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下浒山水库什么时建好,章松到下浒山水库调研指导防汛工作

下浒山水库什么时建好,章松到下浒山水库调研指导防汛工作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7:48:53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十八世纪初,洞庭湖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经历了不足300年,洞庭湖缩小为2800平方公里,缩小了一半以上。鄱阳湖湖水越来越浅,形成了“丰水一大片,枯水一条线”,两湖问题非常突出。湖面缩小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方面原因,两湖位于山地丘陵区,水汽旺盛,降水较多,发育着很多河流,加之地形似如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最后河流全部汇集到湖水中,河流是自然界中动力作用最强的外力作用,它把上游泥沙搬运到下游,沉积下来,对于两湖而言,往往使湖泊缩小,湖水变浅,这是主因。

另一方面原因是人类活动过度干预,围湖建圩,过度垦植,也是导致湖面缩小的一个因素。为什么要深挖鄱阳湖与洞庭湖呢?通过我们深挖可以改变湖水的蓄水能力,两湖地区四季降水不均匀,通过湖泊多蓄水,旱时可以从湖泊引水、调水,涝时可以多蓄水,减轻对围堤的压力。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湖泊开展养殖业,让八百里洞庭,富饶的鱼米之乡再次重现。

深挖两湖还可以为长江解忧,长江历史上多水患,武汉做为长江中下游800多万人口城市,这里的水灾一直是很严重,通过两湖分洪,可以减轻城陵矶至九江河段洪水压力,为武汉解围。三峡水库下面的长江干流上,没有一座水库可以蓄洪、调洪,而两湖可以承担三峡水库之功效,所以深挖意义重大。深挖鄱阳湖与洞庭湖可行吗?两个问题难以解决,一是两湖流域内泥沙淤积非常严重,长江流域梅雨期,年际变化大,水文大年降水强度非常大,今年小时级别降水多地达到300多毫米,往往导致山洪暴发,携带的泥沙不亚于黄土高原一次泥石流的暴发过程,泥沙所到之处,掩埋山间洼地,淤平河坝,最后泥沙汇入湖泊。

湖泊运转了三百多年,清淤的工程量超出我们的想象。二是经过二三百年的发展,人们难以抵挡自然条件优越的湖岸边诱惑,人们在湖边垦殖,建房,修建工厂,这里早已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家园。下图是洞庭湖水面积变化。如果深挖湖泊,会导致湖岸边落差加大,夏季降水后,雨水及河流侵蚀加重,导致湖岸边水沙失衡,加剧了对湖岸边的侵蚀,长此以往对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构成威胁。

如地基下沉,地面出现裂缝,建筑物倾斜等自然灾害。其次,湖泊淤积泥沙的速度与我们挖湖的能力,比一比、赛一赛,最终我们人为之力是抵抗不了自然界的泥沙沉积速度,我们这样做是与大自然掰手腕, 这样不是我们解决湖泊问题的办法。我们有黄河治淤经验,治理黄河泥沙不是用天鲲号开挖河道,而是利用人造洪峰清淤河床,把淤积的泥沙冲到大海。

实践证明,我们充分利用水沙平衡,掌握好河流运行规律,河床才慢慢降低。我们怎么治理两湖,如何改变它们的命运?对于两湖治淤来说,首先是解决治沙问题,在可以修建水库的上游,建好水库,把洪水拦蓄在上游,让泥沙不下山,少下山,控制好泥沙的入湖问题,实现清水入湖。其次,常备不懈,开展好绿化工作,从长远着想,着眼于未来,加强水土保持。

只有提高了植被覆盖度,把泥沙留在山上,清水下山,湖泊才能保持旺盛的青春。第三,疏通两湖入长江河道,让湖水中泥沙随洪水迁移,以水带沙,以水携沙,逐渐降低湖底的高度,这才是正确解决湖泊问题的方法。从长远来看,湖岸边都是我们上百年来人类建设的美好家园,让我们大范围退耕还湖,已经做不到了,这要牺牲我们几十年发展的成果,只有在现有基础之上,从河流与湖泊的自然规律出发,加大水利设施投入,在有财力的条件下,可以清淤挖湖,以之为辅,延长湖泊的使用寿命,这才是解决两湖问题万全之策。

古诗和现代诗真正的差距是什么?

古诗和现代诗真正的差距是什么

酬悟空邀答:古诗和现代诗真正的差距就是时间上的差距,古诗是古代的,现代诗则是现代的。如果从文学形式上区分,古诗又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格律诗)。习惯上,我们又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产生的新体诗称为现代诗。在这方面,两者在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有很大差别,故很难作比较,或者说其差距仍然是时间上的差距。中国的传统诗歌由《诗经》开始,就是以汉语言为基础产生,并随着语音、语词、语法的发展而走向成熟,但其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声律体系、意象体系都是以《诗经》、《楚辞》作为基础发展,至今有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已形成相对固定的审美情趣。

文章TAG:浒山水库时建好章松防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