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红军营甲1号是什么单位,毛主席甲字第一号持枪证

红军营甲1号是什么单位,毛主席甲字第一号持枪证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1 15:02:42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而取代冲锋队的就是希特勒的新打手党卫军。党卫军最早并不是战斗部队,它是一只效忠于希特勒的个人防卫部队,最初只负责元首和高官的安保和内部反特。党卫军名义上的元首是希姆莱,但他实际上的效忠对象只有希特勒本人,著名的盖世太保就属于党卫军的序列之一。党卫军一开始只负责国内的各种内务,二战爆发以后,希姆莱将党卫军编入了德军序列送上战场,党卫军和德国国防军成为了德国在战场上的两支力量。

在最初党卫军的势力并不大,它们的挑选标准很严。能加入党卫军,基本要通过模特选美大赛。血统不纯的人是不可能进入的(纯正日耳曼人),形象不好的人也是不可能进入的,对纳粹忠诚度不高就更不可能。由于党卫军拥有着疯狂的战斗热情,加上统帅部对他们的优先供给,让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远远好于德国国防军,成为了德军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盟军阵营内当时有一句调侃——“党卫军是敌人,国防军是友军”,用来讽刺出工不出力的国防军和疯狂的党卫军。但是在后来,进入1944年以后,随着德国东线战事不断恶化,党卫军的录取标准也越来越低。最初的党卫军是要求身体健壮,血统纯正,战斗素质过硬。而1944年以后,党卫军的入学标准变成了是人就行。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捷克,奥地利,甚至瑞典挪威等各个纳粹的仆从国都加入了党卫军,业务也越来越广,不仅管打仗,还管集中营,侦查,肃反,镇压起义等等,也让党卫军从一支专业化的核心部队变成了一支五花八门,说着各种语言的“国际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如以往。

党卫军在纳粹灭亡的前夕,曾经一度达到过95万人的规模,可是那也是党卫军最后的疯狂。党卫军的口号是“吾之荣耀即忠诚”,而他们从某种意义上也的确做到了这点。柏林之战时,德国上下所有人都明白纳粹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各支德军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厌战情绪。但党卫军还在坚持抵抗,国会大厦战斗打响时,有两千多党卫军负责保护国会大厦,最终他们以师长以下全部阵亡为结局,没有一个人向苏军投降,让苏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中山舰是什么情况?

中山舰是什么情况

“中山”舰原名“永丰”号,是清政府在1910年8月16日向日本民营船厂订造的航海炮舰,同型还有1艘“永翔”号,其中“永丰”由日本三菱长崎造船所建造,“永翔”由日本川崎神户造船所建造,设计上参考了日本海军的长江炮舰“嵯峨”号。排水量780吨,总长65.8米,装备1门4英寸口径阿姆斯特朗前主炮,1门3英寸口径阿姆斯特朗后主炮,以及4门47毫米哈乞开斯机关炮和2门37毫米维克斯乒乓炮。

建造完成,从日本返回中国时的“永丰”舰,即“中山”舰。“永丰”“永翔”舰建造过程中,遇到了清王朝退位、中华民国诞生的政权更迭,作为前朝的遗产,民国海军部竭力筹措资金支付了剩余建造款项,将军舰接收回国,仍然保留清代订立的舰名。此后“永丰”“永翔”都被便在民国海军第一舰队,1917年“永丰”参加护法舰队叛离北京政府,加入广东护法军政府海军。

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后,孙中山主张广东当局联合奉系进攻直系,广东军政府陆军总长陈炯明对此表示反对,1922年6月16日发生了炮轰孙中山广州官邸的事件,当时“永丰”等护法舰队军舰表示支持孙中山,孙中山曾一度避难于“永丰”舰。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将孙中山曾经蒙难的“永丰”舰更名为“中山”舰,以作为纪念。

该舰之后在1926年3月20日发生了舰长、共产党人李之龙被广东国民政府当局拘捕的中山舰事件。1937年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山”舰的姊妹舰“永翔”于12月18日和第三舰队其他主要军舰一起在青岛自沉阻塞航道,后被日军打捞维修后移交给汪精卫伪海军,更名“海祥”,长期驻扎威海刘公岛,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中国海军收回,恢复“永翔”原舰名。

1949年该舰编在海防第二舰队,林遵发动第二舰队部分军舰起义时,“永翔”舰反对起义,率领第二舰队部分军舰冲出长江口,后在台湾地区海军中服役到1953年8月16日退役,1957年12月31日拆解。修补油漆后以新舰姿态陈列在中山舰纪念馆内的中山舰残骸。“中山”舰则在抗战中参加了保卫大武汉的作战,主要为各处的陆军、炮台运输弹药军火,同时配合水上布雷行动。

文章TAG:营甲甲字第一号持枪毛主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