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王权无双粮草有什么用,消耗2粮草点的兵种

王权无双粮草有什么用,消耗2粮草点的兵种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6-09 23:09:01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比如三国时期姜维在汉中屯田,就是典型的自给自足型军队。唐朝以前,古代军队大多数实行这种制度,这种制度称之为“府兵制”。唐朝中期以后府兵制解体,开始出现了大批专业化的职业军队,这也让国家可以负担的军队数量大大减少,因为军队全靠国家养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朝,清朝的疆域远大于唐朝,人口数量是唐朝的五倍都不止,可是清朝的军队只有六十到八十万,远远没有唐朝多,多了实在养不起。

不过总体来说,唐朝以前,政府在和平时期养兵的成本是不大的,因为军队基本可以自给自足。所以政府可以攒下钱用来主动进攻,也成就了汉唐的赫赫功勋。说了这么多,古代打仗为什么费粮食呢?打仗消耗的粮食不是消耗在士兵身上,而是消耗在了运输上面!军队出兵是要打仗的,可是打仗不能只在家门打仗吧?发生战争的战场可能在千里之外,军队要机动到那里。

这一路上,军队要吃饭,到了战场之后,军队要吃饭,如果长期驻扎在战场,军队也一样要吃饭。士兵们的确可以带上几天的干粮,可是古代士兵不是钢铁侠,负重是有限的,一个士兵能带上十天的干粮就是极限了。直到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士兵每人也只能带七天的干粮。那么士兵的粮食吃完,就要有人运。古代没有铁路,没有大卡车,无论粮食有多少,运输的方式都是人拉肩扛,牛牵马拽。

(木牛流马的便捷,只存在于古人的想象之中)人的有效负重是很低的,走远路更是如此。有道是远道无轻载,一个人能带个三五十公斤的东西已经是极限了。牛马虽然力量大一点,但是耐力不好(牛马的耐力不如人,负重更是如此),所以速度会很慢,古代的辎重队伍,一天能走五十里路已经是奇迹了,一天只能走二三十里很正常。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比如一支辎重队,每天走三十里,战场在三百里外,政府要补给三百里以外的军队,会发生什么?三百里的路程,这支队伍要走十天,但是时间不是问题,问题是在这十天里,这支辎重队里的人和马,也是要吃饭的。

人不是机器,相信我,他们在吃光自己所运输的粮食之前,是绝对不会饿死的。所以古代政府要供给三百里外的部队要准备什么呢?要准备辎重队十天的粮食+前线士兵的粮食。对吗?肯定不对啊,因为辎重队不会留在那里,你要给他们回来的粮食啊!所以,政府需要准备的是:辎重队二十天的粮食+给军队的粮食。随着战线的拉长,你会发现大部分的粮食不是给了军队,而是给了运输粮食的辎重队。

战线越长,消耗在路上的粮食越多。在秦始皇时期,有人做过统计,秦朝要供给长城前线的士兵,从中原地区运出三十石粮食,才能有一石送到长城下,那二十九石呢?全在路上被吃掉了。而汉武帝征西域的时候则更可怕,由于道路艰难,路途遥远。从长安出发的军粮,居然只有两百分之一到达敦煌前线,浪费比例极其惊人。所以,古代军队打仗,有条件的话尽量选择就地取粮(抢老百姓或者抢敌人),或者挖运河运粮(船运的效率高很多)。

你可以发现,古代的大规模战争,比如长平之战,淝水之战等,基本都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1.补给线非常短。2.有水运。淝水之战时,前秦军队有长江和淮河作为运输通道,通过水运运输粮食。而长平之战的战场离秦、赵两国的本土和农业区都非常近,补给线只有一二百里,这才让长平之战双方各自拥有几十万军队。而只要战场稍远,没有水运,古代的战争规模就会断崖式下跌,比如萨尔浒之战。

秦惠文王有哪些杰出功劳?为何一继位就要处决秦国的功臣商鞅?

继体守文之君,既能安其位于朝,贤明用人,又能很好保持国家稳定发展,开疆拓土,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后继之君。战国初期,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为大秦的强大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商鞅变法让秦国国富民强,真实的成效实实在在,令人瞩目。孝公死,秦惠文王赢驷继位,他继续推行了新法,保持了新法的各项法规政策措施,巩固了新法成果,确保了秦国政治稳定,文化经济发展,军事强大。

商鞅变法给秦国虽然带来巨大实惠,却严重损害了秦国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以秦惠文王的师傅秦孝公的大哥为首的秦国旧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不杀商鞅难平在朝权贵们的愤恨,为了稳定朝局,秦惠文王上位后,采取了既推行新法,又杀商鞅的做法,车裂了商鞅,平抑了朝愤,很快稳定了朝局。新法的继续推行,商鞅虽死犹生。秦惠文王上位后的秦国,虽然国家实力强大了,但还不足以与山东诸国对抗,赢驷正是在正确衡量了秦国实力的基础上,才拒绝了张仪向东与诸国争名争霸的建议,而接受了既能充实秦国,又能不留恶名的司马错伐蜀建议,让张仪、司马错等带领秦军以平乱为名,进入巴蜀,一举荡平巴蜀,建立秦国郡县,让秦国开拓了疆域,拥有了沃野千里的富饶大后方,使秦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文章TAG:粮草无双王权兵种消耗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