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他们是如何进行识字教学的,注音识字教学是什么

他们是如何进行识字教学的,注音识字教学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3 00:48:4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西周初,这个如家派别没落了,但在殷商后代的宋国还有后裔。比如孔子。在西周,已有官学,官学教授文字。中国办学的传统,至晚,从西周始。有了学校,就是“一对多”的讲课了。但当时没有拼音,其实和口耳相传没有区别——学生不能自学。汉字的特点,是“形音义”兼备,哪一点没学会都等于没学。关于汉字的读音,后来了有了“反切法”,到唐宋,“反切”已经发展的很细致,不仅注音,还可以标声。

民国时期的努力也很重要,但比不过“汉语拼音”的出现。1955-1957,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拼音方案委员会制定方案,其中,周有光先生做了突出贡献。1958年2月全国人大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世界通用的26个拉丁字母,分五个部分——第一,字母表,规定字母的顺序、读音和写法;第二,第三,声母表和韵母表,规定声母和韵母的拼写方法及规则;第四,声调符号,规定了声调的符号和标记方法;第五,隔音符号。

这个方案推行之后,在汉字注音、同一读音、推广普通话,特别是语文教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提供了一种标准,也提供了一种自学方法,尤其对于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学习汉语汉字是重要的工具。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82年,国际化标准组织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我不知道“字源识字”是否能有上述这些功能。五我以为,所谓“拼音识字”这种识字方法是不存在的。小学上来要学汉语拼音,不过是交给学生使用一种工具,看到学过的字知道怎么读,即便没学过的字,通过拼音亦可自学。识字的规律,从心理学角度讲,其实就是“死记硬背”。这就像汉语拼音还没发明之前,在新中国建国之处,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就是通过一个字一个字地讲,通过参加扫盲的人的“死记硬背”,使500万目不识丁的人不仅可以看书看报,还能自主学习。

小学生其实也是如此。学了汉语拼音,是有了一个学习的“拐棍”,再见到刚学过的字可以拼读出来,至于字形字义,那就完全要靠不停读写背下来了。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讲解一个字原来的本义和引申义变化,肯定有益于学习,但也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必与学习汉语拼音对立起来。不容否认的是,学会汉语拼音的人,对于汉字汉语的学习上,相比于不会的人,具有优势。

特别是在计算机时代,更不能否认,学过汉语拼音的人,使用电脑更方便,学习其他拼音文字语言也更容易。汉语拼音,是汉语汉字与其他拼音文字的重要沟通桥梁。舍弃了,岂不类似修炼“葵花宝典”?总之,我认为,“字源识字”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真正懂行的大多数教育界、文字学界人士支持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具有可操作性。

文章TAG:识字教学注音他们是如何进行识字教学的注音识字教学是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