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采碳使是什么官,特殊工人为什么特殊

采碳使是什么官,特殊工人为什么特殊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8 21:29:35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至于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的工作关系,《明会典》中记载:“在京在外武职袭替优给,都司卫所呈送该府,行奏过送兵部奏请定夺。……后行奏俱改属兵部。”到了明朝统治的末期,基本上出现了文官节制武将的模式,例如朝廷的督师、各地的总督、巡抚均为文官。清朝入关以后,由于自身并没有行政管理经验,因此几乎照搬了明朝的各种行政制度。

明朝的卫所制有什么弊端,为何短短的70年之后,朝廷便不得不募兵?

终明276年,卫所制都从未被明廷所放弃,虽然明中后期的确有采取募兵制来填充军队缺额的做法,但这只是少数,并未成为主流。终明一代,卫所制始终是明代所采取的最为主要的军事制度。简而言之,卫所在明代的设置是贯穿始终的,自洪武开始,直至崇祯亡国,明廷对于卫所的设置都从未间断过。如成化四年 (1468年),置固原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廷平定播州之后,置威远卫于府城;崇祯二年(1629年),奢安之乱被平定后,明廷就在水西置镇西、敷勇二卫,及定南、柔远、威武、赫声、於襄、息烽、修文、濯灵八所。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卫所制虽贯穿明朝的整个历史,但自明中期后,卫所制就渐渐衰落,其卫所军的战斗力是日渐低下,不堪重用。因此,自嘉靖年间后,随着明朝被“南倭北虏”的问题弄得是焦头烂额,而卫所军的战斗力又不足以能帮助明朝解决这些问题,最终明廷对于作战部队的组建,只得是依靠募兵制。此后,自募兵制成为明代作战部队兵源的主要来源,明代是相继涌现出了俞家军、戚家军、白杆军、辽东军等精锐之师。

到这里,或许很多人就不明白了,为何明初曾无敌于天下,帮助朱元璋稳固天下,帮助朱棣五征蒙古的“卫所制”,最终会衰落成如此地步,逼的明廷只能用募兵的方式来组建作战部队,然后才能去应对对外战事呢?是什么弊端,让“卫所制”衰落的如此之快?其实,明代“卫所制”会衰落,虽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无非就是卫军锐减、军纪败坏。

那是什么原因,致使卫军锐减、军纪败坏的问题出现呢?首先,我们都知道,“卫所制”最核心的就是“军户”,只有“军户”充足,“卫所制”才能发挥出它该有的作用。因此,一旦缺少“军户”,“卫所制”不可避免的就会衰落。那是什么原因让明代的卫军锐减的呢?其一、变味的“班军制度”,卫军充当班军,却是只进不出,由此造成卫军锐减。

所谓“班军”,“卫所之军,番上京师,总为三大营者也”,明代,各地卫所军队每年都需轮番赴京,编入京营操练,或保卫京师,或以备出征,此谓之“班军”。这项制度始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敕河南、山东、山西、大宁及中都将领,每年选一万四千(河南)到七万(大宁)共十六万人,春秋番上”,自此“班军”始成制度。

最初,明廷让各地卫所军队轮番上京,只是为了检阅各地的军队,然后对其进行操练,以此来增强卫军的战斗力。但是,随着时间的逝去,“班军制度”逐渐失去了曾经的目的,正如嘉靖时期兵部尚书李承勋所言:“永乐中调军番上京师,后遂踵为故事,卫伍半空,而在京者徒供营造”,本来每年调各地卫军轮番入京,这只是为了操练军队,但是随着时间的逝去,这些班军却逐渐被驱使于工役,或修筑城哨、或建造城堡,如此曾经轮换的班军,逐渐被长期禁锢在京师,不能返回原地。

而随着大量的卫所军被抽调入京做了班军,却长时间不得回原地,其原地卫所军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卫军锐减的问题。与此同时,正如弘治时期兵部尚书马文升曾言:“军卫军士内府各衙门匠役占主数万之上,见在者不过七八万,往年京师之兵,俱在三大营操练,近年多拨做工,每占役一二万之上,甚至二三年不完,顧工负累,卒多逃亡,见在者强弱相半,在京军士,疲困未有甚于此时者也”,被调往京师的班军因受不了这般繁重的工役,是出现了大量逃亡的情况。

如此,班军的大量逃亡,也间接的造成了卫军的锐减,因为班军一旦出现空缺,则朝廷势必就会继续从各地卫所军队中抽调卫军入京,而如上文所说,卫军一旦入京做了班军,因需服繁重的工役,短时间内是回不去原地。如此,班军的大量逃亡,势必就会造成卫军的锐减。其二、权贵私自占用,其不计后果的奴役,卫军为了活命,只得逃亡。

文章TAG:采碳工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