时黄龙青龙屡见,只有一次不在井中)。龙厄井中作为一种喻象,似乎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同时指向另一种权力,预示着此消彼长的“并世盛衰”——在史家的宏观视野中,历史进程便是演绎被赋予神秘旨意的“五德终始”。所以,史书上龙的出现往往预示着改朝换代或是宫廷之变。

但看《宋书》《晋书》五行志(二志记录三国时期灾祥最多),那些眚咎事验都被称作“龙蛇之孽”。古人以龙蛇并称,二者实视为同类。翻检《三国志》各帝王纪传,有一点让人颇感疑惑——其时龙孽甚多,却未见之于蛇。而《宋书》《晋书》各志所记蛇孽层出不穷,但不是在汉灵帝之前,就是晋宋之事,偏就不见三国这一段。这难免不让人猜想,三国时抑或蛇亦作龙,见之各处或困于井中之龙难道不会是某种大蛇?《白猿图说》,是中国古代以图为主的占候类著作。

这是其中“黑气如龙衔日占”的占词,意谓有叛臣出现。该书传本稀见,此为台湾国立图书馆藏本(来源:书格)在小说《三国演义》里边,开篇第一个场景就是青蛇蟠于御座——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

随之京师地震,海水泛滥。再往后则是雌鸡化雄,黑气腾空,白虹贯日,山崩地裂……这说的是汉灵帝时灾异不断,一切征验指向阉宦干政,盖因蛇孽既主兵灾,又是妇人之象(宦竖亦作“妇寺”)。于是,十常侍的宫闱之乱引出黄巾和董卓,继而十八镇诸侯开启分分合合之杀局……小说家梳理出这样一个层层推进的叙事脉络,起点即在于蛇见御座。

文章TAG:观星占星唐朝皇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