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罗宪怎么不救蜀国,蜀国最终投降魏国

罗宪怎么不救蜀国,蜀国最终投降魏国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1 16:36:10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哪怕前线失利,至少汉中还在蜀汉手中。另外魏延对抗魏国,没有投降的可能。由于霍弋,罗宪都是后辈魏延指挥起来也更加的得心应手。给姜维配马岱,张嶷,廖华,王平。为什么人员要多于魏延,主要是可以发挥,对东吴的对抗强度。毕竟姜维是一个文武全才,而且是善于谋划战术战略进攻的,那他需要的是勇将进行冲锋陷阵。廖化,马岱都善于冲锋。

而且对抗东吴的武将这几个还是比较有优势的。王平可以单独的执行任务,也可以留守永安,毕竟王平办事牢靠。也可以避免王平,姜维对抗老东家魏国的尴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廖化、王平水军也还是可以的。第3个问题解决粮草运输。这个问题比较关键,因为魏延、姜维都属于后期的一流武将。按照前面两者的分配,几乎已经将蜀国的重要军力和全部身家都布防在前线了。

蜀国国君刘禅想要控制好两人,就必须通过粮草这一砝码。蜀国内政方面主要是将粮道进行疏通,随时保证前线粮草分配,这也是前线战斗力的保证。所以我想说的是,蜀国想要保证不灭,甚至大有作为的话,魏延不死当然是有大用途的。但这需要蜀国国君刘禅展现出高超的用人技巧和治国谋略。在保证蜀国大本营安全的前提下,再徐徐图之。

蜀汉最后的铁壁罗宪,为何宁肯投降魏国也不愿投降东吴?

罗宪是蜀国的巴东太守,蜀国灭亡后,他有两种选择:一则是投降魏国,一则是投降东吴。为什么他选择投降魏国,而与东吴苦战呢?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蜀国皇帝都投降魏国了,罗宪是奉诏而降魏西蜀覆灭后,蜀国许多缘边郡县处于混乱状态,旧朝廷没有了,新政权还没进入,人心惶惶,不知去向。身为巴东太守的罗宪已经收到蜀帝刘禅的诏书,指示他向魏军投降。

此时的刘禅实际上已经逊位,但是从君臣大义上说,他是罗宪的老东家,罗宪是臣子。罗宪奉诏降魏,名正言顺。第二,东吴军队兵临巴东城下然而,罗宪尚未向魏军投降,就发生一起突发事件:东吴军队以救援蜀国为名,发兵出击巴东(四川奉节),企图占领这个入蜀的关键城市。这时蜀国已经灭亡,救援蜀国只是句空话,吴帝孙休的真实意图是混水摸鱼,吞并蜀国东部沿江诸郡县。

罗宪对东吴军队的举动十分震怒,说道:“我朝已经倾覆,东吴与我唇齿相依,非但不同情我们的遭遇,反而趁火打劫,实是不仁不义。蜀汉已亡,难道东吴就能独存吗?我岂能当吴人的降将俘虏呢?”此时他手中只有两千人马,却据城自守,负隅顽抗,令东吴军队进攻受阻。第三,苦撑危局,罗宪死守巴东吴军进攻受挫,吴帝孙休大怒,命令抚军将军步协率兵增援,不夺巴东不肯罢休。

在吴军强大攻势面前,罗宪苦苦支撑,并急急向魏国安东将军陈骞求援。应该说,罗宪也颇有能耐,在兵力居于劣势的情形下,他居然打败步协的援兵,巴东仍岿然不动。孙休都气疯了,巴东只有区区两千守兵,若是都攻不下来,帝国脸面何存?他又派陆逊的儿子陆抗领兵三万,从西陵出兵直取巴东。此时巴东已经被围数月,城市疫疠流行,病倒的人超过一半。

眼看敌人兵力越来越多,巴东已是无力支撑下去,有人便劝罗宪弃城而逃,守城守到这份上,已经对得起天地良心了。罗宪慨然道:“我乃是一城之主,百姓就指望我了,有危险不能解除,情况紧急就弃城而逃,这不是君子所为,我要死也死在这里。”第四,东吴无功而返,罗宪一战成名巴安形势危急,魏国安东将军陈骞上书晋王司马昭,司马昭指示荆州刺史胡烈率步骑兵两万人,袭击东吴军事重镇西陵,以缓解巴东的军事压力。

此时距离出兵巴东已有六月之久,东吴军队久战无功,疲惫不堪。由于胡烈摆开进攻西陵的架式,陆抗不得不把三万兵力调回,事实上吴军已是无力攻下巴东。吴帝孙休最终不得不下令撤围,巴东之战,吴师竟空手而还。此役的失利对东吴无疑是一大打击。因为他们的对手并非强大的魏军,而是蜀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太守,在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颗粒无收,西进计划严重受挫。

三国未年,东吴明知蜀国灭亡后就轮到自己为什么不派兵救援?

在邓艾、钟会发动灭蜀之战时,东吴并没有直接出兵救援蜀国,而是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进攻魏国,以期减轻蜀国的军事压力,达到调动敌人主力的作用。然而,东吴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并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最终未能拯救蜀国。第一,东吴皇帝孙休出兵进攻魏国公元263年农历五月,魏国发兵攻蜀。八月,在魏军的进逼下,姜维退守剑阁,并紧急向吴国求援。

文章TAG:蜀国罗宪不救魏国投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