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外翁线什么时候修建,三路一环今年主线贯通

外翁线什么时候修建,三路一环今年主线贯通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7 09:09:48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台座顶面铺设城砖,并与城垣顶面甬道相连,其余箭楼、瓮城及瓮城门城楼的规划均类似西直门。城内道路亦改称阜城门街,街南侧有巡捕厅等机构。城外官道为通往西山的重要道路。清代北京城垣规制多沿袭明代。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曾对城门、箭楼等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阜城门是明、清两代自门头沟运煤进城的重要通道,故有"煤门"之称。

70年代修建环城地下铁路,城楼及附近城墙皆被拆除,将护城河填平为路。"阜城门"后来演化为地片名,泛指阜城门桥附近,即阜城门南、北大街,阜城门内外大街一带。东北属福绥境街道办事处,东南属丰盛街道办事处,西属阜外街道办事处。其中阜城门南、北大街原址为北京内城墙及护城河。6.东直门东直门城楼形制同朝阳门,但规制略小,面阔五间通宽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5.3,楼连台通高34米,瓮同西直门四角皆为直角,东西为62米,南北为68米;南侧瓮墙辟券门,门上建闸楼。

20年代初期,在瓮城内从正东向正西方向拍摄的东直门城楼门洞。门额上镶嵌的“东直门”三字清晰可见,门洞券顶“五伏五券”的做法亦清晰可辨;凸凹不平的石路面,显示着岁月的沧桑。东直门位于现在的北京东二环东直门立交桥的西侧,原为元大都东垣中门崇仁门,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洪武四年(1371年)均修补沿用,永乐十七年(1419年)修葺,改称东直门,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城楼、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1439年)竣工,成化九年城楼曾引发火灾,火灾后重修。

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于东直门外建水关,管理进京货物。清朝在嘉庆三年(1798年)曾重修城楼。1915年因修筑环城铁路将瓮城、闸楼拆除,于箭楼后部两侧建“之”字形砖蹬道。1927年将箭楼拆除,仅存箭楼台基,台基于1958年拆除。1950年在东直门城门北侧开豁口,以利交通,1965年拆除东直门城楼。

1979年在城门原址东侧建立交桥,为重要交通路口,附近有东直门地铁站和东直门长途汽车站。7.西直门西直门是北京内城的九大古城门之一,自元朝开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关口。元代为大都城和义门所在地,明清时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另外,西直门还是明清两代自玉泉山向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之门,因此有“水门”之称。

西直门是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元士祖忽必烈在金中都旧城东北营建新城时开始建造的,在元朝时西直门被称和义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刘秉忠为西直门总设计师,郭守敬负责水源方面的设计,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帝王之都的理想布局设计建造,至元二十二年完成。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冬天元顺帝为防农民起义军攻城,下令赶筑包括和义门在内的11座城门的瓮城和城外护城河的吊桥。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率大军攻占北京城,为了防止北元的反扑,曾命华云龙整修和义门及附近城墙,永乐十七年再次修缮后改名西直门,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命太监阮安等监修京师9门城楼,正统四年完工。修建时利用和义门原有的门洞,将原瓮城压在新建的瓮城之下。史书中曾有明代万历四十六年大风毁坏西直门城楼的记载,清朝乾隆五十四年曾大修西直门城楼、箭楼,光绪二十年(1894年)修西直门至颐和园之石路,同时修缮西直门城楼,后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未及完工即告中断。

1950年西直门城楼、箭楼及瓮城曾修缮。1969年修建环线地铁时将西直门城楼、箭楼等拆除,在箭楼下发现埋在地下的元朝和义门瓮城门,原址现已辟建为路。西直门城楼台基底宽40.9米,城台顶进深24米,城台高10.75米,内侧券门高8.46米,外侧券门高6.3米。城台内侧左、右马道宽5米,城楼面阔五间,连廊面宽32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15.6米,城楼连城台通高32.75米。

瓮城为方形,东西长62米,南北宽68米,瓮城南侧辟券门,券门上建闸楼,东北角建关帝庙。8.安定门安定门,元朝称安贞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正统四年(1439年)修建城楼。清咸丰十年(1860年),通州八里桥失守后,英法联军首先攻打安定门,并于10月13日攻陷进而控制北京城。瓮城及闸楼于1915年修环城铁路时拆除。

1956年拆除箭楼。1969年拆除城楼。此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京都九门中有八门瓮城内建筑关帝庙,唯安定门建真武庙,在诸门中独具一格,从1924年拍摄的照片看,建筑整洁,布局精练。“安定真武”在诸门中颇有独特风格。清朝在北京实行的是旗、民分城制。八旗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一共是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

文章TAG:外翁线一环贯通三路主线

最近更新