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罗宪怎么不救蜀国,蜀国最终投降魏国

罗宪怎么不救蜀国,蜀国最终投降魏国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1 16:36:10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这时蜀国已经灭亡,救援蜀国只是句空话,吴帝孙休的真实意图是混水摸鱼,吞并蜀国东部沿江诸郡县。至于后来东吴攻打罗宪,《襄阳记》中把罗宪塑造得义正言辞就更没道理了。东吴没有全力救援蜀国,有两个原因:第一,东吴发生了内乱;第二,未能预见蜀国会灭亡。

蜀国灭亡时,为何东吴非但不救,反而趁火打劫?

概念错误!东吴没有不帮忙,而是积极出兵救援。只是兵马未到而刘禅已经投降,所以东吴攻打的是当时已经归属曹魏的土地,不能说趁火打劫,因为那时候属汉都没有了。东吴的做法无可厚非。(刘禅)先理一下这个所谓的“趁火打劫”事件。根据《三国志 吴书 三嗣主传》的记载,“冬十月,蜀以魏见伐来告......甲申,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于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

蜀主刘禅降魏问至,然后罢。”就是说吴主孙修在收到曹魏伐蜀的报告的时候,没有耽搁,立刻调兵遣将,兵分三路,丁封、孙异直接往沔中救援蜀汉;丁奉率军攻打曹魏控制的寿春,意在围魏救赵;留平、施绩驻扎南郡准备视情况策应。但是兵马未到,刘禅已经投降,所以救援没有成功。因此,不帮忙一说相当荒诞,你自己投降这么快还怪别人吗?(孙休)那位什么会有东吴趁火打劫一说呢?在于下一段的文字:“二月,镇军陆抗、抚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众围蜀巴东守将罗宪......魏使将军胡烈步骑二万侵西陵,以救罗宪,陆抗等引军退。

”第二年,东吴陆抗、步协、留平、盛曼又会攻蜀汉的巴东守将罗宪,所以有趁火打劫一说。另外,在《蜀书 霍弋传》部分,裴松之作著时引用了一段《襄阳记》的文字:“吴闻蜀败,起兵西上,外讬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徼其利,背盟违约。且汉已亡,吴何得久,宁能为吴降虏乎!"”然后说罗宪击败了东吴“入侵”的军队,孙休又派陆抗率大军攻打,最终罗宪向曹魏求援,司马昭派胡烈率军救援,陆抗退兵。

(魏灭蜀之战地图)《襄阳记》的作者叫习凿齿,他的另一部作品就是《汉晋春秋》。其立场相当鲜明,褒扬蜀汉而贬低魏、吴。所以,其文章中对东吴救援蜀汉的行动定性就是“外讬救援,内欲袭宪”,目的就是夺取罗宪的巴东之地,而罗宪则被塑造成据理力争的英雄。但是,这个逻辑是不通的。东吴救援行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只有东吴自己知道,《襄阳记》中的话就属于诛心了,没有证据。

况且,蜀汉是投降得相当快,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东吴救援不及情有可原。所以,揣测东吴本意就是趁火打劫的观点不能成立。至于后来东吴攻打罗宪,《襄阳记》中把罗宪塑造得义正言辞就更没道理了。因为即使《襄阳记》也没有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是蜀汉先投降,而东吴后攻罗宪。所以说,东吴攻打巴东的时候,蜀汉已经灭亡。东吴并没有违背盟约。

三国演义中魏延若不死,他和姜维能否拯救蜀国?

天下大势,浩浩沧桑,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历史说国家灭亡绝对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原因。但是历史又说人才可以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其他且不论,我觉得魏延活着起码蜀国不会那么快亡。但还得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1个问题就是纠正诸葛亮对于魏延的偏见。这个问题其实相对来讲比较好解决,只需要刘禅对魏延更加的信任就解决。

因为魏延不满的是诸葛亮以及杨仪等人的打压,但是对于刘备和刘禅是绝对的忠诚。只需要封姜维为大将军,魏延为大都督即可,魏延守汉中,姜维守永安。魏延守汉中起码可以防止邓艾通过阴平小道偷袭成都。为什么这么讲?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当中都讲到了魏延在驻守汉中任汉中太守的时候。曹魏军队不能够在汉中占到半点的便宜。

汉中的丢失是因为姜维在魏延死后接管汉中不到一年的时间。姜维在汉中之所以损失惨重,节节败退。主要因为他的对手是司马懿。但是如果是调往永安方向,主要的对手是东吴。这样的话。姜维面对的对手主要是陆逊。我个人觉得两人起码可以打个平手。但我们都知道, 姜维的寿命是远远长于陆逊的。所以,陆逊去世以后乘长江而下,再来一次猇亭之战,收复部分领土也未可知。

第2个问题给两位配合适的副将或者是谋士。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难的,因为我们知道的蜀国后期其实名将比较少,但是我们也得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只要在前线稳定的话,后方没有必要用那么多的武将。我个人建议给魏延配霍弋,罗宪。为什么配这两个呢?因为这两个都是善于防守和善于治军的人。魏延个人善于治军,这是他们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魏延更喜欢用奇谋,更善于冒险,副将两人当中留一人防守汉中都没有问题。

文章TAG:蜀国罗宪不救魏国投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