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罗宪怎么不救蜀国,蜀国最终投降魏国

罗宪怎么不救蜀国,蜀国最终投降魏国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1 16:36:10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以数百破万余,这个战绩也是非常傲人的,足以入选十二虎臣。第九个是王平。王平在街亭以疑兵计吓退张郃,在卤城之战据守南围,又击退张郃,两退张郃。而在曹爽伐蜀之战时,王平以三万人挡住曹爽十万大军,最终迫使对方撤军。凭这几个战绩,他足以入选十二虎臣。第十个是张翼。张翼在蜀汉晚期多次随姜维北伐,也是屡建战功。蜀汉灭亡之时又和姜维一起守剑阁,是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之一,可以算一个。

第十一个是廖化。虽然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谚语,似乎廖化能力有问题,但是实际上廖化的水平也不错。在荆州失陷以后,廖化诈死带着老母返回益州,真正的千里走单骑。在蜀汉后期也是非常活跃,还击败过魏国名将郭淮,所以也可以算十二虎臣之一。第十二个是邓芝。本来按照邓芝的资历,应该是放在前面。不过邓芝是文武双全,还出使过东吴,表现不光在武将方面,所以放在了后面。

另外姜维虽然也多次率军北伐,不过他的地位和吴国的周瑜、吕蒙等人相似,因此不适合排在这里。而霍弋、罗宪在蜀汉灭亡以后,霍弋守南中,罗宪守永安,都有不错表现,不过此时蜀汉已亡,所以不算在蜀汉十二虎臣之中。所以就个人意见,关羽、张飞、黄忠、赵云、魏延、吴懿、陈到、霍峻、王平、张翼、廖化、邓芝这十二个人可以算蜀汉十二虎臣。

霍弋和罗宪作为蜀国最后的名将,在邓艾灭蜀之时,为什么拥兵自重?

霍弋和罗宪两人在蜀汉灭亡时并没有拥兵自重,他们各司其职,保护了蜀汉边境的安全。先来看霍弋霍弋是名将霍峻的儿子,他长期担任刘禅近臣,是刘禅最信赖的臣子之一。蜀汉建立后霍弋担任太子舍人,负责东宫护卫、文秘工作。刘禅登基后霍弋历任谒者、黄门侍郎、中庶子等职,并对刘禅进行规谏,甚为得体。后南中永昌郡蛮夷叛乱,刘禅以霍弋为永昌太守。

霍弋治军有方,又有奇谋,很快平定了蛮夷叛乱。为了南中地区的稳定,刘禅以霍弋为建宁太守,统领南中各郡。在霍弋的治理下,南中各地再也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叛乱,确保了蜀汉南部的安定。263年,霍弋升为安南将军。当他得知邓艾偷渡阴平,直逼绵竹后,曾上书要亲自率军驰援成都。刘禅对霍弋说,他已经让卫将军诸葛瞻率军前去阻截邓艾,成都防务也有准备,霍弋无需率军援助,继续守备南中地区就行了。

可没想到诸葛瞻却在绵竹被邓艾斩杀,刘禅惊慌失措,他本想前往南中投奔霍弋,却在谯周、张绍、邓良等人的建议下放弃了这一想法,选择向邓艾投降。霍弋得知刘禅投降悲痛欲绝,率军身着素服哭祭三日。当他得知刘禅前往洛阳,受到了曹魏的优待之后,统率南中各郡向曹魏投降。曹魏任命他为南中都督,继续镇守南中。西晋建立后,霍弋率部参加了西晋和东吴的交州之战,平定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霍弋以军功得以世代镇守南土。再来说罗宪罗宪也是荆州人士,年少时师从益州大儒谯周,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同学。刘禅登基后,罗宪担任太子舍人,是刘禅太子刘璿的近臣。罗宪为人刚正不阿,礼贤下士,仗义疏财,虽然深得士民的喜爱,但却和刘禅宠臣黄皓不和。258年,刘禅听信黄皓谗言,贬斥罗宪为巴东太守,将他赶出了蜀汉中央。

而罗宪在巴东则受到永安都督阎宇的节制,这阎宇则是黄皓的亲信。263年,刘禅面对曹魏的进攻急诏阎宇率军驰援成都,罗宪留任永安防备东吴。由于阎宇抽调走了永安精锐,罗宪手里只有3000人左右兵力。蜀汉灭亡后,永安城内骚动不安。东吴又趁火打劫,派陆抗、步协、留平、盛曼等人围攻罗宪。罗宪先斩杀了城内的作乱者,安定了城内秩序。

然后严词拒绝了东吴的劝降,并率军坚守永安。面对陆抗、步协等东吴名将的围攻,罗宪以3000左右的兵力硬是坚守了六个月之久,不过此时城内守军已经死伤殆尽,疫病流行。罗宪已经做好了殉节准备。就在此时,司马昭趁东吴进攻罗宪之时,命胡烈进攻东吴重镇西陵。陆抗腹背受敌,只能放弃永安,回援西陵,罗宪成功守住了永安城。

蜀国灭亡后,大将罗宪坚守白帝城2年,为何最终投降魏国而不是吴国?

公元263年8月,在司马昭的命令下,钟会、邓艾、诸葛绪等三路魏军合计18万人,大举伐蜀,9月魏军进入汉中,到10月时,钟会大军被姜维阻挡在剑阁,前进不得。与此同时,魏军西路军将领邓艾偷渡八百里阴平小道,突然出现在成都外围的江油,蜀汉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突然出现,不战而降,接着邓艾大军又在绵竹击败了诸葛瞻率领的成都最后一支军队,兵临成都。

文章TAG:蜀国罗宪不救魏国投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